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单位手术室微生物动态变化对医院感染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 5所医院的手术室 ,于春夏秋冬 4个季节 ,分别在手术室消毒后使用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 消毒 铺单等准备阶段、手术开始后 1h和 2h、手术终末等 6个时段 ,采用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结果 春夏秋冬手术室空气微生物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为 :91 7.1 3± 5 78.73,92 2 .30± 5 94 .4 9,6 33.5 3± 2 96 .2 3,4 73.31± 2 0 5 .0 5。手术过程中各时段 (按方法中顺序 )空气微生物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1 78.4 5± 1 0 3.1 2 ,5 0 1 .6 3± 1 5 2 .2 0 ,896 .0 5± 2 95 .5 3,6 31 .5 2±1 85 .87,973.5 1± 4 84 .5 2 ,1 2 38.32± 5 6 6 .2 8。结论 春夏季微生物含量较高。随着手术进程的开展 ,微生物含量呈上升趋势 ,当空气中微生物含量≥ 1 70 0CFU/m3 ,医院感染相关性增大。手术室人员量及外环境对空气中微生物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地区自1984年发生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称EHF)以来,发病率经过了1986至19883年高峰时期,褐家鼠已被证实为我区EHF主要传染源宿主动物。为了摸清褐家鼠疫情动态与人间流行规律,我们于1986年始进行了5年动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对我区不同流行强度的9个县、市,于1986年至1990年逐年分阶段进行连续监测。 二、定点调查,选择我区疫区流行强度不同的3县8个自然村为调查样地,自1986年11月至1987年10月,逐月进行定点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规范化H2株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和抗感染能力.方法从3042名6~13岁儿童中筛选出甲肝病毒易感者1117名,将他们随机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疫苗组在接种后6、36个月随机采样抽血检测血清甲肝抗体(抗-HAV).结果免疫后6个月抗体转阳率达9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68.免疫后36个月抗体阳性率为92.3%,GMT为12.75.免疫后36个月疫苗组感染率为16.4%,对照组感染率为13.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2.44,P》0.05).结论本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疫苗抗体可能只有抗发病能力,而无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平扫与CT图像重建对急性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脊柱骨折病例76例,均行X线、CT平扫,25例行CT图像重建,对X线平片、CT平扫及CT图像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骨折病例中,与CT结果比较,X线平片的诊断准确率为96.1%;骨折分型的准确率分别为单纯屈曲压缩型96.4%,爆裂型66.7%,安全带型18.8%,骨折脱位型100%.脊柱骨折合并椎管损伤比例为单纯屈曲压缩型10.7%;爆裂型52.3%;安全带43.7%;骨折脱位型100.0%.结论:在急性脊柱创伤的影像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为初检手段;CT对附件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检查,对骨折类型的判断优于X线检查,对于重症者或高度怀疑脊髓损伤者应将CT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血传播是丙肝主要传播途径已被公认,且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爆发流行,但目前对于丙肝的其它传播因素的报道不多,探讨其它传播因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我们于1991年11月对丙肝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抽取献血浆血员较多的一个自然村,对全体村民逐户逐人采血并调查一般情况感染史等,调查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肾盂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变、坏死,钙化3例。结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于1991年初对我区3个爆发疫区村进行了调查。分型检验结果;本次血清检验采用补体结合试验,按微量板方法进行。并辅以外斐氏反应检验。 一、单份血清检验结果 对15例病人恢复期血清测定结果,莫氏抗体阳性率为100%,GMT 为55.2;其中莫氏抗体高于普氏抗体4倍的11人,占 73.3%,其莫氏GMT为56.42;高于两倍的2人,占13.3%;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特殊丰富环境对于长期入住护理医院老年人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期入住我院且符合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 15)评分标准的74例≥60周岁老人,随机分为特殊丰富环境组(36例)和传统丰富环境组(38例)。传统丰富环境组每天训练1次,每次1小时,每周训练5天,持续12周;特殊丰富环境组在传统丰富环境训练的基础上,强调训练内容的趣味性、个性化与主动参与的重要性,每天训练1次,每次1小时,每周训练5天,持续12周。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治疗结束3个月的随访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干预12周,特殊丰富环境组的生活质量指数(QOL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老年抑郁量表(GDS 15)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12周、治疗结束3个月的随访,特殊丰富环境组的GDS 15评分较传统丰富环境组有所改善(P<0.05);特殊丰富环境组在治疗4周、12周、治疗结束3个月QOLI评分与传统丰富环境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殊丰富环境可以有效的改善长期住院老人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新立  蒋元文  陈敏  赵芳  周建玲  姜东  于江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11-1315
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动态血管造影(4DCTA)的应用价值及扫描方法的优化。方法:利用320排CT对56例(A组)病例行4DCTA检查,记录动脉、静脉峰值时间,以此为依据合理减少扫描期相,并以优化后的方法对92例(B组)病例行4DCTA,记录动脉、静脉峰值时间。两组病例进行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重建及减影后处理,采用动态模式读片,评价血管的减影效果及图像质量,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及记录辐射量。结果:4DCTA及优化后4DCTA两组动脉、静脉平均峰值时间分别为(17.92±3.15),(17.12±3.11)及(22.88±4.68),(22.34±3.60)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及0.433,α=0.05)。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分别为17.44±8.00及16.96±4.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α=0.05)。两组检查成功率为96.4%(54/56)及94.6%(87/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605,α=0.05)。两组间减影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8,α=0.05)。A组和B组扫描的有效辐射量ED值分别为5.39及2.29mSv。结论:320排CT 4DCTA的检查成功率高,减影效果好,高质量动态显示全脑血管,病灶显示好。优化后4DCTA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58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经双盲法读片,并对病灶进行T分期(依据WHO 2010年TNM分期系统),CT的分期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来验证,以χ~2检验及Kappa检验来分析CT多期增强扫描评价结直肠癌T分期的价值。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CT对结直肠癌的T分期的准确率为82.8%,Kappa值为0.687,(χ~2值=6.800,P=0.147,α=0.05)。结论常规CT多期增强扫描简便易行,其评价结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