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情绪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6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7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入组时与干预后4周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DS、SAS量表分别评定抑郁、焦虑状况.结果 2组入组时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2组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较入组时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与预后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虚拟现实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训练效果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96例给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前,康复3w及3个月后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同时行磁共振DTI检查,测量患侧皮质脊髓束和健侧相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 比值(r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对治疗前后双侧FA、rFA、FAasy值与FMA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康复训练3w及3个月后,所有患者患侧FA、rFA、FAasy、FMA评分与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MA评分与患侧FA值及rFA值存在正性相关(P 0.05);FMA评分与健侧FA值存在正性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MA评分与FAasy值存在负性相关(P 0.05)。结论磁共振DTI可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虚拟现实康复前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大脑可塑性变化,虚拟现实康复能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并首发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1-01的86例高血压并首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2组,降压组为观察组,非降压组作对照组,每组43例,对2组患者均进行活血化淤、降颅压、改善脑细胞功能等治疗。降血压组根据情况给予以利血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开博通、复方降压片等。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的FMA运动功能积分及ADL评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加重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运动功能积分及ADL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并首发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影响,且复发率及加重率明显降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6-05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2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合理运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和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连续使用8周,并随访1年; 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肢体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记录2组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第12、24、48周后观察组FMA和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1年内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能够显著控制血压,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加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伴偏瘫肢体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肌力变化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出院时Ⅳ级和Ⅴ级所占比率45%(18/40)、20%(8/40)均明显较出院时7.5%(3/40)、0高(P0.05)。对照组患者入院和出院肌力测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肌力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基线NIHSS评分、有无大血管闭塞等神经科常用评价指标与早期康复Fugl-Meyer(FMA)、BI评分的相关性,判断其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引起的偏瘫康复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基线NIHSS评分、有无大血管闭塞,并于康复治疗1个月后FMA、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结果 (1)基线NIHSS评分和康复1个月后FMA评分、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2)无大血管闭塞组与有血管闭塞组入院NIH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1个月后康复量表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NIHSS≤8分组1个月后FMA、BI评分均显著高于NIHSS8分组(P0.05)。(4)康复预后良好的患者基线NIHSS评分较低、大血管闭塞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HSS评分与早期康复预后密切相关,对患者功能恢复有预测意义;血管评估和基线NIHSS较密切但对早期康复功能预后预测意义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3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2组患者入组时与综合干预4周、8周时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SDS、SAS、MMSE、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8周2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MMSE、FMA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同期比较,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认知与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0 d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一08—2012—10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组58例采用三级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1个月与3个月后,2组患者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基本相当,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个月后,2组患者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出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三级康复训练措施通过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指导脑卒中患者进行机体的康复联系,有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入选卒中后8周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上肢运动研究测试(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评定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痉挛程度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以观察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上肢运动能力FMA评分、ARAT评分、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治疗组FMA评分、ARA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提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痉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能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疼痛,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患肢痉挛程度的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BI在随访至6个月时第3次评价,并应用SPSS 13.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在出院时和6个月随访时的BI改善值均高于普通病房组(20±18&#8197;vs&#8197;12±16,P<0.01;44±20&#8197;vs&#8197;26±17,P<0.01)。6个月时,卒中单元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73.63%&#8197;vs&#8197;53.19%,P=0.003),而重度障碍率则低于普通病房组(12.09%&#8197;vs&#8197;21.28%,P=0.044)。两组出院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改善值卒中单元组更大(P<0.01)。结论 与普通病房相比,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证实中医药综合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证的恢复期病人110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46例,2组病人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及随访1个月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末和随访1个月末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O.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末试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P〈0.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明显(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HBOT)辅助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治疗烟雾病(MM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MMD患者50例,随机分为HBO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开颅STA-MCA搭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HBO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BOT,共2个疗程20 d。采用盲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分、GCS评分,治疗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HBOT组总有效率为88%(22/25,NDS评分降低18%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64%,16/25;P〈0.05)。治疗后20 d,两组患者NDS评分、LOTCA评分和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HBOT组改善情况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HBOT组预后良好率(80%,20/25;ADL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对照组(52%,13/25;P〈0.05)。结论 HBOT辅助STA-MCA搭桥术治疗MMD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stroke,DAS)的疗效。方法将经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hic swallowing study,VFSS)确诊的60倒D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倒。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NMES治疗,疗程为10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d的VFSS评分及治疗10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治疗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吞咽障碍预后良好率无差异(P〉0.05)。结论NMES治疗DAS的近期疗效肯定,疗效可持续1个月。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前瞻性随访研究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对101例卒中住院患者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抑郁情绪评定,调查住院患者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同时测评患者一般资料、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简明智力测验(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1)PSD 2周时首次发生率显著高于3个月和6个月(45.5% vs 6.4%,P <0.01;45.5% vs7.3%,P <0.01),PSD总体发生率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 >0.05),PSD患者3个月内抑郁缓解率显著高于3~6个月期间(23.9% vs 3.1%,P =0.029),PSD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PSD患者(P <0.05);(2)2周时左侧半球卒中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和双侧卒中患者(P =0.047),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PSD患者(P均<0.01),而mRS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均P <0.01);(3)2周时PSD的发生与NIHSS(P <0.01)、mRS(P <0.01)、左侧半球卒中相关;而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NIHSS和mRS相关(P均<0.05);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MMSE无关(P >0.05)。(4)未发现PSD与性别、年龄、卒中性质、病灶数目、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相关(P >0.05)。结论 PSD可能多发于卒中后2周内,NIHSS、mRS评分及2周大脑半球病变与PSD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住院天数和经济支出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发病后1、3、6个月3个时间点,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和汉语失语检查表(ABC) 分别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痴呆程度及语言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经济支出.结果 1、3、6个月时,微创组NIHSS 评分、MBI指数、ABC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3、6个月时,微创组CDR分级较常规治疗组低 (P<0.05).微创组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经济支出均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经济支出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双侧治疗组加用双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加用单侧电刺激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治疗前)、末期(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双侧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1);FMA、MBI明显提高(P〈0.01)。结论双侧电刺激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舒肝解忧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百忧解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将我院收治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各30例.同时无抑郁状态组30例.实验组分别用舒肝解郁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百忧解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 HAMD、BI、SSS量表评分.结果 3个实验组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其中盐酸文拉法辛改善程度最大,与其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ADL、S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而百忧解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忧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百忧解这三种常用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均有促进作用,盐酸文拉法辛在改善抑郁状态方面有更明显作用,百忧解则更能促进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