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与单侧神经阻滞麻醉在会阴切开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7-02~2008-02随机选择235例阴道分娩需行会阴切开的产妇,分别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5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33例,21~37岁,孕周37~42周,均为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2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5例,对照组135例,2组均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后行会阴侧切缝合术,试验组用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20mL进行麻醉,对照组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20mL进行麻醉。对比缝合中及用药后6个不同时段疼痛强度、麻醉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缝合所用时间、新生儿Apgar’s评分、低血压及产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不同时段的疼痛强度、麻醉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缝合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后出血、低血压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用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具有强而持久的镇痛效果,可促进产程进展并有效减轻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痛苦,对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06-2012-03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49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49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产程进展及对分娩结局、如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2组缩宫素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方法、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 ,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 10 5例产妇施行宫颈旁及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 :91 42 %的产妇疼痛明显减轻 ,顺利分娩。结论 :宫颈旁及会阴部神经阻滞麻能缩短产程 ,减轻产妇痛苦 ,且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105例产妇施行宫颈旁及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91.42%的产妇疼痛明显减轻,顺利分娩。结论:宫颈旁及会阴部神经阻滞麻能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且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与盲探操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实施手术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下肢神经盲探操作,观察组实施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的麻醉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1.3%,观察组优良率87.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突出,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盲探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孕妇进行分娩时使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镇痛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01-2013-03在我院住院待分娩的72位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位.一组为实验组,在临产前采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即临产前不采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孕妇分娩的全程认真观察,并予以相应的处理.结果 产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体质量、身高、身体状况、头盆评分、心率、胎心等均无明显差异.分娩时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疼痛程度、心率、血压还是剖宫产率均有明显差异.2组间器械助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较安全,并可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剖产率也有明显降低,对新生儿未产生不良影响,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观察无痛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分娩产妇5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0例,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2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对2组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评分,统计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得分分别为(10.71±1.28)分、(7.96±0.81)分、(6.83±0.33)分、(5.79±0.37)分和(5.88±0.31)分,观察组分别为(10.69±1.27)分、(8.01±0.72)分、(6.81±0.37)分、(5.82±0.36)分和(5.93±0.35)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71例(26.30%),观察组剖宫产11例(4.07%),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8.89%、17.78%和4.07%,观察组分别为20.74%、20.37%和2.2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在缓解产妇疼痛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也不会对新生儿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的分娩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感觉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49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49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产程进展及对分娩结局如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情况等的影响。结果镇痛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分娩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配合Doula陪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4-12在我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100例进行传统的经皮盲探穿刺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改良组100例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成功率、麻醉并发症、局麻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麻醉操作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可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广泛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与精神预防性镇痛协同作用对自然分娩疼痛程度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精神预防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的疼痛程度以及镇痛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0级、1级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2级和3级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镇痛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预防性镇痛与腰硬联合联合对自然分娩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的痛感,缓解心理压力,镇痛效果显著,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式,观察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术式.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主要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长相对较短以及手术区组织损伤率低,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对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便捷、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3.
120例产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8-06~12对120例头位初产妇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联合麻醉,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06-12我科对220例初产妇进行临床观察,此组产妇均无心肺疾病,胎心正常、羊水清,胎儿重量在2000~3500g.按住院顺序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2组在年龄孕期及生育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与对照组(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比2组麻醉成功率、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成功率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及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获得较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更为显著的效果,可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且能促使麻醉维持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还可提升麻醉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控制进针速度缓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50例,按不同进针速度分为6组:传统注射为一组,另根据自动麻醉注射仪进针速度分成0.1、0.3、0.5、0.7、1.0mm/s组。观察6组患者经不同进针速度的麻醉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 0.1mm/s组和0.3mm/s组注射性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组,0.1mm/s组麻醉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mm/s组与传统注射组无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m/s组疼痛最为强烈,说明随着进针速度的加快,患者痛感增强。结论以0.1~0.3mm/s的进针速度平稳进针可有效缓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并能保持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双侧枕大神经阻滞与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阿普唑仑组各32例,分别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双侧枕大神经阻滞及阿普唑仑治疗。疗程15d。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显著进步(P<0.01~0.05),疗效以神经阻滞组显著为佳(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双侧枕大神经阻滞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阿普唑仑,复发率低,无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5-12收治的锁骨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非超声引导下浸润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锁乳突肌后缘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恢复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手外伤患儿,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R组),2组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U组采用超声引导,R组采用血管旁法,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质量、术中麻醉质量和相关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长于R组,神经阻滞质量和术中麻醉质量U组明显优于R组,R组的血管损伤并发症明显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能较好满足手外伤患儿急诊手术的麻醉需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质量,减少血管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会阴侧切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避免会阴过度扩张,减少可能导致的软产道严重裂伤,在需要行阴道手术助产如产钳、胎头吸引术、臀产、肩难产、会阴条件差或为缩短第二产程等需行会阴侧切术,缝合技术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会阴切口采用常规褥式缝合,这种方法侧切时产妇较痛苦,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我院自2009-01~12对产妇采用双侧会阴神经组滞麻醉+内8字缝合会阴切口260例.此方法较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及褥式缝合方法,产妇痛苦小,切口愈合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82例肛肠科住院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对照组41例,常规曲马多口服或杜冷丁肌注处理,观察2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24h、48h、72h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