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检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外动脉,并记录颈总动脉内膜厚度。结果 72例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61例,发生率84.72%;斑块形成者50例,发生率69.4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的预警作用,可常规筛查,早期监测,积极治疗,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入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A组)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B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结果 动脉斑块最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形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多于B组,P<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多于B组,P <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例数多于B组,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最易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早期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也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新型的血管特异性炎症标志物,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发生、发展、不稳定性及破裂的各个阶段,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研究。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是影响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本质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颈部动脉粥样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以往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血脂代谢紊乱、脂质病理性沉积而致。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斑块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研究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责任动脉均为大脑中动脉,通过HRMRI评估症状大脑中动脉斑块稳定性,根据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稳定斑块组18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白蛋白、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高血压病史患者更多;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的水平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甘油三脂(r=0. 183,95%CI 0. 037~0. 905,P=0. 037)是影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甘油三脂水平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梗死,是现代社会中致死和致残的最重要的CNS血管事件。血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近期在其治疗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就血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20例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视力与持续注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EA组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组,每组各20例,CEA组给予CEA治疗,CAS组给予CAS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并发症、视力、持续注意功能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 CEA组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CAS组(P<0.05); CEA组和CAS组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 CEA组和CAS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明显高于术前,CEA组和CAS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RI、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和持续操作测试(CPT)的2、3位认错及遗漏数明显低于术前,CEA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明显高于CAS组,CEA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RI和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和CPT的2、3位认错及遗漏数明显低于CAS组(P<0.05)。结论 CEA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动脉狭窄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与持续注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Treg细胞(Regulatory T cells,调节性T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Treg细胞缺乏与功能低下是脑卒中炎性进展的重要原因,它能分泌抗炎因子,并且促进神经损伤修复,近来研究显示Treg细胞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力。因而,进一步研究Treg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血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高达80%~([1])。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所致~([2]),90%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本文就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颅内外血管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血管狭窄引起的卒中的主要机制包括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或穿支动脉的闭塞、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或是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在中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近年来血管超声的广泛应用,发现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有学者认为颈动脉狭窄者其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与破裂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真正原因,其中狭窄管腔中的粥样斑块脱落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