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的特点。方法:对100例ADHD患儿(研究组)[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34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24例、混合型(ADHD-C)42例)]和10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前额区(Fz)、中央区(Cz)两个脑区的ERP P300潜伏期及波幅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ADHD各亚型及不同SNAP-Ⅳ评分分组(1.6~2.0为中度组、2.0为重度组)的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靶刺激在前额区(Fz)及中央区(Cz)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ADHD各亚型组间P300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SNAP-IV评分组间,P300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P300的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降低,提示ADHD患儿对信息加工处理的速度减慢,注意力、记忆力缺陷及认知加工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分型初探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 初步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分型.方法 使用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编制的儿童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CDIS),对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门诊194例ADHD患儿进行评定,并以DSM-Ⅳ标准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及混合型(ADHD-C)三个表型.结果 (1)亚型分布ADHD-I占45.9%(89例),ADHD-HI占7.7%(15例),ADHD-C占46.4%(90例);ADHD-C∶ADHD-I为1∶1.(2)CDIS量表总分194例的注意缺陷症状为(7.2±1.4)分,多动-冲动症状为(5.4±2.2)分;经方差分析,三个表型间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因子总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3)核心症状频率194例中出现注意缺陷症状的频率为(79.5±2.9)%,多动-冲动症状的频率为(59.8±3.5)%.随年龄的增大,ADHD-HI和ADHD-C减少,ADHD-I增多.结论 在该样本中存在DSM-Ⅳ定义的三个表型,其中ADHD-HI的比例较低,ADHD-I与ADHD-C的比例相近;年龄对表型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可乐定激发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血清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水平在可乐定激发前后的变化.方法将47例ADHD患儿按年龄分为儿童组(35例),青少年组(12例),并按症状分为注意障碍亚组(21例)和多动-混合亚组(26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于可乐定激发试验前、激发后120min、180min测定GH及PRL水平的变化,并与1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儿童组、青少年组与对照组间血清GH、PRL水平在试验各时点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现形式为,可乐定激发后120min时,三组GH水平均高于激发前,PRL均低于激发前;激发后180min时,儿童组和对照组GH下降,青少年组持续上升;儿童组PRL下降,青少年组和对照组回升.(2)ADHD多动-混合亚组120min时的GH水平[(12.26±6.63)μg/L]高于注意障碍亚组[(6.16±4.59)μg/L;t=3.58,P=0.01)].结论有多动、冲动行为ADHD患儿的肾上腺受体对可乐定激发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 300指标及其治疗前后的特点.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6例ADHD患儿和32名正常儿童(NC组)的P 300,对其中33例ADHD患儿于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P 300.结果 (1)ADHD组P 300-N2和P3靶潜伏期长于NC组,P 300-P3靶波幅低于NC组(P<0.01).(2)利太林治疗后,ADHD组随多动症状改善,脑诱发电位中P 300-N2靶潜伏期缩短[治疗前后分别为(273±20)ms和(260±17)ms,P<0.01],P3靶波幅升高[分别为(2.9±1.9)μV和(4.6±2.0)μV,P<0.01].结论 ADHD患儿P 300有变化,治疗后随着多动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P 300指标也有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5.
使用提示性持续操作测试任务,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服哌甲酯前后分别进行检测,评价哌甲酯对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主要成分 (P2 、N2 、P3 潜伏期与波幅 )。方法 用DSM Ⅳ诊断标准确定ADHD病例组 ,以年龄、性别 1:1匹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应用听觉Oddball模式诱发ERP ,记录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DHD组靶刺激计数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ADHD组P2 、N2 潜伏期显著延长 (P <0 .0 5 ) ;P3 潜伏期显著延长 (P <0 .0 1) ;N1~P2峰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次记录P3 波重复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ADHD患儿主动注意功能减弱 ,被动注意亢进 ,抗干扰能力减弱。其额前区功能可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α波竞争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α波竞争图的特点.方法 运用脑超慢涨落分析技术和Conners问卷及韦氏智力测验,对65例ADHD患儿(ADHD组)和65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 .结果 (1)ADHD组8Hz成分高于对照组(P<0.01),10Hz成分低于对照组(P<0.01).(2)ADHD组a波主频为9Hz,对照组为10Hz;ADHD组呈现双次频,即8 Hz和10Hz,对照组次频为9Hz.(3)ADHD组多数脑区熵值高于对照组(P<0.05).(4)8 Hz成分与Conners量表分呈正相关(r=0.27~0.38,P≤0.01);10 Hz成分与Conners量表分呈负相关(r=-0.21~-0.33,P≤0.01),与韦氏智力操作分、总分呈正相关(r=0.355、0.336,P<0.05);熵值与Conners量表分呈正相关(r=0.20~0.38,P<0.05).结论 ADHD患儿的a波慢化,脑有序度低,脑自组织能力差;其各种认知、行为症状与脑自组织能力差有关.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正性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反映认知功能的电生理指标,P3波是P300波群中被研究最多的正性成分.