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脑卒中是多发病、常见病,致残率高达70%—80%[1],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致残因素之一,据统计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行走。本院自2012年6月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包括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评价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上臂Brunnstrom分期、手的Brunnstrom分期、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3.78±1.20)、(2.42±0.99)、(19.47±6.36)、(58.56±15.47)分]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评分[(3.15±1.06)、(2.15±1.01)、(18.20±6.42)、(63.17±16.38)分]比较,除手的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的各项评价指标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总结36例电击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认为重点是积极实施急诊的系统评估和处理,重视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做好创面护理及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36例经5~70 d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总结25例严重口腔颌面外伤发生窒息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认为及时评估患者的伤情及呼吸道情况,准确安置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原发损伤急诊处置的配合,可及时解除窒息。24例治愈,1例因严重多发伤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骨科住院病人了解有关疾病的病理和康复保健知识。方法:采用书面、示范性、随机性教育等形式对病人进行教育。结果:病人的医学知识得到了充实,预防保健能力得以增强,增进了护患关系,并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及虚拟现实技术干预。高压氧治疗每周6次,每次吸氧60 min。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每周6次,每次30 min。于干预前、干预10 d后、干预1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况,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1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偏瘫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