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许多病理特征和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脑内胰岛素抵抗有关。对AD动物模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治疗后,脑内胰岛素抵抗和许多病理特征减少或是逆转。这一研究结果为GLP-1类似物对AD的潜在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GLP-1及其类似物在AD中的潜在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轻度认知障碍^18F-FDG PET显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病理改变与早期或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AD)相似,MCI患者已经成为预测AD是否发生、有效延缓或早期干预治疗AD的最适群体,FDG PET脑功能显像可反映局部脑内葡萄糖代谢率,为MCI的病理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可靠工具.正确认识MCI与正常脑老化、AD脑葡萄糖代谢的不同、FDG PET图像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预测病程及早期干预治疗、检测治疗效果、预防AD的发生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来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多有着明显的血管损害,特别是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脑出血或缺血性改变,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加速AD患者各种病理进展,对AD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就脑血管损害,特别是AD患者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微血管病变在在AD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在 AD 病变过程中伴随大量脑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提示脑微血管改变可能参与了AD 的发生与发展。 现就AD 的脑微血管改变及其对治疗可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默认活动网络(DMN)是否存在异常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方法 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4名轻度AD患者和同期上海社区中整群抽样选择的25名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MMSE)、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检查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利用低频振幅(ALFF)算法对全脑静息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AD患者相对于正常老年人ALFF有显著差异的区域. 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轻度AD患者相对对照组成员记忆功能存在明显损害.静息态fMRI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D患者中与记忆密切相关的后扣带回、前额叶中内侧腹侧、前额叶中内侧背侧等脑区ALFF明显减弱. 结论 AD患者静息态脑DMN中与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节点活动强度减弱,DMN异常在其早期记忆损害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接受AD的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训练。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用动脉自旋标记核磁共振(ASLMRI技术)测量其脑血流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升高,ADL评分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双侧额叶皮质及皮质下、双侧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的脑血流量高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认知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7.
Alzheimer’s病(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系统变性病。近年来发现小血管病在AD患者中广泛存在并参与AD的病理过程。血管周围间隙(PVS)是蛛网膜下腔小动静脉穿过脑实质时形成的围绕在血管周围的腔隙,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对PVS中CSF-组织间液循环通路、PVS内β样淀粉蛋白清除机制以及PVS扩张的形成因素进行阐述,探讨PVS扩张对AD的发展及认知功能的影响。PVS与AD相关性的研究可能对AD药物治疗的研发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精神疾病,目前仍病因未明,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 段。近年来有些文献报道深部脑刺激对 AD 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现对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复活因子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复活因子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取脑复活因子注射液0.5ml注射于百会穴,前后辅以针灸及按摩治疗,隔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地形图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复活因子穴位注射疗法治疗AD有效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脑复活因子穴位注射疗法能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Alzheimer病与正常老人BEAM、BEP、CT检测结果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32例AD患者与39名正常老人全部完成NPT、BEAM、BEP、CT检查。结果 影响正常老人认知功能主要是脑电生理学尤其是BEAM显示的额叶脑电节律变化,影响AD认知功能的主要为脑CT变化,即大脑形态结构改变。结论 正常老人与AD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神经学基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