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脑中线移位以及脑疝和脑室积血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28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的32例经单因素分析,与患者的年龄、术前GCS评分、年龄、脑内血肿量、脑出血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关系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血肿量及脑室积血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GCS评分、出血量及脑室积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以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析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GOS评分1~2分40例(44.4%),3~5分50例(55.6%);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与年龄、GCS评分、血肿量、脑出血并发症、脑室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年龄、GCS评分、血肿量、脑出血并发症、脑室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策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并探讨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2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前GCS评分,及术后24小时GCS评分,并对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随访,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大于10mm、术前GCS评分和手术时机5个变量均与预后相关,而与年龄、术后24 h的GCS评分以及手术方式无显著关系。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均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患者预后与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移位程度、术前GCS评分和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出血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脑实质内血肿量、手术时机、术后有无再出血9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日常生活能力(ADL)1~3级为预后良,ADL 4~6级为预后差.结果预后良组与预后差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出血部位、脑实质内血肿量、手术时机及术后有无再出血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有无再出血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x2=54.820,P<0.001).术前GCS评分与ADL分级存在负相关(rs=-0.765,P<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有无再出血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最具参考性的指标,系统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助于规划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基底节血肿预后影响因素的Logstic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基底节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例连续病例进行研究,记录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评分、瞳孔大小变化、基底节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是否有其它颅内血肿等9个变量。6个月后按照预后评分将病例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合并其它颅内血肿和瞳孔大小变化是影响外伤性基底节血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成功率达到87.5%。结论对于早期出现瞳孔改变或合并颅内其它部位出血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必要时早期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6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LCF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LCF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预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析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的GCS、GOS、ADL、ESS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子女同住、吸烟、饮酒、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脑出血到手术时间、破入脑室为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术结合LCFD对HICH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的预后较好。同时应及时对患者是否与子女同住、吸烟、饮酒及脑出血量、脑中线移位、脑出血到手术时间、破入脑室进行了解与监测;并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短期死亡的术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4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血肿形态、脑室出血、双瞳散大的比率。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30 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30 d死亡18例(43. 9%),存活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侧别、血肿量及手术时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术前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散大、血肿形态不规则、中线移位显著及脑室严重出血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0.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示,GCS评分≤5分(OR=50. 345,95%CI 1. 543~1 642. 595,P=0. 028)和血肿形态不规则(OR=0. 009,95%CI 0. 00~0. 458,P=0. 019)是影响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CS评分≤5分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CSDH患者术后共有18例复发,复发率为10.5%.单因素χ<'2>检验显示CSDH术后复发与年龄、血肿密度、血肿位置、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引流量和出血倾向相关(P<0.05).与性别、麻醉方式和有无外伤史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和出血倾向为CSDH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DH患者的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和出血倾向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应针对复发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出血的手术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及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等资料,探讨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 35例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前CT检查提示基底节壳核出血19例,外囊出血8例,内囊出血8例,其中6例破入脑室;术后血肿完全清除22例,近全清除9例,大部分清除4例;3~6个月GOS评分预后评定,死亡2例,植物生存4例,需要他人照顾8例,中残18例,能工作、生活3例;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5分)血肿量(28.21±5.14)、GCS评分(11.08+1.21)及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7.56±0.46)与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3分)血肿量(36±3.14)、GCS评分(7.21±0.98)及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10.87±0.76)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血肿具有路径段、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但对显微外科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前血肿量、GCS评分及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TBI)患者大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术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1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1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n=72)和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底池形态、术前血糖等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和术前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结论sTBI患者DC术后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瞳孔变化、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颅脑损伤(TBI)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单纯TBI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并发凝血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中,并发凝血病51例,其中纤维蛋白原异常率最高(29.4%),其次是国际标准化比值(19.1%)。GCS评分≤8分、血糖水平≥20.1 mmol/L、中线移位、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出血是单纯TBI发生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BI入院后建议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血糖,及时完善CT、MRI等检查,对于Fib和INR异常、血糖升高、中线移位、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出血的TBI病人,应注意防治TBI相关性凝血病。  相似文献   

12.
