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索分析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 521 例成年早期(18~25 岁)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曾有过自杀,分为自杀组(n=140)与无自杀组(n=381),比较两组患者的 一般资料及疾病亚型。通过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危险因素。 结果 与无自杀组比较,自杀组女性[70.0%(98/140)比 47.8%(182/381)]、冲动性格者[29.3%(41/140) 比 19.2%(73/381)]、有重大精神创伤史者[14.3%(20/140)比 4.5%(17/381)]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χ2 =20.350、6.141、16.941;P< 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375,95%CI (0.226~0.564),P< 0.001]、冲动性格[OR=0.603,95%CI(0.377~0.963),P=0.034]、有重大精神创伤史 [OR=0.295,95%CI(0.144~0.604),P=0.001]是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女性、性格冲动、有重大精神创伤史的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残留症状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 面研究,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 81 例纳入符合 ICD-10 诊 断的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其进行人口统计学调查,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轻躁狂 量表(HCL-3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残留情绪症状,采用霍普金斯词汇 学习测验 - 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 - 修订版(BVMT-R)、连线测试 A(TMT-A)部分实验、 数字广度测试评估残留的认知症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心理社会功能。根据功能大体 评定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 GAF=9 组(27 例)和 GAF < 9 组(54 例)。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 析。结果 GAF<9组的女性[40.7%(22/54)]明显多于GAF=9组[33.3%(9/27)],受教育年限[12.00(9.00, 13.00)年]明显少于 GAF < 9 组[16.00(12.00,16.00)年],无职业者[40.7%(22/54)]明显多于 GAF=9 组 [18.5%(5/27)],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10.48±5.40)mg]明显高于 GAF=9 组[(7.99±5.65)mg],HAMD 评分[6.00(3.75,10.00)分]明显高于 GAF=9 组[3.00(0,6.00)分],BVMT-RT1 评分[4.00(1.00,8.00)分] 明显低于 GAF=9 组[6.00(3.00,10.00)分],BVMT-RDR 评分[7.50(3.00,11.25)分]明显低于 GAF=9 组 [11.00(8.00,12.00)分],DST 评分[14.00(12.00,16.00)分]低于 GAF=9 组[15.00(13.00,18.00)分]。两 组患者的性别、受教育年限、婚姻、职业、吸烟、饮酒、既往史、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 物的使用、HAMD 评分、DST 评分、BVMT-RT1 评分、BVMT-RDR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缓解期的整体功能与受教育年限(r=-0.34,95%CI:-0.53~-0.12,P< 0.01)、 HAMD 评 分(r=0.37,95%CI:0.16~0.56,P < 0.01)、BVMT-RT1 评 分(r=-0.23,95%CI:-0.41~ -0.02,P=0.04)、BVMT-RDR 评分(r=-0.24,95%CI:-0.45~-0.02,P=0.03)、数字广度测验总分(r=-0.23,95%CI: -0.42~-0.01,P=0.04)、抗精神病药物(r=0.23,95%CI:0.02~0.44,P=0.04)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缓 解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残留抑郁症状(χ2 =5.33,OR=1.58,95%CI:1.07~2.33,P=0.02)、使用抗精神药 物(χ2 =4.77,OR=1.37,95%CI:1.03~1.82,P=0.03)是其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长 是其保持良好心理社会功能的保护因素(χ2 =5.31,OR=0.34,95%CI:0.14~0.85,P=0.02)。结论 缓解 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危险因素包括残留抑郁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保护因素 包括受教育年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综合医院具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特征,并分析此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 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2012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0 月的住院患者中具有自杀 倾向的病例共 680 例,根据是否发生自杀行为分为自杀倾向组(有自杀倾向无自杀行为,527 例)和自杀 行为组(有自杀倾向亦有自杀行为,153 例)。收集他们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入院科室、自杀诱 因、自杀方式、精神疾患、躯体疾患及显著的精神症状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社会人口 学和临床特征差异,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杀倾向组主要为 女性[66.6%(351例)]、已婚[77.4%(458例)]、心理科[74.4%(392例)]、抑郁症[66.2%(349例)]。自杀行为 组中,男性和女性的自杀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489,P=0.014),选择跳楼方式的男性较多,药物 及割脉方式的女性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重症医学科(OR=7.844,95%CI:2.240~27.475, P=0.001)、婚恋受挫(OR=3.646,95%CI:1.217~10.917,P=0.021),肿瘤(OR=4.620,95%CI:1.552~13.755, P=0.006),双相情感障碍(OR=3.734,95%CI:1.157~12.052,P=0.028)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 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入住重症医学科、双相情感障碍、肿瘤、婚恋挫折是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 且两性的自杀方式有所不同,需要临床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女性产后睡眠障碍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并探讨产后睡眠障碍对产后抑郁 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设计,对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 京医院进行分娩后复查的252 名产妇进行基础资料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爱丁堡产 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睡眠质量和产后抑郁症状。