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首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由于静脉溶栓有时间限制,有研究表明院前及院内时间延误是阻碍AIS患者发病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院前和院内延误的现状、影响因素,缩短延误的改进建议,从而规范溶栓治疗体系,改进溶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杀手,也是成人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国内外发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指南均强调在时间窗内给予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溶栓意识匮乏、院前或院内延误等原因,许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得不到rt-PA治疗或无法获得规范的溶栓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在卒中症状发生后越早使用rt-PA溶栓治疗,其恢复良好神经功能的可能性越大(图1)。Lansber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是否可以缩短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并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分为自行转运无院前通知组和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组。比较两组患者ONT、入院到溶栓时间(DNT)及第90天mRS评分≤ 2分的比例。结果 共纳入57例患者,27例(47.4%)使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30例(52.6%)自行转运无院前通知。两组相比,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组显示出更短的中位ONT(116 min vs 190 min),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mRS评分≤ 2分比例比较,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组获得mRS评分≤ 2分比例明显更高(56.7% vs 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的回归分析模型中,提示使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可大幅度缩短ONT 76.3分钟(95%CI,36.4~116.3;P<0.001)。结论 运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可显著缩短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ONT,并改善静脉溶栓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难以在发病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而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的应用将静脉溶栓治疗从院内提到院前。本研究初步探讨中国首台MSU在急性卒中 患者院前静脉溶栓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荥阳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应用MSU进行院前静脉溶 栓的患者(MSU溶栓组)和使用传统救护车转运至院内静脉溶栓的患者(常规溶栓组)的临床资料。 观察终点包括主要时间指标从呼叫至溶栓时间、从发病至溶栓时间;疗效指标为90 d良好预后(mRS 评分≤2分)率;安全性指标包括溶栓后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及随访90 d内的全因死亡。比较静脉 溶栓患者应用两种治疗模式的终点差异。 结果 MSU溶栓组共计14例患者接受了院外静脉溶栓,同时期常规溶栓组有24例患者在院内进行了 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溶栓组相比,MSU溶栓组呼叫至溶栓时间(59 min vs 92 mi n,P =0.001)、发病 至溶栓时间(73 min vs 114 mi n,P =0.002)均较短。两组的90 d良好预后率(79% vs 67%,P =0.488) 和安全性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 基于MSU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溶栓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从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呼叫至溶栓时 间,但对于急性卒中的救治疗效仍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在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32例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并对筛选出的7例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静脉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定期MR复查随访。结果 经MR筛选的7例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均预后良好,90 d改良Rankin评分均≤2分,Barthal指数80~100分,1例溶栓治疗3周后并发无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MR对筛选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患者和溶栓后复查均有较大应用价值,特别是对时间窗不明确者或发病超过6 h者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乐婷  娄萍  路青山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32-1236
目的 观察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按rt-PA静脉溶栓后是否桥接血管内治疗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和桥接治疗组。主要疗效结局为治 疗后3个月mRS评分,次要疗效结局为24 h、3 d和30 d的NI HS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 其他部位出血、10 d全因死亡。 结果 共入组56例患者,平均年龄60.77±12.72岁,男性35例(62.5%)。单纯静脉溶栓组39例,桥接 治疗组17例。桥接治疗组3个月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88.2% vs 56.4%,P =0.021)。 两组治疗后24 h、3 d和30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 d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其他部位出血 率、1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7年4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卒中单元进行静脉溶栓的伴有 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溶栓后7 d神经功能好转率(NIHSS评分下 降≥2分)、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分)、溶栓相关的颅内出血转化率及严重系统性出血发生率; 通过文献回顾,汇总既往报道的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研究数据, 评价此类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平均年龄80.2±5.6岁,溶栓后7 d N I HS S评分下降≥2分者5例 (83.3%),90 d mRS评分≤2分者4例(66.7%),发生颅内出血转化1例(16.7%),无严重的系统性出血。 通过文献回顾,收集病例77例,与本研究合并分析共83例。90 d mRS评分≤2分患者44例(53.0%), 发生颅内出血转化9例(10.8%),严重系统性出血1例(1.2%),90 d内死亡16例(19.3%),无溶栓相关 颅内出血转化或严重系统性出血而导致死亡的病例。 结论 对于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排除颅内转移瘤及肿瘤本身的活动性 出血的前提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能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善急诊就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4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启动绿色通道后立即给患者及家属佩带明显标识,并将分诊护士对患者的筛查纳入绿色通道的管理流程,同时将rt-PA静脉溶栓地点由病房前移到急诊室。以2014年1月~4月改善流程前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DNT时间。结果对照组DNT时间中位数133(80~174)min,试验组DNT时间102(56~168)min,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1)。结论通过多学科配合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就医流程,可以减少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和提高DNT≤60 min的比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2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启用TPS改善溶栓流程后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DNT时间及DNT≤60 min比例。结果研究共纳入对照组68例,实验组87例。对照组DNT平均(92.27±16.98)min,实验组DNT平均(63.52±11.86)min,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2)。改善流程后DNT≤60 min的比例由对照组的6.11%提高到实验组的51.09%(P=0.001)。结论通过组建TPS团队多学科合作进行溶栓流程改造,能够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缩短DNT,提高DNT≤60 min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的时间窗为3 h,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先进的影像学指导扩大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对影像学指导扩大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within 3 h after onset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as approved in Germany in August 2000. METHODS: 11 neurology departments with acute stroke units participated in the German Stroke Study Collaboration before (n = 2,925) and after (n = 3,204) approval of rt-PA in Germany and consecutively registered all patients admitted within 24 h follow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SULTS: Frequenc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admitted within 24 h after symptom onset increased from 4.8% before approval to 7.9% after approval of rt-PA. Amo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rtPA, ag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elay between symptom onset and imaging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second study period. CONCLUSIONS: The observed improvement in management and quantit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may be explained by greater experience and greater legal security following regulatory approval of rtPA.  相似文献   

