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行单纯抗凝、经颈动脉溶栓和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治疗12~18个月。术后随访2~29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例行单纯抗凝治疗,3例行以抗凝治疗及颈动脉穿刺尿激酶注射,4例行动脉内溶栓,8例在动脉内溶栓同时行静脉窦内超选插管溶栓治疗。出院时,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和颅内压恢复,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出血的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患弥漫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合并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内出血者,采用经颈动脉和椎动脉内间断溶栓和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溶栓5-10d;同时辅以全身抗凝治疗2年。结果治疗后经脑CT复查证实,15例颅内出血在1周内得以控制,1个月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血肿均完全吸收。颅内压在治疗2周后,基本稳定在280mm H2O以下。2例颅内出血严重,于治疗3d后死亡。结论同时应用血管内溶栓和全身抗凝是治疗合并蛛网膜下腔和脑内出血的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2例,采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抗凝与颈内动脉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临床症状全部缓解,闭塞静脉窦开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可能是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静脉窦狭窄)患者进行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及支架置入术。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个月。结果:1例患者施行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术;8例患者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5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开通吸栓治疗,所有8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团注肝素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800000~2900000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1000000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狭窄或闭塞静脉窦均获得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的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05-05-2015-09在我院治疗的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早期发病2例患者中1例经抗凝治疗后无效,转行静脉窦内接触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妊娠晚期3例患者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24h给予抗凝治疗,1例发生发生意识障碍转行血管内溶栓治疗。产褥期发病10例中经抗凝治疗无效2例,2例伴癫痫发作转行血管内溶栓治疗,1例出现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孕产妇出现抽搐、急性和亚急性头痛等症状需警惕出现颅内静脉窦血栓,符合静脉窦引流区域的脑实质异常信号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给予抗凝和溶栓等治疗以改善孕产妇结局。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涉及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包括抗凝、介入溶栓、外科手术等措施,不同的治疗策略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血管内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报告36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和动脉内治疗两组;动脉内治疗采用多次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做溶栓,全身应用华法令抗凝结合抗感染等处理;常规组为静滴蝮蛇抗栓酶和口服新抗凝的方法。结果:动脉组在治疗10天内全部停用甘露醇且颅内压均降至2.94kPa以下;在7天时复查脑血管造影示静脉窦再通。结论:经颈动脉入路注入高浓度纤溶药物,可直接弥散并作用到各静脉窦,而全身有效的抗凝防止了血栓再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静脉窦接触性rt-PA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分析1例经静脉窦接触性rt-PA溶栓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采用介入方法经静脉窦直接注入rt-PA接触性溶栓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静脉窦再通良好。结论经静脉窦接触性rt-PA溶栓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准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5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抗凝、活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小剂量尿激酶10万U加入20 ml生理盐水后经颈动脉缓慢静推注>15 min,1次/d,连用5 d,观察治疗前后2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腰穿脑脊液压力变化,并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结果 治疗2周后,2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更显著(P<0.05),而无出血倾向.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2006-2009年我科室成功地运用脑血管介入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15例,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的。同时配以恰当的护理,极大地降低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及致残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