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处于缓解期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按1:1配对原则挑选的10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家庭关系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及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及控制性差(P<0.05或P<0.01)。(2)在教养方式上,患者的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1或P<0.05);患者的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家庭成员的控制性差,以及父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及否认(P<0.01-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对 60例符合CCMD 2 R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6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测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多表现为低情感温暧与理解 (P <0 0 5) ,高惩罚、严厉和高拒绝、否认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康复期首发抑郁症患者100例,均给予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观察2月后,再根据认知功能是否有改善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分别为80例与20例,比较2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由同1名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评估家庭环境;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评价父母教育方式。结果 2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因子分数无差异(P0.05)。2组患者父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母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其认知发展有影响,父母应随时调整教育观念,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4.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文版 )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中文版 )对 10 0名儿童进行测查 ,将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分为低自我意识组( 5 1)、正常范围组及高自我意识组 ( 6 3)进行比较 ,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低自我意识组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另外两组 (P <0 0 5或P <0 0 1) ;父母惩罚严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分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P <0 0 5或P <0 0 1)。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与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和部分因子均呈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父母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自我意识总分和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组对照显示:其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高于父亲(P<0.05或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和控制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度保护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之间呈负相关(r≥0.8);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r≥0.6).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一定作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品行障碍患者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就诊的76例品行障碍者(年龄8~18岁)作为研究组,与不符合品行障碍的健康志愿者76例(对照组)做比较;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家庭环境中,研究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及控制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行障碍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正常者有明显不同,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38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正常被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均表现为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组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对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0 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 ,对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的各个因素分别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等 ;影响家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居住地、患者受教育情况、患者年龄和婚姻。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父母的职业、患者年龄、婚姻、居住地和受教育情况对家庭环境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家庭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极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较高。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判断能力与完美主义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比 较 3 者在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选取 2021 年 1— 10 月在北京市某 三甲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 100 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招募 100 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使用 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标准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 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 (FMPS-C)比较两组患者的道德判断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及完美主义程度的差异。采用 Pearson 相关和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道德判断能力 3 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 组 FMPS-C 非适应性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76.2±7.3)分比(58.3±12.6)分],FMPS-C 适应性维度得分、 MJT 中文标准版 C 分数低于对照组[(18.5±3.1)分比(23.8±4.7)分、(9.5±1.7)分比(14.7±6.3)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 EMBU 中的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 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强迫症患者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呈正相关(r=0.954、0.412、0.419;P< 0.01),与道德判断能力呈负相关(r=-0.853、 -0.244、-0.358;P< 0.05)。强迫症患者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非适应性完 美主义程度呈正相关(r=0.304、0.240、0.690、0.248;P< 0.05);父亲拒绝、否认与道德判断能力呈负相关 (r=-0.717,P< 0.01)。强迫症患者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父亲拒绝、否认通过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对道德判断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均P< 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道德判断能 力低于健康人群;父母过度控制、否认,惩罚等教养方式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高于健康人群。父母 教养方式通过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部分作用于强迫症患者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及其家庭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6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36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①强迫症组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强迫症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及娱乐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强迫症组父母惩罚及过分拒绝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另外患者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过度保护因子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相比有其特点,可以针对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尊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自尊量表(SES)对9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量表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抑郁症患者在家庭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方面显著低于国内常模,且矛盾性明显为高。抑郁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与自尊之间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与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特点.方法 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注意缺陷型40例,多动冲动型52例,混合型39例;对照组58例)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注意缺陷型48例,多动冲动型42例,混合型56例;对照组6例)进行调查.结果 (1)ADHD 3个亚型的现实亲密度、亲密满意度、适应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检验,P均>0.05);理想亲密度、现实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各分项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Post Hoc)检验,P均<0.05],尤以多动冲动型更为明显.(2)ADHD 3个亚型父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父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0.011);ADHD 3个亚型母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母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结论 ADHD男性患儿不同亚型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养育方式特点不尽一致,应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14.
品行障碍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品行障碍患儿的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6例品行障碍患儿和46名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评估,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应付方式作相关分析。结果:品行障碍组患儿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项因子分(除父母的偏爱被试及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外)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因子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求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负相关;自责、退避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品行障碍患儿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36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与 3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 ①强迫症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②强迫症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低 ,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因子分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高 ,同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③强迫症组EPQ的N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 ,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EFS-CV)对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例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组对照比较显示:其父母的EMBU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起一定作用,且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社交焦虑障碍(SAD)与患者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2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社交焦虑障碍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矛盾性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关,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是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NES)儿童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征及其与正常儿童的区别。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43例PNES儿童和43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了评估。结果 PNES儿童CSS总分及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FES-CV中的知识性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因子、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存在不良的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抑郁心境及其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拟家庭状况调查表,对1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 名正常人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病例组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不良,娱乐性差,矛盾性突出,控制性较强;其抑郁症状发生率高(30 % ) ,抑郁程度重[(455 ±125) 分] ;与对照组[ 分别为6 % 和(3410 ±1012)分] 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01) 。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有内向性格( 回归系数:- 033) 、家庭经济状况差(026) 、未婚(024) 、亲密度低(022) 、情感表达不良( - 015) 和抑郁心境(014) 。结论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突出,娱乐性差,情感表达不良,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心境,构成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 CV)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 66例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 ,并与量表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明显降低 ,FACESⅡ CV“拱极模式”中 ,平衡型家庭比例 (3 4 8% ) ,明显减少 ,中间型比例 (48 6% )增加 ,极端型比例 (16 6% )无变化。家庭适应性僵硬的比例 (5 2 0 % )也明显增加 ,且家庭经济状况愈差 ,分型表现愈不佳。另患者幸福感指数评分也低于正常对照值。结论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 ,家庭体系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提出应根据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 ,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与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