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以来收治老年患者66例,平均年龄55岁,其中男34例,女32例。 选择合适的覆盖基牙和制备覆盖基牙:保留覆盖基牙口腔的目的之一是为覆盖义齿提供可支板和固位。对覆盖基牙的牙周情况应使用龈袋线,超过3mm的龈袋应当消除,牙周支持组织无炎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颌面部血管瘤非手术治疗新途径。采用介入栓塞术和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法治疗5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结果表明该法可延缓药物吸收时间,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加快瘤体纤维化和吸收过程。介入栓塞术合腔内注药的优点,采取治疗颌面部巨大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双腔气囊管在上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双腔气囊管治疗的15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1~12 d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及眶下区麻木均得到明显改善,复查CT显示骨折复位,窦腔恢复原有形态,无积液.出院后随访6-12月无上颌窦炎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双枪气囊管使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及眶下区麻木均得到明显改善,复位容易,效果理想.愈后体内无任何异物,手术时间可明显缩短,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盖书勤 《现代保健》2009,(18):43-43
目的双腔气囊管在上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双腔气囊管治疗的15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术后1~12d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及眶下区麻木均得到明显改善,复查CT显示骨折复位,窦腔恢复原有形态,无积液。出院后随访6—12月无上颌窦炎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双枪气囊管使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及眶下区麻木均得到明显改善,复位容易,效果理想。愈后体内无任何异物,手术时间可明显缩短,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基于口内数字化印模制作的全瓷单冠的适合性,为口内数字化印模在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择右下第一磨牙全冠树脂标准预备模型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采用口内扫描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再通过口外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两组分别扫描10次。通过数字切削加工技术制作全瓷冠共20个。利用硅橡胶薄膜法测量内冠的内部适合性和边缘适合性。结果 实验组的全瓷单冠在近中边缘(49.04±19.71)μm、近中轴转角(210.52±55.65)μm、面中点(313.34±83.97)μm的适合性优于对照组[近中边缘(80.08±31.76)μm、近中轴转角(371.14±104.62)μm、面中点(441.60±171.2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位点实验组[近中轴面中点(126.51±35.29)μm,远中轴转角(281.09±95.22)μm,远中轴面中点(94.65±23.81)μm,远中边缘(80.99±37.85)μm]与对照组[近中轴面中点(114.48±23.23)μm,远中轴转角(379.19±149.39)μm,远中轴面中点(109.06±31.45)μm,远中边缘(81.64±24.57)μm]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口内扫描法制作的全瓷单冠其适合性可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