13.
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最有效的方法,且越早治疗获益越多。但全球都存在溶栓率低下,院前、院内延误明显的现象,
而针对性干预可以提高溶栓率,缩短从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对我
国AIS的早期静脉溶栓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阻碍因素,并提出我国相应的改进策略。这些措施主要
包括加强针对公众和相关行业人员的卒中健康教育,实施卒中中心认证,对院前、院内各环节实施组
织化和优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后1 h内选择性早期使用口服抗血
小板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通过多模影像和溶栓后出血风险(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
HAT)评分连续入选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出血性转化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风险较低(HAT评分≤2分或者HAT评分3~5分但多模影像提示侧支循
环良好)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住院病例(n =112)。根据患者或家属是否同意早期使用口服抗血小
板药物(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治疗分为溶栓后1 h内的早期使用治疗组(n =66)和溶
栓24 h后的标准治疗组(n =46);观察溶栓后1 d内的再闭塞发生率、3 d内颅内及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
率、溶栓7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
分和死亡率。
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病史、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心脏瓣膜病史、心房颤动病史、收缩压、舒张压、血糖、
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到溶栓时间、HAT评分、责任血管的构成比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早期使用治疗组的HT发生率与标准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7.6% vs 6.5%,P =1.000);两
组的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和死亡数均为0;早期使用治疗组再闭塞
发生率有低于标准治疗组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4.5% vs 15.2%,P =0.107);早期使用治疗组溶
栓7 d后NIHSS评分也有低于标准治疗组的趋势,但差异也无显著性(NIHSS=6 vs NIHSS=7,P =0.143)。
结论 通过多模影像和HAT评分选择HT风险较低的rt-PA静脉溶栓患者在溶栓后1 h内使用口服抗血
小板药物治疗并不增加溶栓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e c o m b i n a n t t i s s u 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入院的2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分为老龄溶栓组118例(60<年龄≤80岁,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
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非溶栓组74例(年龄>80岁,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3组入院前的
一般情况,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及治疗7 d内致死性出血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90 d的病死率。
结果 老龄溶栓组、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13.0±5.3、15.1±6.6、14.1±6.6;
P =0.523)无显著差异,3组的急性期事件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6.9%、20.9%和21.6%,P =0.675;3组
7 d内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9.6%,7.4%,P =0.20。90 d内的病死率分别为11.0%,22.6%,
16.2%,P =0.12。老龄溶栓组和高龄溶栓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56.8%和38.7%,
两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1~3.86,P =0.021;两
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2 vs 3,P =0.025。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38.7%和21.6%,OR 1.81,95%CI 0.80~4.06,P =0.098;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3
vs 5,P =0.008。
结论 与未溶栓的高龄患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老龄和高龄患者接受rt-PA治疗不增加急性期
出血转化率和病死率。老龄组比高龄组rt-PA治疗获益大,高龄溶栓组比非溶栓组获益大。高龄组
rt-PA治疗可以改善患者90 d生活自理能力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美国及欧洲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建议0.9mg.kg-1为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标准治疗剂量。鉴于国人尤其是我国南方人在种族、体质及脑梗死危险因素等方面的不同,也按0.9mg.kg-1国际标准剂量治疗是否完全适合,有很大争议。本试验比较小剂量rt-PA 0.7mg.kg-1与0.9mg.kg-1标准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窗为4.5h内,具有溶栓指征,无溶栓禁忌症。随机分为小剂量组rt-PA(0.7mg.kg-1,最高剂量50mg)和对照组(0.9mg.kg-1,最高剂量90mg)。