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康复治疗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一般康复训练组(15例)和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次/周的康复医学科门诊日常康复指导和2 h/d的强化性家庭康复训练,共训练4周。(1)一般康复训练组采用常规家庭康复训练,包括斜板站立、站起-坐下、弯腿-伸腿、站立位前后迈步训练以及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训练频次为2 h/d,5 d/周。(2)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在家庭康复中,将"迈步"动作精简分解为踝关节外翻、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伸髋伸膝踝关节背屈三个动作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的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FMA-LE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64,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0±4)、(21±4)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2±4)、(25±6)分。两组治疗前FMA-L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治疗后,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优于一般康复训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69,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5.3±1.0)、(46.4±1.3)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6.8±1.4)、(49.7±1.2)分。两组间BB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3)两组治疗前后TUG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56,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UG分别为(20.0±7.1)、(19.3±7.5) s,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UG分别为(20.9±1.6)、(16.9±1.2) s。两组间TU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后TU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后TUG较治疗前缩短,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强化性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和强化性家庭一般康复训练均有助于改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的下肢基础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运动控制能力;强化性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下肢基础运动功能的改善略优于强化性家庭一般康复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在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方面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组(简称“mGM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共4周;mGMI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训练,30min/次,1次/d,5d/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和上肢运动研究量表(ARAT)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mGMI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勒茨手部测试(BzH)量表在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上肢及手部功能评定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卒中急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16例,对其进行4周的标准上肢及手部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和BzH量表测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3个量表得分的变化情况,分析BzH量表与FMA-UE和WMFT量表的相关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评测者对治疗前后BzH量表总分及其各项任务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1)治疗前,FMA-UE上臂、腕手、总分和WMFT、BzH量表评分分别为19. 0 (13. 5,27. 0)、6. 5(0. 2,10. 8)、30. 5(18. 0,48. 5)、(30±11)、14. 5(2. 0,44. 2)分;治疗后,FMA-UE上臂、腕手、总分、WMFT、BzH量表评分分别为29. 0 (24. 0,34. 0)、14. 0 (10. 0,19. 8)、50. 5 (41. 0,59. 2)、(37±13)、42. 0(17. 8,59. 2)分,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BzH与FMA-UE上臂均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 64、0. 68,均P 0. 05),与FMA-UE腕手均呈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 88、0. 83,均P 0. 01),与总分分别呈高、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 80、0. 75,均P 0. 01),与WMFT评分均呈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 82、0. 89,均P=0. 01)。(3) 2名测评人员对BzH总分(ICC=0. 995)及其7项任务评分(均ICC 0. 990)均高度一致(均P 0. 01)。结论 BzH量表可尝试用于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上肢及手部基础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