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春市21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基因型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民的健康。目前研究发现HBV的各地病毒株有差异并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分为A~H 8个基因型,认为HBV基因型可能与疾病的预后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长春市2 12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 )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BV基因型的检测与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对血清HBVM阳性的,按2 0 0 0年9月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 ,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10 3例,肝炎后肝硬化92例及经病理或CT等影像学…  相似文献   

2.
尽管许多研究文献已经证明,在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HBV)感染者和慢性肝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乙肝表面抗原(以下简称HBsAg)阳性状况,但从两者观察的资料情况来看,HBsAg(-)HBV感染的流行情况和临床意义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别对 12 3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进行HBVDNA基因分型和血清HBVDNA水平的测定。结果 泉州地区CHB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 ,其次为C型 ,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 ,分别占 74 80 %、17 0 7%、3 2 5 %和 5 69% ,无A、E、F型。C基因型的HBVDNA水平 (log值 )为 7 0 5± 1 3 5 ,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 6 3 2± 1 0 6,P <0 0 1;而C基因型的HBeAg含量为5 3 62± 2 5 3 2 ,亦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 40 1l± 15 17,P <0 0 1。C基因型患者的TBIL、ALT、AST均显著高于B基因型 ,而白蛋白水平则显著低于B基因型 ,P <0 0 1。结论 泉州地区CHB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 ,部分以C型、D型和混合型存在。C基因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 ,其肝损伤程度亦显著高于B型  相似文献   

4.
台湾大学的Kao等一项研究表明,HBV基因型C与较高频率的核心启动子突变以及对α干扰素的反应率较低相关。在HBV基因型之间可能存在致病性上的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BV基因型C感染的病人血清转氨酶水平较高,核心启动子突变的频率也较高。基因型B和C感染的病人对于扰素治疗的反应率分别为41%和15%。血清转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乙肝的临床转归关系.方法 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1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了解在各临床类型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阐明HBV基因型与HBeAg的关系;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的关系;HBV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16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有78例占46.4396,C基因型有90例占53.57%.在肝硬化与肝癌病人中C基因型(73.17%)明显多于B基因型(26.83%),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90例C基因型病人HBeAg阳性62例,HBeAg阴性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高年龄组病人中以C基因型为主.结论 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有密切关系,C基因型是导致HBeAg持续阳性,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蒋自卫  赵红 《肝脏》2013,(8):544-54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肝功能和HBe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杂交法对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快速自动验证法、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载量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为B型48例,占66.7%,C型14例,占27.6%,B、C混合型3例,占3.4%,未分型2例,占2.3%;抗病毒治疗前,B基因型患者的ALT[(141.3±4.6)U/L]低于C基因型患者[(222.5±6.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分别为(6.3±1.0)和(6.6±1.1)log10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后,B、C基因型患者ALT和HBVDNA载量均比治疗前降低,且B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P<0.05);B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阴转率(74.9%)和HBVDNA阴转率(41.7%)显著高于C基因型,分别为21.4%和28.6%(P<0.05)。结论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占显著优势,其次是C型,B基因型的临床表现轻于C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更好,且较C基因型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特点及其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各40例,用PE-R微板核酸-ELISA杂交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并同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D基因型和与D型相关的混合型所占百分率分别为50.0%和25.0%,两者有显著差异(X^2=4.3,P=0、0377);56.5%的D基因型是慢性重型肝炎,而C基因型患者只有28.3%,差异显著(X^2=4.34,P=0、037)。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否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HBV DNA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早、中、晚期患者HBV DNA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我院2004~2008年197例不同时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HBV DNA阳性情况,并统计早、中、晚期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的3个月死亡率,入院2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变化情况。结果早期HBV DNA阳性及阴性组3个月死亡率分别为34%、7.4%(P0.01);中期分别为48.8%、44.4%(P0.05);晚期分别为80.0%、76.9%(P0.05)。早期HBV DNA阳性及阴性组入院2周△MELD值分别为3.6±4.8、0.8±4.1(P=0.01);中期分别为1.5±4.2、1.1±6.5(P0.05);晚期分别为-1.6±7.3、-1.1±5.8(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HBV DNA阳性对预后有影响,但中、晚期HBV DNA阳性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河南省部分地区315例乙肝感染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的相关性.结果 显示,本组HBV DNA阳性血清248份,其中HBV基因B型占28.6%,C型占70.2%,D型占1.2%.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肝炎(CHB)、重型肝炎(CSL)均以B型为主要基因型;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SC和CSL;相关分析表明,肝细胞癌(HCC)与基因D型关系密切.提示河南省部分地区的HBV基因型多数为C型,少数为B型,极少数为D型;基因C型与较严重肝病有关,D型与HCC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对病毒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的影响.方法416例血清HBsAg阳性、HBV DNA定量大于1.0×104拷贝/ml的患者,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型、前C区及BCP变异.结果416例HBV感染者中406例有基因分型结果:B型20.9%、C型65.9%、BC混合型10.8%,10例患者未分出基因型.302例为HBeAg(-)且HBV DNA( )患者,其中248例(82.12%)有前C区或BCP变异,41.06%为前C区变异,31.12?P变异,2种同时变异为9.94%.B型患者前C区变异率为22.9%(20/87),与C型患者前C区变异率39.4%(108/274)及B、C混合型变异率40.0%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BCP变异及双变异,C型患者变异率均大于B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混合型患者前C区及BCP变异率与C型相似.结论HBV基因型可影响病毒前C区及BCP变异,以C型为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86例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G1896A、A1814C、A1792T和G1764A单碱基变异检测。结果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127例(79%),C基因型24例(15%),BC混合型9例(6%),未发现A、D和E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的86例患者中,17例(19.7%)发生YMDD变异,B型14例,C型2例,BC混合基因型1例,其中6例发生多重变异,包括B型4例,C型2例;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B型41例(68.3%)高于C型8例(40%)(P<0.05)。另外17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仍阳性,亦未发现YMDD变异株。结论湖北地区HBV存在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型,B型在拉米夫定治疗中更易发生YMDD变异;未变异者,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高。  相似文献   

