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演变情况.方法 采取整群入组法,调查我院2008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与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的2003年比较.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增多,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 治疗指南的出台,对临床用药起到了规范作用,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分析目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程,服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关系。方法:调查分析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患者患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糖变化。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发生率与脸群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高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16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发生率16.4%,为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率2.5%的7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患者高血糖的发生与病程长短,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等因素有关。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服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者高血糖发生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其高血糖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可能是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延迟性,慢性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引发糖尿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95~2001年收治的5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两次住院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氯氮平所致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予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526例患者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8.5%)明显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7%);应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增加、用药时间和年龄等.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氯氮平所致糖尿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病房内跌倒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寻求有效防范措施,减少意外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1~2006年住院的138例精神病患者病房内跌倒发生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疾病伴发躯体疾病、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为跌倒的主要风险因素,并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结论跌倒在精神科病房中常发生,且带来严重后果,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用药,也用于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其它精神疾病的治疗.但因其明显的代谢紊乱不良反应而严重影响其依从性及疗效.早在1956年Bettie Hiles首次报告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引起高血糖,但因其突出的锥体外系综合征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使其代谢异常的副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6.
概述:妊娠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至少面临两方面挑战:即精神疾病的遗传风险以及精神药物的可能致畸风险.本文复习了相关文献及研究证据,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及心境稳定剂等在妊娠期患者的使用问题,最后介绍了最新治疗指南及FDA建议.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观察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糖尿病的诊断按照 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80年)作出。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生率与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0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1%,为普通人群(2.5%)的6倍(x^2=18.10,P<0.01)。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体重的显著增加(t=5.45,P<0.01)。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分裂症的持续病程、长期住院、患者的年龄以及阳性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有关。氯氮平对糖尿病的影响与其他抗精神药物无显著差异(x^2=0.3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可能与此有关,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变,早期的诊断治疗多基于临床现象。氯丙嗪的发现导致了几十年精神药理学的方兴未艾。精神病受体假说成为指导临床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舵盘。但实践发现,无论是早期的药物治疗还是新一代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治愈率相差无几,社会功能恢复并不明显。精神病学家们逐渐意识到精神疾病的还原论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以系统论、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和原理来认识大脑、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 对102例未服药的9~17岁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3个月内(1周内、4周、8周和12周)的ECG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性别、年龄、不同药物种类等多个因素对ECG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时间延长,精神分裂症患儿中出现ECG异常的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最常见的为窦性心动过速,其次为T波变化.另外,男性患儿、用药后出现过ECG异常的患者以及在12周时仍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出现ECG异常的风险增大.结论 ECG异常在精神分裂症患儿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有增加的风险,应对ECG情况进行及时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电子住院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所有住院年龄≤18岁且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的临床、人口学和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入组626例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时93例(14.9%)患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92例(14.7%)患者接受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441例(70.4%)患者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233例)、抑郁症(124例)、精神分裂症(108例)是诊断频率最高的三种精神疾病,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为别为94.0%、74.2%和99.1%。使用频率最高五种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帕利哌酮;双相障碍和抑郁症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为喹硫平,精神分裂症最常使用奥氮平;儿童组患者最常使用阿立哌唑,青少年组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男性患者最常使用奥氮平,女性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儿童组患者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喹硫平剂量显著低于青少年组,男女两组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部分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在出院时接受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诊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不同,不同年龄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