EPDS > 9.5 分定义产后抑郁症,根据产妇产后是否 发生抑郁症,将252 名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结果 本研究中产妇睡眠障碍和产后抑郁症 的发生率分别为36.1%(91/252)和25.8%(65/252)。单因素分析中,产后抑郁组产妇PSQI 总分显著高于 非抑郁组[(8.43±2.37)分比(5.76±1.84)分;t=9.293,P< 0.01];除睡眠时间分量表外,产后抑郁组PSQI 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抑郁组产妇(均P< 0.01);产后抑郁组产妇睡眠障碍(PSQI > 7 分)发生率明显高 于非抑郁组产妇[52.3%(34/65)比30.5%(57/187);χ2=9.960,P=0.00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 示,在调整了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围产期变量和妊娠期疾病变量后,产后睡眠质量和产后抑郁症之间 的关联仍然显著(OR=2.35,95%CI:1.32~4.21)。结论 产后睡眠障碍与产后抑郁症存在正向关联,对 于存在产后睡眠障碍的产妇,应尽早提供干预措施,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术后认知功能 障碍(POCD)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362 例接受CABG 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 后28 d 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分为POCD 组(n=98)和非POCD 组(n=264)。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既 往史、实验室检查和围手术期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RDW对CABG 术后28 d POCD 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RDW与POCD 之间的关系。结果 接 受CABG 的患者术后28 d POCD 发生率为27.1%(98/362)。POCD 患者的RDW 显著高于非POCD 患者 [(17.46±0.25)% 比(13.28±0.43)%,t=11.814,P< 0.001]。RDW预测POCD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7,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7% 和64.8%。术前RDW较高(OR=2.526,95%CI:1.336~4.776,P < 0.001)、 存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R=1.461,95%CI:1.064~2.007,P=0.037)、脑血管疾病史(OR=2.874,95%CI: 1.683~4.908,P< 0.001)、高空腹血糖水平(OR=1.196,95%CI:1.078~1.327,P=0.041)、高超敏C 反应 蛋白水平(OR=1.267,95%CI:1.029~1.560,P=0.024)和手术时间长(OR=2.123,95%CI:1.671~2.696, P=0.001)是发生POC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接受CABG 的冠心病患者术前RDW升高是术后28 d 发 生POCD 的危险因素,并可作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医学生群体偏头痛的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其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 横断面的研究设计,于 2019 年 4-5 月对河北北方学院医学院的本科生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采用 ID Migraine TM偏头痛快速筛查工具评估医学生偏头痛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参与者的睡 眠质量,利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偏头痛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 1 365 份,有效回收率 92.4%(1 365/1 477)。偏头痛总体患病率为 10.8%(147/1 365),女性患病率明显高 于男性[13.1%(108/822)比 7.2%(39/543),χ2 =12.07,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患病女性 (χ2 =12.07,P=0.001)、偏头痛家族史(χ2 =62.58,P< 0.01)和睡眠质量较差(χ2 =9.29,P=0.002)者明显高 于非偏头痛患者;不同年级医学生偏头痛患病率不同(χ2 =12.59,P=0.013),四年级最高(14.2%,38/268), 五年级次之(13.6%,31/228),三年级最低(7.0%,20/28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78, 95%CI:1.33~2.38)、偏头痛家族史(OR=3.31,95%CI:1.89~5.77)和睡眠质量较差(OR=1.94,95%CI: 1.57~2.38)与偏头痛患病呈正相关;较高年级(四年级:OR=2.18,95%CI:1.54~3.09;五年级:OR=1.87, 95%CI:1.39~2.52)的医学生患有偏头痛的风险更高。结论 女性、年级较高、偏头痛家族史和睡眠质 量较差是医学生发生偏头痛的危险因素,这对我国医学生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期老年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神经内分泌的差 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急性期 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单相组,60例)及同期住院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 相组,60例),使用自编调查量表收集两组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 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并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 析老年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双相组患者首发年龄小于单相组[(43.35±16.04)岁 比(54.40±14.36)岁;t=3.975,P<0.01],总病程长于单相组[23.50(11.25,37.25)年比7.00(1.00,16.75)年;Z= -4.301,P<0.01],入院次数大于单相组[2(1,3)次比1(1,1)次;Z=-4.851,P<0.01];双相组发病前多无诱因,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1.25±0.29)nmol/L]、游离三碘甲状 腺原氨酸(FT3)[(4.27±0.60)pmol/L]低于单相组[分别为(1.42±0.29)nmol/L、(4.58±0.67)pmol/L;t值分 别为3.118、2.621,均P<0.05],且TT3异常比例(18.3%)高于单相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无诱因 (OR=0.264,P=0.004,95%CI:0.107~0.651)、入院次数为(OR=2.031,P=0.006,95%CI:1.224~3.371)可能 老年双相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期老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特征,双相患 者首发年龄早、病程长、入院次数多,多无发病诱因,甲状腺功能也存在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 TT3、FT3 差异。