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一36)以及自编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人口学资料、病期、住院时间、临床用药、目前状态、躯体疾病),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16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并与8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患者的生理机能与药物不良反应呈负相关(r=-0.290,P〈0.01);躯体疼痛与患者的阳性症状(r=-0.144,P〈0.05)及阴性症状(r=-0.199,P〈0.05)呈负相关;一般健康状况与患者的阴性症状(r=-0.193,P〈0.05)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219,P〈0.01)呈负相关;精力与患者的阴性症状(r=-0.342,P〈0.01)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186,P〈0.05)呈负相关;社会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r=-0.173,P〈0.05)呈负相关;情感职能与患者的阳性症状(r=-0.201,P〈0.05)呈负相关;精神健康与阴性症状(r=-0.214,P〈0.01)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168,P〈0.05)、药物不良反应(r=-0.194,P〈0.05)呈负相关。结论 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2.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入组前后实施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袁(LSR)、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对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使用氯丙嗪或齐拉西酮治疗获临床治愈或显著进步的门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进行评定。结果齐拉西酮组两次TESS评分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齐拉西酮组患者LSR量表各因子分愿望与已实现、热情与冷漠、自我评价、心境差异有显著性(t=2.455~3.341,P〈0.05)高于氯丙嗪组;氯丙嗪治疗组患者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婚姻职能、社会退缩、对外界兴趣缺陷程度显著高于齐拉西酮治疗组患者(t=2.869~3.181,P均〈0.01),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和计划性的缺陷程度高于齐拉西酮治疗组(t=2.153,2.30,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阴性症状得分成负相关(r=-0.238,-0.211)。结论与氯丙嗪相比服齐拉西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患者主客观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家庭关怀度情况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价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以生活质量问卷评价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APGAR总分,把抑郁症患者分成家庭关怀度好组和家庭关怀度差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61.8%的抑郁症患者家庭关怀度较差;家庭关怀度好组患者的总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健康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家庭关怀度差组(P均〈0.05),自我概念和社会经济因素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差的家庭关怀度,家庭关怀度差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门诊随访和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3例,分别纳入门诊组和住院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住院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门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门诊组患者的PSP总分为(71.17±11.40)分,高于住院组的(50.75±1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6,P=0.00);门诊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0.57,-0.78,-0.75;P〈0.01);住院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53,-0.50;P〈0.01),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3,P=0.32)。结论长期住院不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建立社区康复可能有效延缓精神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103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2年末进行评定。结果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阴性量表分降低(t=2.47,P=0.04);MRSS症状行为表现因子分明显下降(t=3.35,P=0.01),依赖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12,P=0.01),患者的康复状态有进步;研究组的SDS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P〈0.叭),而ITAQ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P=0.05),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疗效、社会功能缺陷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卫生经济学指标有何差异。方法以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及在社区康复站治疗30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采用BPRS、PANSS、SDSS量表,自编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及生活质量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BPRS、PANSS减分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SDSS在治疗第3、6月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P〈0.05);第9、12月又上升,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一直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分值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生活满意度及总体幸福感明显好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较好的社会功能,较低的肇事肇祸率,减轻家庭及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家庭关怀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7例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评。结果①男性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分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70,1.68±0.72,t=2.89,P〈0.01);②家庭功能越好,积极应对维度分越高。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组的积极应对维度分明显低于另外二组;③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分为1.52±0.72,低于国内常模(1.7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66.24%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积极应对方式明显不足,尤其是男性、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 2018 年 7—12 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住院部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6 例首 发及88 例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家庭功能评定(FAD)量表(包括沟通、角色、问 题解决、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功能)、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Ⅱ -CV,包括亲密 度和适应性)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包括心理社会、动机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 进行调查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组家庭功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 探讨其差异。结果 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沟通和亲密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 别为2.45、-2.14,均P < 0.05)。复发患者的SQLS 总分与FAD 和FACES 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均 P< 0.05),而在首发患者中,只有沟通(r=0.32, P< 0.05)和一般功能(r=0.32, P< 0.05)与动机和精力相 关。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沟通(β=0.32,P=0.03)是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一般功能(β=0.29, P=0.02)和家庭角色(β=0.24,P=0.04)是复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沟通不良的首发精 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较低,而对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角色和家庭一般功能较差者其生活质 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0例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共治疗3个月,采用PANSS、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阴性症状评分奥氮平组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有显著差异(P〈0.01);奥氮平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5个因子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P〈0.05);治疗结束后奥氮平组泌乳素水平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高,生活质量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13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最小不平衡指数法分为对照组(n=67)和研究组(n=68),两组均采用盐酸氯丙嗪片治疗并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组同时进行每3个月1次的家庭干预,共8次。