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14d的NIHSS评分,颅内出血率、死亡率以及90d 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各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4h及14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0.7mg.kg-1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1%,0.9mg.kg-1组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mg.kg-1组死亡1例,小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静脉溶栓0.7mg.kg-1剂量安全有效,该剂量可能更适合国人,尤其是南方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剂量为0.9mg/kg(总量≤90mg),国内亦有应用剂量0.6~0.8mg/kg(总量50mg)。本试验拟探讨两种剂量rt-P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ati o n a l I n sti tu te 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2~26分,发病时间0.5~6h,无溶栓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rt-PA0.6~0.8mg/kg(总量50mg)组(A组)和0.9mg/kg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14d的NIHSS评分改善率(≥4分)及颅内出血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NIHSS评分平均为10.17分。B组治疗后14d NIHS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86.67% vs 53.3%,P <0.05)。两组发生颅内出血的比例均为6%。两组死亡病例均为非出血性病变,A组死亡率略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6.67% vs 20%,P =0.67)。结论 rt-PA 0.9mg/kg剂量疗效优于0.6~0.8mg/kg剂量,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该溶栓剂量同样适用于国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DWI)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6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12h内完成磁共振检查,且(PWI-DWI)/DWI×100%>30%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前、溶栓后2周、3个月分别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 溶栓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2周和3个月,溶栓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Only 8% of ischemic stroke (IS) patients are eligible for rt-PA, and the largest exclusion criterion is delayed time of presentation to the ED. We sough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atients are arriving to the ED more quickly in 1999 than in 1993/94 within our large biracial population of 1.3 million.

Methods

Using ICD-9 codes 430–436, we ascertained all stroke events that presented to a local ED within our population in 7/93–6/94 and again in 1999. Times were recorded as documented in the medical record.

Results

There were 1,792 IS patients that presented to an ED in 1993/94 and 1,973 in 1999.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documented times arriving in under 3 h improved slightly in 1999 (26% vs. 23% in 93/94, P = 0.03), however, the percentage arriving in under 2 h did not. Black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rrivals under 3 h: 26% in 1999 compared to 17% in 1993/94 (P = 0.01), while whites did not (26% vs. 25%, P = 0.29). In 1999, only 9% of patients arrived from 3–8 h after symptom onset, the large majority of times were either estimated, unknown, or >8 h.

Discussion

We found only marginal improvement in arrival times during the 1990s. In our population, blacks improved in early arrival after symptom onset, while whites did not. Very few patients arrive 3–8 h after onset; therefore expansion of the acute treatment time window to 8 h is unlikely to dramatically affect acut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卒中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intravenou 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是目前被循证医学证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唯
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临床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窗问题、伴随意识障碍问题、年龄问题、
剂量问题等等,提示在规范的基础上需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
静脉溶栓中涉及个体化方案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