12.
HBV现已鉴定出A~H 8种基因型[1],其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性[2].HBV基因型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3-4],但是HBV基因型与抗病毒疗效的确切关系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不同地域独立人群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检测天津地区119例慢性肝病毒者HBV、HCV标志,并对其中28例HCVRNA阳性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感染率(P〈0.05),肝癌患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P〈0.05);各组均以HCVⅡ型为主。提示天津地区慢性肝病上前仍以HBV感染为主;HBV、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HCVⅡ型感染在天津地区HCV相关性曙性肝病中可以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多作者认为前庭耳蜗障碍与慢性肝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Bombelli报告慢性肝病患者有类似美尼耳氏病的听觉异常,Pinto等观察46例肝病患者中23例有听觉减退;Motta等报告102例肝病患者中70例有内耳性重听;Sartorins等报告44例肝硬化患者中26例有重听;Kalsht(?)in检查急性肝炎110例、慢性肝炎51例及肝硬化106例的前庭功能,在各组中均有重听患者;Martynenko等在382例急性毒性肝炎患者21.2%发现有听神经的障碍;Koff等证实由酒精引起的肝硬化病人有耳蜗性重听。  相似文献   

15.
张诗琬  赵敏  冉紫晶  叶青  梅小平 《山东医药》2021,61(28):107-110
微小RNA(miRNA)是在各种真核生物中发现并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编码RNA.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基因以及病毒基因各自编码的miRNA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转录蛋白来调控HBV的复制与转录,从而达到HBV的持续性感染,促进HBV相关性肝病的进一步发展;miRNA自身表达谱的...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嗜肝DNA病毒家族的重要成员,所引起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万人,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V遗传变异率很高,有8个基因型,由于独特的流行病学特性,多数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另外DNA基因型的高度异质性使重组基因型也增加了.有研究证实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关系密切.不同基因型HBV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同时其临床感染特点和致病性也有差异.本文综述了本领域研究进展,包括HBV生物学特性、基因型与基因亚型、重组基因型、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HBV基因型与临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逆转录过程中由于不对称复制和缺乏校对酶的作用,突变率较高。根据HBV DNA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异质性≥8%为一种基因型,目前HBV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临床上有关HBV基因型与病情轻重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是有关HBV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甚少。为此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分型,并从血清HBV DNA水平、生化、肝组织病理学等方面来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的炎系。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干扰素后可使部分病人的血清HBV标志转阴,肝功能及肝组织学改善。如与糖皮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并用,可提高疗效。试管内及动物模型已证实,干扰素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干扰素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发热和流感样症状,一般在一至两周内改善。在目前尚无确切有效治疗HBV慢性感染的情况下,干扰素是一种有希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拉米夫定长期疗效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徐蓓  姚光弼  程新建  朱玫 《肝脏》2005,10(2):76-7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关系。方法81例拉米夫定Ⅲ期临床试验病人,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共16~60个月,平均(48.8±10.5)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至1年。HBV基因型用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测定。血清HBVDNA定量用bDNA方法,HBV血清学标志检测用酶免疫荧光法。结果81例病人中,B基因型17例(20.97%),C基因型62例(76.54%),B、C基因混合型2例(2.47%)。B和C基因型病人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81.1±73.2)UL和(68.4±72.1)UL(P=0.578),治疗前HBVDNA水平为(1774.7±1658.7)molL和(2035.5±2569.0)molL(P=0.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长达5年的拉米夫定治疗中,B和C基因型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1.18%和30.65%,血清学转换时间分别为(29.1±20.8)个月和(21.5±12.4)个月,血清学转换持久率分别为85.71%和84.21%,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C基因型的HBVDNA转阴率(96.8%)比B基因型(76.5%)高(P<0.01),治疗48、104和156周时,两种基因型的HBVDNA转阴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年中,B、C基因型的ALT复常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两种基因型的YMDD变异率分别为70.6%和64.5%,平均变异出现时间分别为28.3个月和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