已有研究表明,P3波可成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辅助诊断指标[1].而作为P300电位中的另一个正性成分P2波,国内研究者对其潜伏期尚有涉及,对P2波幅在ADHD疾病中的改变却极少报道.为此,我们对ADHD儿童P300中的正性成分P2、P3一并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电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脑电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有效性及特点.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标准的57例ADHD患儿,按就诊序号的奇偶数分为脑电反馈治疗(反馈组,28例)和哌甲酯(以下简称利他林)治疗(利他林组,29例),疗程为3~4个月,随访1~3个月;采用行为问卷、副作用量表、韦氏智力测查、注意变量检测(TOVA)、定量脑电图等工具于治疗前、中、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治疗两组行为问卷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其中利他林组减分更多,但停药后分值上升;反馈组为持续减分(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多动指数,利他林组分别为16.14±4.64,4.23±1.45,13.52±5.08;反馈组分别为16.04±6.31,9.26±3.09,8.76±3.79.TOVA亦有类似改变.利他林组的副作用出现率高(82%),而反馈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随访时反馈组韦氏智测中C因子分增加[治疗前为(93.7±13.3)分,随访时为(106.3±14.1)分,P<0.01],额区和右侧半球α波增多,δ波减少;利他林组尚无此现象.结论脑电反馈治疗ADHD的疗效肯定,与利他林治疗相比,虽起效较慢但作用相对持久,且无副作用,停止治疗后病情继续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RP)与智商(IQ)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记录靶刺激及非靶刺激结果,结合测试智商的方法。结果:ADHD组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计数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2,P3潜伏期显著延长;NlP2峰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次记录P3波重复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IQ(包括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2,N2,P3潜伏期与FIQ,PIQ呈显著负相关;NlP2峰峰值与FIQ,VlQ呈显著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刺激计数正确率及FIQ为ADHD的显著保护因素,岛潜伏期与FIQ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ADHD患儿排除干扰的能力及认知功能显著受损。交互作用结果则显示IQ与P3潜伏期对ADHD的影响互为拮抗。提示ADHD患儿的额前区功能不成熟。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治疗注意缺陷障碍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注意缺陷障碍(AD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以利他林作为对照,采用康纳多动症评定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观察4周,结果:利培酮有效率为77%,利他林为78%,未见锥体外系副反应,结论:利培酮与利他林的疗效相似,小剂量使用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事件相关电位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揭示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ADHD)患儿的认知能力,量化注意力缺陷的程度及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对40例ADHD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ERP)P3波的检测,同时用注意力缺陷测试仪进行评分。结果ADHD患儿P3波波幅显著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注意力缺陷评分重度组较轻度组P3波波幅低,潜伏期长(P<005)。结论提示ADHD患儿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并随注意力缺陷程度的增大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的抽动秽语综合征(TS) 患儿间脑电图的差异。方法 对86 例伴与不伴ADHD 的TS患儿进行24 h 动态脑电图(AEEG) 监测。结果 伴ADHD的TS组(40 例)AEEG异常率为75% ,单纯TS组(46 例) 异常率为30% ,2 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AEEG异常的主要表现为慢波异常以及癫痫样波。伴ADHD的TS组的AEEG 局部异常多于广泛异常,且以额叶受累多见;而单纯TS组则广泛异常多于局部异常。结论 伴与不伴ADHD的TS患儿在脑电生理学上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哌甲酯治疗前后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4种脑诱发电位指标及其治疗前后的特点.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7例ADHD患儿(ADHD组)和30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失配性负波(MMN)、关联性负变(CNV)和脑干听觉反应(ABR),对其中31例ADHD患儿于哌甲酯(10~15 mg口服)治疗4个月后再次检测.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HD组P300-N2靶潜伏期长,P300-P3靶波幅低;ABR-波Ⅲ绝对潜伏期短,绝对波幅波V低;MMN潜伏期长,波幅高;CNV-M2波幅低,反应时间(RT)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哌甲酯治疗4个月后,ADHD组随多动症状改善,P300-N2靶潜伏期缩短[治疗前后分别为(278±18)ms和(261±16)ms,P<0.01],P3靶波幅升高[分别为(2.8±1.8)μV和(4.2±1.9)μV,P<0.05];MMN潜伏期缩短[分别为(208±24)ms和(193±24)ms,P<0.05];CNV-M1波幅升高[分别为(10.3±5.0)μV和(14.3±4.1)μV,P<0.01];RT缩短[分别为(478±158)ms和(349±144)ms,P<0.01],但ABR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患儿的P300,MMN,CNV和ABR 4种脑电诱发电位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改变;治疗后随多动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P300,MMN和CNV 3项指标亦有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伴与不伴学习困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学习困难 (L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患儿认知特点的异同。