采用躁狂评定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不良情绪,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YMR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t=4.24~12.35,P均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5.47,9.37,P均0.05);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7.23~13.01,P均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改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的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80例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在社区接受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社会技能训练,共训练16次。试验组每例患者均有1位家属参与训练,其接受治疗师单独指导及在家庭生活中帮助患者实践所学到的技能。两组在训练前、训练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大体评定量表(G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日常生活量表(ADLS)的评定。结果:训练后试验组SDSS(F=4.02,P0.05)、ADLS(F=12.73,P0.01)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F=15.11,P0.01)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有家属参与的社会技能训练能更好地帮助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不理想的可能因素之一是住院治疗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间缺乏连贯性。目的 评估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在上海市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计划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干预组,从长宁区社区普通管理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不了解患者分组情况的医生在入组(基线)和12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orningsid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cale,MRSS)评估患者情况。同时在上述两个时点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FB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患者法定监护人(绝大部分是与患者同住的家属)的情况。结果 入组时,PANSS评估结果显示两组的临床状况相仿,但是MRSS评估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社会功能明显不如对照组。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显著。1年中,研究组有3例(3.3%)住院,而对照组有6例(11.5%)(Fisher确切概率法,p=0.074)。无论是入组时还是1年后,两组监护人之间在感到的负担、抑郁、焦虑以及自我报告的社会支持等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是干预组患者监护人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1年后得到改善。结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模式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这一项目,来提高参与一体化康复模式的患者比例,并为患者家属提供更好的心理社会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社区管理对出院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6例按出院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及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社区管理,观察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入组时和1年后分别进行测评,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经电子社区管理1年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t=2.31~5.72)、MRSS各项评分(t=2.19~5.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复发率(28.43%)低于对照组(42.30%)(χ2=4.33,P0.05)。结论:电子社区管理能显著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合并社会心理干预。在人组时及第6、12个月分别对两组采用PANSS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SDSS总分在6个月及12个月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GQOLI-74评分在6个月和12个月时除物质生活维度外,其他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PANSS评分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社会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方法,对照组则进行传统的门诊随访治疗。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每半年量表评定一次;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I-74)、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Burden Schedule,FBS)评定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在治疗开始、治疗2年末测定。结果治疗2年末:研究组GQOLI得分及其社会功能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8,t=2.387,P=0.020)。在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业余娱乐生活、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四个因子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BS总分、因子分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7,P=0.002;t=2.538,P=0.013;t=3.002,P=0.004)。结论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个体化全病程康复治疗方案,在高度个体化治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中心城区环境优势,将各种治疗有效地系统整合,借鉴国外的病案管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对疾病的负担,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对佛山市顺德区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将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个案管理模式,而对照组仅维持原来的社区随访服务。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生活质量量表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并计算两组患者的肇事肇祸率。结果:在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BPRS评分[(32.51±4.03)和(34.18±4.46)]、SDSS评分[(7.51±2.90)和(7.99±4.16)]、MRSS评分[(56.09±20.61)和(58.74±22.30)]和FIS量表评分[(35.20±10.31)和(37.28±14.2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干预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13.32±4.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58±4.97)(P0.05)];干预组的肇事肇祸率(12.6%)显著低于对照组(18.2%,P0.05)。结论: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肇事肇祸率,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未治疗精神病期(duration of unmediacted psychsis,DUP)和家庭功能等因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方法 调查经临床治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UP及其家庭功能,同时随访患者在接受治疗1年间的复发时间及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评定患者的家庭功能情况,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表(BP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根据患者1年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进行比较.结果 (1)共入组95例患者,其中87例完成1年随访,有34例在1年中复发.复发组的DUP明显长于未复发组(4.59±3.79)月 vs (3.12±1.78)月,t=2.121,P=0.04;(2)复发组患者随访1年末PANSS阴性量表分与DUP有相关性(r=0.483,P=0.004);(3)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比较,APGAR总分、适应度、亲密度分均有显著差异(APGAR总分:(5.91±1.62) vs (7.13±1.47),t=-3.631,P=0.000;适应度:(1.53± 0.51) vs (1.71±0.34),t=-2.752,P=0.008;亲密度:(1.09±0.29) vs (1.25±0.43),t=-2.028,P=0.046.结论 长DUP和低家庭功能水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内的复发可能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积极式个案管理治疗(研究组,入组400例,完成380侧)和普通康复治疗(对照组,入组400例,完成350例),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Camberwell需求评价量表(CAN)、生活质量量表(QOLS)、家庭负担量表(FBI)和WHO-精神残疾评价量表简化版(DAS—S)分别于入组前、入组后1年、2年末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变化等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后,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N帮助栏目分量表中基本生活、家庭和社会职能及社会救助因子分研究组较前均有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N帮助来源分量表中社会帮助因子分研究组较前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生活质量量表中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及安全感因子分,研究组均有提高,对照组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家庭负担量表评分,家庭经济和心理健康因子分,研究组明显下降,对照组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精神残疾评价量表评分,研究组DAS—S评分有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