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环节较多,治疗方法应着重于在肺部损伤发生前或发展的早期即予以阻断,避免损伤的发生或使损伤程度及范围得以控制。机械通气是急性肺损伤最重要的经典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机械通气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新式体位通气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方法(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1]。原发病有多发性外伤、中毒、休克、病理产科、重症胰腺炎、严重感染等。将1998年6月~2001年12月共30例设为对照组,男25例,女5例,41.2±7.8岁,呼吸频率31±4次/min,pH7.31±0.12,PaO2/FiO2245±48,心率126±10次/min;2002年1月~2006年6月共30例设为治疗组,男23例,女7例,41.3±6.9岁,呼吸频率3… 相似文献
3.
所谓“肺损伤”,并非仅指对肺的直接损伤,也包括其他脏器发生的炎症和病损引起的继发性肺部损害。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提出的标准,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LI和ARDS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基本是一致的,严重的ALI或ALI的严重阶段即为ARDS。ALI和ARDS的临床特征均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自1967年Ashbaugh等首先报道ARDS以来,随着机械通气,尤其是呼气末正压(PEEP)等治疗手段的大量应用,虽然也有报道ALI/ARDS的病死率在30%~60%之间,但近年来大部分的临床资料显示其死亡率在30%~40%左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NPPV治疗的ALI 29例,均选择S/T模式,根据病情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详细记录NPPV前,NPPV后1、12、24 h及脱机后呼吸频率、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结果 本组25例NPPV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生命体征渐平稳,NPPV后各时间点及脱机后呼吸频率、PaO2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除NPPV后lh呼吸频率外,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25例平均上机时间8.9d,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均痊愈出院.4例NPPV治疗无效,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中3例痊愈,1例重症肺炎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最终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 NPPV治疗ALI安全、有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非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此同时,有关ALI和ARDS的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的研究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相比,限制性或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有较好的预后,且并未加重休克或增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一些药物治疗,如肺表面活性物质、NO、糖皮质激素、活性蛋白C等对Au和ARDS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综合征,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病死率为40%-50%。机械通气作为支持呼吸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呼吸窘迫、改善肺压力-容量关系,为ALI/ARDS患者的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本文将重点讨论ALI/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9.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综合征[1],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病死率为40%~50%。机械通气作为支持呼吸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呼吸窘迫、改善肺压力-容量关系,为ALI/ARDS患者的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本文将重点讨论ALI/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管理策略。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ALI/ARDS患者的临床监护往往面临努力确保足够氧合与减小氧中毒潜在危险两方面的困难选择[2]。20世纪70年代,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岚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8):40-42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是小儿常见的危重症。严重感染是小儿ALI的首位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护,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医源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ICU护士为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多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氦氧机械通气对盐酸所致兔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的肺组织炎性反应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空氧组(空气氧气混合组,O组,N2∶O2=1∶1)、氦氧组(H组,He∶O2=1∶1),每组5只.N组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其余3组采用气管内灌注稀盐酸的方法建立ALI模型,N、M组给予空气通气,O、H组给予相应气体通气.通气治疗4h后处死家兔.分别于初始(气管插管)、模型建立、通气治疗4h3个时间点记录各组家兔气道峰压、胸肺总顺应性、动脉血气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初始各组气道峰压、胸肺总顺应性、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建立后,与N组比较,M、O和H组的气道峰压升高,胸肺总顺应性、PaO2下降(P<0.05),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4h后,H组气道峰压较M组和O组下降、胸肺总顺应性上升(P<0.05),但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M、O和H组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但M、O和H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提示,H组肺组织血管和(或)肺泡腔内的炎性渗出明显轻于O组.结论:氦氧机械通气能降低兔ALI模型的气道峰压,改善胸肺总顺应性,减轻肺组织的炎性渗出,但对PaO2、PaCO2及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3-45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法辅助药物方案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南海区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炎患儿为分析对象,随机数字表格法分成2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法辅助多巴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与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两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h后,治疗组PaO_2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法辅助药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促进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例采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支持通气(BiPAP),效果或合作不佳者6例采用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1h后的变化。【结果】2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机械通气1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2例因原发病严重进一步恶化而死亡。【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是救治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对改善通气 ,纠正缺氧 ,减少呼吸功耗有肯定的效果。但是持续机械通气过程中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 ,潴留于周围气道的分泌物不易被吸痰管吸出 ,脓痰及痰痂易阻塞聚集支气管腔 ,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可加重呼吸衰竭。通过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灌洗 ,能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局部灌注抗生素 ,提高药效。现将肺灌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0例次 ,均为男性 ,年龄 70~ 92岁 ,平均年龄 81岁。所有患者均为气管切开行持续机械通气患者。X线摄片均示重症肺部感染。1.2 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两种自主呼吸测试方法在肝移植患者脱离呼吸机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分别采用T型管和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srt venti-lation,PSV)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30m in的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 ing trial,SBT),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患者随机分为T型管组(n=12)和PSV组(n=16)。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分两个步骤进行,即检测阶段和SBT阶段。当患者完成SBT阶段,而且呼吸频率≤35次/m in,PaO2≥70 mmHg,即可拔出气管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SBT、拔出气管插管。T型管组在30 m in时完成SBT者为10例(10/12),PSV组为13例(13/16)。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2.23±17.86)h(T型管组)和(31.91±34.11)h(PSV组),P=0.3805;拔除气管插管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差别,但均低于正常值。结论应用T型管和PSV进行30m in的SBT,临床结果相似。短时间(<48 h)接受机械通气的非COPD患者,血中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可能对拔除气管插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