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因素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影响幕上自发必 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因素。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发病第1、2、3、4、7、14d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类醇化酶(NSP)水平,计算脑实质内血肿体积,记录脑室出血积分、中线移位、入院时及病程中Glasgow昏迷评分(GCS)、发病30d时Glasgow预后评分(GOS)。检测入院时血压、血糖和周围血白细胞(WBC)数。结果 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OS评分、GCS评分、高血压、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肺部感染及血糖与预后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出血量和血糖是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和血糖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影响原发性脑室出血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室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分别从年龄、脑室积血程度、脑室内积血 CT值和GCS(Glasgow coma scale)四个方面对 3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χ2 检验和L ogistic回归分析 ,CT值≥ 6 5 Hu组死亡率显著高于 CT值 <6 5 Hu组 (P<0 .0 1) ;GCS≤ 7组死亡率高于 GCS>7组(χ2 检验 P<0 .0 5 ,L ogistic回归分析 P>0 .0 5 ) ;全脑室积血组死亡率高于部分脑室积血组 (L ogistic回归分析 P<0 .0 5 ,χ2 检验 P>0 .0 5 ) ;而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则无影响。结论 :急性期脑室内积血的 CT值高低是影响原发性脑室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 ,其次可能是脑室内积血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预后的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F组的年龄低于non—F组(P<0.05),GCS评分低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病人手术结果与术前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48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输入EXCEL表格。将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是否急诊气管切开、血肿量及类型、中线移位程度等分析指标以及手术结果(以GOS表示)赋值量化后用SPSS11.0统计包进行一系列统计学处理,得出有意义指标及多元回归方程。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预后与血肿量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入院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存在与否、硬膜外血肿存在与否、是否存在脑肿胀有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预后仅与入院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存在与否、血肿量大小、是否合并脑肿胀显著相关。结论临床颅脑损伤手术结果与多因素有关,它们之间并非互相独立而是彼此影响的。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入院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存在与否、血肿量大小、是否合并脑肿胀这4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 is widely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 investigate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Materials and methodsFrom 2013 to 2019,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7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ho underwent 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neurological symptoms, laboratory data,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on day 7, and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 at 6 months were considered as treatment outcomes.Results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33 women, 42 men) was 71.8 (36–95) years. Mean GCS scores at admission and on day 7 were 10.3 ± 3.2 and 11.7 ± 3.8, respectively. The mean mRS score at 6 months was 3.8 ± 1.6, and poor outcome (mRS score ranging from 3 to 6 at 6 months) in 53 patients. Rebleeding occurred in 4 patient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 15 patien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lder age, hematoma in the basal ganglia, lower total protein level, higher glucose level, and absence of neuronavig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Of the 75 patients, 9 had cerebellar hemorrhages, and they had relatively favorable outcome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upratentorial hemorrhages.ConclusionSeveral factors were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 Lower total protein level at admission and absence of neuronavigation were novel factors related to poor outcomes of 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脑出血后患者昏迷苏醒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Glasgow Coma Scale)、脑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高血压病史、是否气管切开、治疗、并发感染等为自变量,昏迷至苏醒的时间为因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5分、脑血肿量>50 mL、血肿破入脑室、高血压病史、气管切开、未采用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并发感染的患者昏迷苏醒时间更长(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破入脑室、气管切开、并发感染是导致昏迷苏醒时间延长的危险性因素(P<0.05),术前GCS评分高与采用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可能是昏迷苏醒时间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血肿破入脑室、气管切开、并发感染、术前GCS评分低是导致老年脑出血患者昏迷苏醒时间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尽量选择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方案,强化无菌医疗操作,加强抗感染护理干预,以缩短苏醒时间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