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胸部或肺部病变不一的情况下,选择双侧不同人工机械通气法和(或)合并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在胸心血管外科和呼吸科已有应用,但国内还开展不多。如果对此类病变用常规人工机械通气,则因潮气量大、肺血管受压、血管阻力大而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现采用常规人工机械通气和高频通 相似文献
2.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机械通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机械通气俞森洋,张进川,牟小芬,姜畅临床资料总结1973~1993年我院机械通气(MV)10天以上的老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67例(87例次),男64例(83例次),女3例(4例次),年龄60~94岁,平均74.8岁。呼吸衰竭病因分... 相似文献
3.
1996~ 2 0 0 1年 ,我们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 5 3例 ,效果良好。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5 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38例 ,有机磷中毒 14例 ,重症肌无力 1例。均在出现呼吸衰竭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 ;并据情况给予机械控制通气(IPP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 (PSV) ,必要时辅以呼气末正压 (PEEP)。经及时救治 ,治愈 13例 ,好转35例 ,不能撤机 2例 ,死亡 3例。护理体会 :1保持气道通畅是保证有效通气的前提。应注意以下几点 :a.充分痰液引流 ,给予定时吸痰及体位引… 相似文献
4.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经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衰的有效措施,由于呼吸机对生理功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重视对机械通气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潮气量水平机械通气治疗肺大疱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发生呼吸衰竭的肺大疱患者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L组)和常规潮气量组(O组),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分别采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和常规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比较2组呼吸衰竭改善情况、气压伤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pH值、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除PaCO2外,其余血气指标差异无显著性。L组仅1例患者发生气胸,O组有9例患者发生气胸,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治疗肺大疱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以减少气胸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洗胃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洗胃方法。方法对 92例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分别采用切开洗胃及鼻胃管洗胃 ,每种洗胃方式又分空腹组和餐后组。结果 采用胃管洗胃时空腹组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和用量、阿托品总量、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 5 0 %的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反跳率、阿托品中毒发生率及病死率为 13(3~2 4 )h、180 (6 0~ 2 90 )min、15 0 (80~ 310 )mg、30 0 (90~ 870 )mg、17(4~ 5 2 )h、(5 0± 2 3)d、9(7~ 18)d、(80 80± 2 5 70 )元、0、0、4 76 % ,明显优于餐后组 2 6 (4~ 5 5 )h、380 (110~ 6 90 )min、36 0 (90~ 730 )mg、36 10(110 0~ 90 70 )mg、36 (6~ 110 )h、(7 8± 3 6 )d、12 (9~ 35 )d、(10 72 0± 335 0 )元、4 5 %、30 %、30 0 0 % (P值均 <0 0 1或 0 0 5 ) ;而采用切开洗胃时空腹组与餐后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空腹中毒者采用切开或胃管洗胃除前者费用 (12 4 70± 4 72 0 )元高于后者 (80 80± 2 5 70 )元 (P <0 0 1)外 ,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餐后中毒者采用切开洗胃明显优于胃管洗胃 (P值均≤ 0 0 1或 0 0 5 ) ,且费用相当 (P >0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83例入选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病情好转率与病死率,并对未采用呼吸终末正压通气(PEEP)支持(Ⅰ组)和采用PEEP支持(Ⅱ组)的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h和24 h时两组pH值、PaO2、PaO2/FiO2均明显改善(P<0.05),并且Ⅱ组的PaO2/FiO2改善更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病情好转率分别为52.7%和71.1%(两组比较P<0.05),病死率分别为47.3%和37.8%(两组比较P>0.05),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及早提供机械通气并用PEEP支持治疗对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对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抢救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COPD伴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2例,使用硅胶面膜口鼻面罩接瑞士Hamilto n公司生产的GALILEO或RAPHAEL急救用呼吸机,采用压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模式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采取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神志、呼吸肌疲劳程度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等指标.其中神志评估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CS),以辅助呼吸肌评分评价呼吸肌疲劳程度. 结果 42例均成功接受治疗,与人院时(O h)相比,治疗后2 h、6 h及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和指数即动脉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均显著改善.24 h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并对治疗较为耐受.平均GCS由(5.69±0.93)分,提高为(10.45±1.23)分(t=31.68,P<0.001),意识状态明显改善.全部患者辅助呼吸肌评分由(3.70±0.45)分降至(2.06±0.52)分(t=31.21,P<0.001),呼吸肌疲劳缓解. 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感染及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上机前后的措施。方法总结15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措施。结果通过对机械通气病人的精心讲解,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通气效果。结论做好上机前后的治疗工作,对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贾友明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6)
