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合并脑血管痉挛将其分为2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发病意识状态、体温、钙离子及血钙水平等指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年、钙离子拮抗剂干预、白细胞计数、Hunt-Hess分级均为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必须强化对中年、白细胞计数水平高、Hunt-Hess分级高及未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干预的蛛网膜下腔患者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并发CVS和无CVS患者的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血压、血脂、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237例aSAH患者中65例并发CVS,发生率27.43%;并发CVS和无CVS患者嗜烟、高血脂、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升高、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使用小剂量尼莫地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烟、高血脂、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升高、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是aSAH患者出血后并发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使用小剂量尼莫地平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嗜烟、高血脂、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升高、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较高的aSAH患者应加强早期监测,积极防治CV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对急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SAH患者150例;根据SAH患者发病30d内有无CVS发生分为CVS发生组(n=56)和CVS未发生组(n=94);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各参数的预测效力;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H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VS发生组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患者的比例、血清sFlt-1、脑脊液sFlt-1水平显著高于CVS未发生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CVS未发生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sFlt-1、脑脊液sFlt-1水平预测SAH后CVS发生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05.00 g/L、17.00×10~9/L、118.00 ng/L、174.00 ng/L;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血清sFlt-1水平≥118.00 ng/L、脑脊液sFlt-1水平≥174.00 ng/L会增加SAH后CVS发生的风险(P0.05)。结论入院时血清sFlt-1水平及脑脊液sFlt-1水平可能是预测急性颅脑损伤SAH后CVS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DCVS,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年龄、出血次数、吸烟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白细胞计数峰值与DCVS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年龄、出血次数、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是DCV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低年龄、出血2次以上及Hunt-Hess分级或Fisher分级Ⅲ级以上患者更易发生DCVS,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与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启动子相关遗传易感性。方法 经临床确诊SAH患者168例,采用TCD检测和评定SAH患者CVS情况,分为CVS(-)组84例和CVS(+)组84例,另选84名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方法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用EPI 和EH 等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其组间差异。结果 CVS(+)组与CVS(-)组Hunt-Hess分级构成比有明显差异(P<0.05)。38GG基因型和-863CC基因型是SAH后发生CVS的易感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38G/A、-863C/A基因型和Hunt-Hess分级为与脑血管痉挛有关的危险因素(P<0.05)。CVS(+)组与CVS(-)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CT Fisher分级构成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是影响SAH患者发生CV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和7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危险因素。结果TSAH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ASAH患者(P=0.041;P=0.005;P=0.000)。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和Fisher分级对TSAH组发生CVS有显著影响(P=0.031;P=0.012);吸烟,二次出血,Fisher分级及Hunt-Hess分级对ASAH组发生CVS有显著影响(P=0.044;P=0.002;P=0.025;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于TSAH患者,仅Fisher分级是CVS的危险因素(OR=0.237,95%CI 0.065-0.857,P=0.028);对于ASAH患者,二次出血(OR=12.035,95%CI 1.645-88.028,P=0.014),Fisher分级(OR=0.200,95%CI 0.056-0.717,P=0.013)和Hunt-Hess分级(OR=0.259,95%CI 0.073-0.919,P=0.037)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SAH患者,仅Fisher分级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而对于ASAH患者,其发生CVS的危险因素包括二次出血,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74例SAH患者人口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急性期应激因素、急性期并发症、急性期评价指标、治疗时间和出血累及脑区等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分析和Cox分析,确定CV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史(OR=1.454,95%CI1.051~2.012;P=0.024)是住院前CVS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增高(OR=1.148,95%CI1.056~1.247;P=0.001)是CVS预测因素;吸烟(HR=1.042,95%CI1.024~1.061;P0.001)、糖尿病(HR=1.162,95%CI1.025~1.317;P=0.019)和高血压病史(HR=1.042,95%CI1.001~1.083;P=0.042)、Hunt-HessⅣ~Ⅴ级(P0.11)和CVS发生次数(HR=5.594,95%CI3.769~8.303;P0.001)是住院期间CVS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尼莫地平(HR=0.983,95%CI0.973~0.993;P=0.001)可以显著降低CVS风险;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组患者CVS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26,95%CI0.474~2.675;P=0.787)。结论具有长期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入院时Hunt-HessⅣ~Ⅴ级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的SAH患者,CVS风险显著增加;应用尼莫地平可以显著降低CVS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为DVT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方法 连续收集2017年5-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AH患者的临床 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无DVT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史、实验室 检查、卒中危险因素及Hunt-Hess分级和世界神经外科联盟评分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 归分析SAH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328例SAH患者,其中26例(7.9%)住院期间出现DVT。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 长(OR 1.051,95%CI 1.012~1.091,P =0.0097)和血小板计数升高(OR 1.008,95%CI 1.000~1.015, P =0.0493)是SAH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增长和血小板计数升高是SAH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迟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患者的年龄、血压对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不大,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是否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与迟发性脑梗死有关。结论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未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可能是发生迟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278例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史、高血压分级、出血破入脑室、动脉瘤的位置、SAH Fisher级别、SAH Hunt-Hess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年龄、出血破入脑室、SAH Fisher级别、SAH Hunt-Hess级别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该关注以上4个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持续观察这种迟发型并发症,并通过手术方式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慢性脑积水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