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在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观察大脑白质的结构特性[1,2]。其在精神障碍中应用前景广阔,可揭示精神分裂症的脑白质微细神经纤维束变化,为进一步探明其可能的神经病理生理学基础提供依据。1DTI简介弥散反映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即布郎运动。在这一运动模式中,水分子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弥散阻力相等。但在生物体内,弥散主要受脑白质的结构特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包括联络纤维、联合纤维…  相似文献   

2.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是在常规MRI和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这个概念由Basser等^[1]提出。DTI可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特定的算法可以提供其他成像方法所无法实现的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重建脑白质纤维束。它对脑白质病、脑血管病等的诊断、神经外科术前病灶的定位、病灶与纤维束的毗邻关系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TI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奖赏环路是脑内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而奖赏系统则是愉快体验的核心,它可以促进人的学习,刺激和趋避行为.但奖赏系统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体验愉快,它同时也调节着人的认知与动机[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由Basser等[2]在1996年首次提出,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人脑组织的研究脑白质的非侵入性手段.DTI技术通过对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进行量化分析,利用彩色图像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排列、紧密度、髓鞘化情况等信息[3],可以间接评价大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DTI成像参数主要有两个: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受白质通道的调节,对纤维束的方向及一致性更加敏感;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反映分子整体的弥散水平(平均椭球的大小)和弥散阻力的整体情况,MD越大,弥散阻力越大,信号传递速度越慢.本文对最近关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奖赏环路的DTI的研究结果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一、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以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为基础的纤维束重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各个体素中水分子的主要弥散方向,判断最小弥散阻抗的传导路径,达到重建白质纤维通路的目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目前显示活体脑白质结构的唯一方法[1],该方法能够高度可重复地重建出与解剖结构一致的白质结构.  相似文献   

5.
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脑白质纤维束在脑胶质瘤外科的意义。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30例脑内肿瘤患者接受术前常规头颅MRI序列检查的同时,进行DTI序列扫描,经后处理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A)图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并进行FA值、图像信号强度及对比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现包括DTI序列扫描以及FA图像生成。脑白质纤维束显示为显著的高信号结构;灰质显示为等信号;脑脊液显示为低信号;脑内肿瘤呈类圆形等、低信号灶;肿瘤周围间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仍能在DTI的FA图上显像。DTI的FA图像对于脑白质纤维束显影的信号对比度明显优于常规的T1W图像。结论:DTI影像可以清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形态结构。结合其他序列的MRI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术前诊断,可以准确判别肿瘤和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毗邻关系,对脑胶质瘤手术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预测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病人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白质纤维束受损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以三维立体弥散张量成像为基础的色彩图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将纤维束分为受压移位、变细萎缩和破坏中断三类,并与临床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结果三维成像所见与病人预后关系密切。所有脑白质纤维束萎缩和中断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脑功能损伤,而脑白质受压移位的病人神经功能完全或近乎完全恢复。结论在脑梗死中,DTI能直接观察到白质纤维束的变化,对于评估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可以无创地测量体内水的平移运动,提供关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各向异性的信息;在组织内水分子进行自由热运动时的各向异性特点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神经纤维束损伤后的定性及定量的变化,对神经纤维束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做出比较客观的预后评估。近些年来DTI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定性与分级、降低手术风险、评估术中切除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TI在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常规的影像手段对视放射纤维束的成像、分析缺乏特异性,为了弥补常规影像检查的不足,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研究成人视放射的各向异性程度和视放射纤维束的构象特征.方法 对20例正常视放射和24例视放射区域病变的患者进行MR常规及DTI序列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查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来了解该病患者脑白质发育情况,以寻找MR患者新的诊断手段,并探讨发病机制中脑白质纤维束发育障碍的根据.方法:用DTI扫描技术对45例MR患者作了皮质脊髓束、枕额束、扣带束、胼胝体束的检查.结果:45例患者中仅4例未发现异常,枕额束有异常为27例,皮...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白质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和6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病31例,脱髓鞘疾病7例,炎症7例,肿瘤10例,变性病和先天性发育不良各2例,脑萎缩3例,其他2例)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T2Flair,EWI以及ETI序列。并分别测量FA值。结果 本组59例(92.1%)可见病变区脑白质纤维束消融,FA值减低;12例(20.3%)可见边界清楚的侵蚀状改变,肿瘤病例均可见病变区域旁的白质纤维束推压和移位。结论 DTI可早期发现白质内的病变。与传统MRI相比,DTI能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受损和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