方法 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WISC)、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消测验、Stroop测验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对 66例仅患ADHD患儿 (ADHD组 )和 2 9例合并LD的ADHD患儿 (ADHD +LD组 )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1 )ADHD组的平均年龄 [(9 5± 2 0 )岁 ]小于ADHD +LD组[(1 1 3± 2 3)岁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ADHD组在C WISC中仅注意 /不分心因子分 [(1 0 2±1 3)分 ]高于ADHD +LD组 [(96± 1 3)分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8) ,其余各项测验结果两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ADHD +LD组注意 /不分心因子受损更严重 ,其余认知模式与ADHD组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 2 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 ,奇数者为感觉统合训练 (训练组 ,63例 ) ,不应用任何药物 ;偶数者为匹莫林 [平均日剂量 (2 8 1± 9 3)mg]治疗 (匹莫林组 ,63例 ) ,开放治疗 1 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2 ,4,8,1 2周末进行Conners多动指数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 ,1 2周末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评定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前训练组和匹莫林组多动指数分别为 (1 8 2± 4 3)分和 (1 8 3± 4 5)分 ,治疗后下降值为 (8 5± 4 9)分和 (8 9± 4 7)分 ,两组疗效近似 (P >0 0 5)。训练组和匹莫林组感觉统合能力增加值分别为 :前庭功能 (7 8± 6 6)分和 (0 9± 3 6)分 ,触觉防御 (8 5±7 6)分和 (0 6± 3 0 )分 ,本体感 (8 4± 8 8)分和 (0 5± 2 2 )分 ,学习能力 (6 4± 4 6)分和 (3 2± 2 5)分 ,前者显著优于后者 (P <0 0 1 )。训练组的多动指数下降值与感觉统合能力增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 99,P <0 0 0 1 )。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通过纠正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低下而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 ,疗效与匹莫林相当。  相似文献   

17.
We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children with 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 (RAD) using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tools for RAD. The study involved 107 children: 38 with a diagnosis of RAD and 30 with ADHD were recruited through community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AMHS) and specialist ADHD clinics. In addition, 39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were recruited through family practice. Clinicians were trained to use a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package for RAD using a DVD with brief follow-up support.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tems in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package that best discriminated between children with ADHD and children with RAD. Clinicians’ ratings of RAD symptoms were reliable, particularly when focusing on eight core DSM-IV symptoms of RAD. Certain parent-report symptoms were highly discriminatory between children with ADHD and children with RAD. These symptoms included “cuddliness with strangers” and “comfort-seeking with strangers”.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ith parents, observation of the child in the waiting room and teacher report of RAD symptoms aided diagnostic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he groups. Clinical diagnosis of RAD can be made reliably by clinicians, especially when focusing on eight core RAD symptoms. Clear discrimination can be made between children with RAD and children with ADHD.  相似文献   

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使用DSM-Ⅳ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对一组多动综合征和一组无多动的儿童进行诊断,探讨DSM-Ⅳ的分布特征及在我国的适用性。方法 多动组:为就诊的多动症儿童,符合临床诊断和ICD-10诊断标准,共92例。对照组:无多动的学校儿童96名。由家长填DSM-Ⅳ诊断表。结果 在188名儿童中,符合DSM-Ⅳ AD/HD诊断99例,多动组87例(94.57%),对照组12例(12.5%),后者包括单纯注意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及无问题的儿童。如以临床诊断/ICD-10为金标准,DSM-Ⅳ的诊断灵敏度为94.57%,特异度87.50%,诊断一致性为0.91. 结论 中国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冲动症状难以达到DSM-Ⅳ的标准;DSM-Ⅳ标准扩大了诊断范围,主要是注意障碍为主型。在使用DSM-Ⅳ诊断时应考虑民族、文化、年龄、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处于康复期的海洛因依赖者注意力与听觉P300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以数字划销测验(NCT)评估38例康复期的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和14例健康对照的注意力,同时以脑诱发电位仪检测康复期MPHD及健康对照前额区(Fz)、中央区(Cz)及项区(Pz)听觉P300。结果康复期MPHDNCTI阶段、Ⅱ阶段、Ⅲ阶段、V阶段净分及总净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Cz点AEP—P300波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PHDFz、Cz点AEP-P300波幅与净分V呈正相关(P〈0.01),在Pz点AEP—P300波幅与净分Ⅲ呈正相关(P〈0.05);在Cz点AEP—P300潜伏期与净分工及净分Ⅲ呈正相关(P〈0.05)。结论康复期MPHD存在明显的注意力损害与皮质功能的紊乱,AEP—P300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洛因依赖者注意力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