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尿潴留多发生在 5 0岁以上男性 ,本病以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 ,造成排尿困难 ,甚则小便不通为特征。属中医学“癃闭”范畴 ,病势较缓者称之为“癃” ,病势急者称之为“闭”。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以药物、非药物微创介入、手术切除等疗法应用较广泛 ,但同时副作用也较大。而针灸疗法具有无副作用、见效快、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因此针灸治疗本病是非常可行的办法。笔者针刺次、中穴 ,并加以电针 ,治疗本病 35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 1998年~ 2 0 0 2年住院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儿童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分析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测量治疗前后的上气道线距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结果 Twin-block治疗前后,ss/OLP、pg/OLP明显增大, Co/OLP和前牙覆盖明显减小, Go-Me长度明显增加,磨牙关系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气道测量值Adl-PNS、Ad2-PNS、Mcnamara线、U-MPW、TB-TPPW治疗后均有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地改善骨性Ⅱ类患者的咬关系和侧貌,可以有效增加上气道各段前后径长度,这些变化主要由髁突前移导致的下颌骨生长发育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采用前导式双垫完成Ⅰ期矫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3例。在Ⅰ期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及上气道指标。结果 Ⅰ期治疗后,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下颌平面角(MP-FH)、Y轴角(SGn-FH)、面角(NP-FH)、SNB、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下面高(ANS-Me)增大(P<0.05),ANB、上下中切牙角(U1-L1)、S-Co减小(P<0.01);软组织测量指标中下唇突度(LLP)、下唇长(LLL)、颏部长度(LL-Pos)增大(P<0.01),面型角(FCA)、上唇突度(ULP)、颏唇沟深度(Si-LLPos)减小(P<0.05);上气道测量指标中SPP-SPPW、U-MPW、TB-TPPW增大(P<0.01)。结论 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前导式双垫可通过前导下颌骨协调上下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并有效扩张腭咽与舌咽矢状向宽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电针次髎、中髎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患者用电针次髎、中髎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对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疗效及随访观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后排尿者29例,不排尿者6例.有效率为82.8%.结论:运用本法治疗,尿潴留次数少者,效果较好,次数多者,效果较差,但无论次数多少都有排尿病例,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效果,其疗效的获得既是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也是电针电流效应的结果和超短波物理疗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6例40个髋,女29例,男7例;左髋16例,右髋16例,双髋4例。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2.0cm,髋臼指数平均38.5°。手术年龄平均5.3岁。结果术后随诊时间平均2年,根据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32个髋关节为优,6个为良,1个为可,1个为差。X线片结果显示CE角平均26°,2个髋关节出现Ⅰ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Severin的评定标准,29个髋关节为优,7个为良,4个为可。结论Dega截骨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是一类严重的损伤,其潜在的、灾难性的并发症就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本文介绍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分析股骨颈骨折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1994年至2006年,共外科治疗8例儿童股骨颈骨折.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11(8~14)岁。创伤性骨折6例.陈旧性骨折2例;Ⅰ型骨折1例,Ⅱ型骨折2例,Ⅲ型骨折5例。1例采用单纯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5例行闭合复位、2枚直径6.5mm空心钉固定,1例用滑动鹅头钉加髋人字石膏固定,1例行关节融合、粗隆下截骨加髓人字石膏固定,结果均骨折愈合,术后8周左右拆除石膏,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2~12)年,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骨折不愈合及骺板早闭。结论外科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是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于向华 《中国药业》2000,9(11):16-17
微利是与暴利相对的。所谓微利时代,大抵是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段:由于商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经营者见利就卖,使利润率低到“微”的程度。例如 1985年全国商业利润率平均为 15%;而现在则降到 2%左右。微利的结果是买东西便宜,如几年前一台 29英寸彩电的价格为 7 000元至 10 000元,现在降到 2 000多元;两年前一件 700多元的毛衫,现在只卖 200多元,等等。   其实,微利是市场发育趋向成熟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常态。因为高利润率是商品短缺造成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微利不等于无利,一些超市一开业就是…  相似文献   
9.
针刺次髎、中髎穴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列腺增生尿潴留多发生在50岁以上男性,本病以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为特征.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病势较缓者称之为"癃",病势急者称之为"闭".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以药物、非药物微创介入、手术切除等疗法应用较广泛,但同时副作用也较大.而针灸疗法具有无副作用、见效快、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针灸治疗本病是非常可行的办法.笔者针刺次髎、中髎穴,并加以电针,治疗本病3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恢复及海马区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SD雌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康复组20只、制动组20只和假手术组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VD大鼠模型.3组分别于术后第27,28天以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核糖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区NCAM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试验结果 显示,康复组学习记忆能力优于制动组,康复组NCAM在海马区的表达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在第7,14天时间点康复组较制动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康复训练可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海马上NCAM的表达水平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