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继续出血、再出血的原因,以及避免再出血的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0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再出血18例,经过处理9例出血停止,放弃进一步治疗出院3例,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6例。结论严格把握好手术的时间窗,术前、术中、术后积极控制好血压,定位准确,术中低负压,适量抽吸,术后不做抽吸,仅做引流,适当脱水这些措施均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的继续出血,再出血的发生。发生再出血后,采用浓度递增的冰肾上腺盐水,等量交换原则冲洗,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7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周内46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6.46%,其中87%的患者术后再次出血发生在术后48 h内。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病程大于10年、血肿位于小脑、超早期手术及术后血压剧烈波动是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论积极纠正凝血异常患者凝血指标,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术中严密止血,术后加强监护,维持血压平稳是控制术后再出血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创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14例分成非再出血组与再出血组。针对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压状态、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及既往是否有大量饮酒史、卒中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h内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2)再出血组收缩压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P<0·05);(3)再出血组中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4)大量饮酒、慢性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与再出血明显有关(P<0·05)。结论6h内手术、收缩压明显增高、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及既往大量饮酒、慢性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8—2013-08在我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15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26例患者再次出血,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26例患者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6.7%。单因素分析提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手术方式、凝血功能、术后躁动与术后再出血有关(P〈0.05)。术后舒张压超过120mmHg、术后收缩压超过200mmHg、发病至手术时间低于6h、术前凝血功能异常、躁动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微创引流并不是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等有关,与微创或开颅手术方式无关,注意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创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14例分成非再出血组与再出血组.针对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压状态、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及既往是否有大量饮酒史、卒中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h内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2)再出血组收缩压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P〈0.05);(3)再出血组中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4)大量饮酒、慢性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与再出血明显有关(P〈0.05).结论 6h内手术、收缩压明显增高、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及既往大量饮酒、慢性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治疗后再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治疗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0年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1例,均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再出血3例。头皮切口止血不彻底,血液沿引流管进入脑内1例;血压控制不理想导致再出血1例;引流管头端插入右侧脑室三角区,拔除引流管后再出血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控制血压、争取6h内手术、术中严格止血以及术中只抽出全部血肿量的10%~20%,这些措施均可减少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本组90例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37~84岁,入院前均有高血压病史。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12小时内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这些患者均再次行开颅手术,其中5例行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均存活。结论微创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但应注意适应证的掌握,防止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24h)微创血肿清除的疗效、治疗时机及再出血风险.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58例,保守治疗组5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微创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P<0.01)(2)2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4.11%,治疗时间窗愈早,再出血发生率愈高,但2组之间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早期微创清除术治疗30~50 ml范围内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保守治疗,而且不会明显增加再出血风险,治疗时机以发病12~24 h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与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123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后6~24h手术)以及延期组(发病24h后手术),对比3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37.0%,显著高于早期组的14.3%及延期组的5.9%(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速度较快且出血量较大患者应行超早期手术,对于出血速度相对较慢、出血量相对较小者,在无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可选择早期或延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09—2014-10我院接诊的5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方程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是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重视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有利于再出血的识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NAMIE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SWCEH)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LBF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NAMIEH组38例、SWCEH组45例与LBFEH组51例。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组患者术前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及NIHSS评分均依次明显降低,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依次明显升高,且组内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IEH组、SWCEH组再出血、血肿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LBFEH组,NAMIEH组再出血发生率(10.53%)、血肿残留发生率(5.2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均明显低于SWCEH组(P<0.05)。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的可能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形状、破入脑室、术前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术前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NAMI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SWCEH及LBFEH,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等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传统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微创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幕上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骨瓣开颅组(A组,33例),小骨窗开颅组(B组,29例)和微创钻孔外引流组(C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收缩压、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术后第三、第七天GCS评分、再出血、颅内感染、死亡率和术后6个月mR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与B组血肿清除率优于C组(P 0. 001); C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P 0. 001),术后第一天GCS评分、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均优于A组(P 0. 05)。结论对于幕上中等出血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外引流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止发生术后再出血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2015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发表的,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尽可能查全文献。采用Stata15.1、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总样本例数为35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OR=3.98,95%CI:2.98~5.33)、凝血功能异常(OR=3.13,95%CI:2.28~4.30)、术前收缩压≥200 mmHg(OR=2.91,95%CI:1.94~4.36)、术前舒张压≥120 mmHg(OR=6.28,95%CI:3.58~10.99)、术后收缩压≥200 mmHg(OR=6.48,95%CI:3.60~11.65)、术前血肿量≥60 mL(OR=2.23,95%CI:1.72~2.88)、术中止血困难(OR=4.14,95%CI:2.47~6.92)及合并糖尿病(OR=1.84,95%CI:1.27~2.65)。结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凝血功能异常、术前收缩压≥200 mmHg、术前舒张压≥120 mmHg、术后收缩压≥200 mmHg、术前血肿量≥60 mL、术中止血困难、合并糖尿病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了解及预防、处理这些危险因素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分组,8 h内(超早期组)38例,8~24 h内(早期组)46例,24 h后(晚期组)41例,分别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P〈0.05),超早期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多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质量.可通过术中血压监测、有效止血、术后控制血压等综合治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双靶点微创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的病例资料,采用已取得专利的立体定向微创器械,以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同时行丘脑血肿和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辅以尿激酶灌洗治疗。临床评价标准包括血肿清除率、脑积水缓解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率、30 d病死率及术后随访1-24个月GOS。结果术后病人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0±1.6)%,脑积水缓解率90%,平均手术时间(25.6±4.8)min,无血肿腔再出血,发生颅内感染2例,30d病死率10%。术后随访1-24个月,GOS5分3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2例。结论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应用内镜手术治疗的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6例,大部清除18例。无死亡、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脑内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盐酸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5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全部患者均予甘露醇脱水,控制血糖、血压,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4.0mg纳洛酮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次/d.观察患者神志转清所需时间. 结果 治疗组神志转清时间平均(6.7±1.5)d,对照组为(8.9±1.7)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志转清时间短,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盐酸纳洛酮可促使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神志转清,缩短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立体定向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7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碎吸排空、术后辅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SA-602型脑立体定向仪,在CT引导下进行血肿定位,使用Backlund排空针次全排空血肿,置管辅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其中6例因术后再出血,行开颅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死亡1例,死于脑动静脉畸形(术前未获诊断)大出血。余69例出院时,预后良好27例,中残18例,重残13例,死亡11例。幸存的58例被随访6~24个月,其中良好32例,中残19例,重残6例,死亡1例。结论立体定向碎吸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微侵袭且疗效较为满意的手术方式;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有效控制术后高血压,防止再出血、坠积性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创钻孔的不同引流位置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量、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于我院治疗的10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额部组(n=48)和颞部组(n=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血压监测并检查凝血项,并行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完成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再出血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额部组患者术后3d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完成时间分别为(23.2±4.8)ml、(12.2±1.5)d,颞部组分别为(26.7±5.8)ml、(13.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部与颞部组在术后7d血肿残余量、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再出血发生状况、住院天数两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额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颞部组为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部组与颞部组术后ADL评分分别为(55.1±17.3)分和(53.4±11.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微创钻孔引流位置不同对于患者早期的血肿清除有差异,穿刺方向与基底节血肿之长轴相平行的额部组的血肿清除更为干净,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