发病诱因、入院次数可能是与老年双相抑郁障碍关系较密切的因素,但需要进一步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胎次的孕晚期孕妇产前抑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 年 5—10 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中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336 例孕晚期孕妇,其中头胎孕妇210 例,二胎 孕妇126 例。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量表评估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所 有受试者的产前抑郁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受试者孕期的 睡眠和焦虑状况。结果 孕晚期孕妇的产前抑郁发生率为31.55%( 106/336),头胎孕妇的产前抑郁发 生率高于二胎孕妇[36.19%( 76/210)比23.81%( 30/126),χ2=5.590,P=0.018]。产前焦虑(OR=5.611, 95%CI:2.318~13.582,P < 0.001)与睡眠障碍(OR=1.995,95%CI:1.019~3.908,P=0.044)是头胎孕妇 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产前教育(OR=0.267,95%CI:0.137~0.519,P< 0.001)是头胎孕妇产前抑郁的 保护因素;产前焦虑(OR=5.467,95%CI:1.284~23.288,P=0.022)和初中及以下学历(OR=4.396,95%CI: 1.060~18.223,P=0.041)是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孕期工作(OR=0.340,95%CI:0.132~0.876, P=0.026)是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孕晚期孕妇的产前抑郁发生率高,头胎孕妇的产前 抑郁发生率高于二胎孕妇。睡眠障碍、产前焦虑、产前教育是头胎孕妇产前抑郁的影响因素,产前焦虑、 学历及工作状况是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后期效应。 方法 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 研究,GCBT组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内容主要包括睡眠卫生宣教、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睡眠限 制和刺激控制;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健康生活教育、常规护理、等待治疗等。提取睡眠日记中 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以及睡眠严重程度指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问卷,并采用RevMan5.3和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计814 例患者, 其中 GCBT 组441 例,对照组37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GCBT 组入睡潜伏期(WMD=-15.06,95%CI: -19.06~-11.05,P< 0.05)、入睡后觉醒时间(WMD=-34.95,95%CI:-49.96~-19.93,P < 0.05)、失眠 严重程度指数(WMD=-6.13,95%CI:-8.04~-4.22,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WMD=-2.49, 95%CI:-4.11~-0.87,P< 0.05)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WMD=10.46, 95%CI:6.89~14.03, P< 0.05),两组总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随访时,GCBT组入睡后觉醒时间 (WMD=-32.51,95%CI:-58.61~ -6.41,P < 0.0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WMD=-6.01,95%CI:-8.40~ -3.62,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WMD=-4.33,95%CI:-7.06~-1.59,P< 0.05)均低于对照 组(均P< 0.05),总睡眠时间(WMD=0.32,95%CI:0.10~0.54,P< 0.05)、睡眠效率(WMD=10.51, 95%CI: 5.99~15.02,P< 0.05)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入睡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长 期随访时,GCBT 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WMD=5.30,95%CI:1.61~8.98,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数评分低于对照组(WMD=-2.80,95%CI:-3.82~-1.78,P< 0.05),两组的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 及总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GCBT对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可靠,且在 后期随访中仍持续有效,但其疗效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 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 6 个社区居委会中共计 1 192 名 65 岁以上 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8 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以面 对面交谈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取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不同生活方式与老年高 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共检出高血压患者 565 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85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103例,占高血压人群的18.2%,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3.1% (8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16,P=0.014)。喜欢运动(OR=0.56,95%CI:0.34~0.93,P=0.025)、 经常参加社区老年活动(OR=0.48,95%CI:0.24~0.93,P=0.045)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保 护因素,而每日睡眠时长< 7 h(OR=2.13,95%CI:1.30~3.48,P=0.003)则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 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喜欢运动、参加社区老年活动、睡眠时长不足等生活方式是老年高血压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