应用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有利亦有害。它可使不张的肺泡恢复通气,提高功能残气量、肺应变性和动脉血氧分压;但亦能使肺泡过度扩张,肺应变性减低,甚至引起肺泡破裂发生气胸;还能阻碍静脉回流,减低心排出量。作者提出以应变性作为最适宜的呼气末压力的指标。作者对15例需作持续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者进行观察。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4~74岁,平均49岁。5例为严重创伤,3例为大手术后,其余为代谢或感染等病因所致。均用容量控制型呼吸器作辅助通气。潮气量固定在13~15毫升/公斤体重。吸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以病程长 ,进行性肺功能损害为特点 ,病情进展常导致呼吸衰竭 ,部分重症患者还需借助机械通气治疗。为了解此类患者应用机械通气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 ,我科对 1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并与同期 5 1例非机械通气病例对照分析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在我院 ICU及内科住院者 ,均符合 COPD临床诊断标准。呼衰上机组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4 6~ 86岁 ,平均 70 .6 2岁。其中慢支 15例 ,支气管哮喘 1例。呼衰非上机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4 8~ 86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AutoFlow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予以SIMV-PSV或SIMV-PSV+AutoFlow的方式机械通气,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SIMV-PSV方式基础上加用AutoFlow能显著降低气道吸气峰压(PIP)和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有减小,胸肺顺应性(C)有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使用SIMV+AutoFlow既可以保证潮气量又避免气道压过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胸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COPD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 (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 (ARF)的疗效。方法 符合COPD患者分为三组 :A组 12例 ,Pa CO2 <5 5 mm Hg且 6 0 mm Hg>Pa CO2 >4 5 mm Hg;B组 :11例 Pa O2 <5 5 mm Hg且 Pa O2 >6 0mm Hg;C组 :18例 ,Pa O2 <5 5 mm Hg且 Pa O2 >4 5 mm Hg,拒绝 NPPV治疗。A、B组予无创面罩通气 ,Sport模式下联合应用压力支持 (PSV)通气 ,及持续气流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NPPV通气组 1h后血气指标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 ,2 4 h继续明显改善 ,非 NPPV组 1h上述指标无改善 ,2 4 h时比治疗前有改善 ,但改善较 NPPV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无创面罩通气是有效治疗 COPD并 ARF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Z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面罩机械通气以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气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7%)明显优于对照组(78.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液酸碱度(p H)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理想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被临床应用采纳。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4)
目的探讨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其中58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无创组)、42例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有创组),两组均给予支持治疗措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 H、Pa O2、Pa CO2、呼吸频率、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p H、呼吸频率、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创组的Pa O2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P0.05),Pa CO2水平显著低于无创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随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无创组和有创组患者的监护室住院时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创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率显著低于有创组(P0.05)。结论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水平优于无创通气,但是并发症高、住院时间长,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S/T—D30系统是由电力驱动,并由电子控制的正压力通气系统,它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经面(鼻)罩辅助通气,操作简便,能迅速、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可避免及减少因气管切开而带来的诸多问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临床治疗赢得了时间。我院呼吸内科采用以无创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方法救治呼吸衰竭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春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7):59-60
目的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43/50),低于对照组的62.0%(31/50)(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6/12),与观察组的16.0%(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05)。结论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