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杏仁核神经元PTEN/Akt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d组、模型7d组、模型14d组和模型21d组。采用颈总动脉线栓再灌注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结合孤养和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方法制备PSD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杏仁核神经元凋亡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TEN和p-Akt的表达。结果 (1)模型各组杏仁核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各模型组杏仁核组织PTEN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Akt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模型大鼠杏仁核存在明显的神经元凋亡,这可能与PTEN上调和Akt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蓝斑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雌激素在PSD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经Open-Field行为学评分随机分成对照组、PSD组和雌激素治疗组,所有大鼠均行卵巢切除术(去卵巢)。对照组为常规喂养;PSD组去卵巢后7d,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并结合孤养、束缚应激制成PSD大鼠模型;雌激素治疗组对去卵巢后的PSD大鼠模型皮下包埋雌激素释放管(17β-雌二醇维持在生理浓度)。观察雌激素对PSD大鼠自发性行为和蓝斑c-fos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D大鼠旷场实验中水平和垂直得分明显减少,蓝斑c-fos表达明显增加。与PSD组比较,雌激素治疗组能增加大鼠在旷场实验中得分,蓝斑c-fos表达减少。结论:雌激素对PSD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c-fo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刺激方法制备大鼠PSD模型.将PSD大鼠分为雌激素组(PSD大鼠皮下注射雌二醇),PSD组(PSD大鼠皮下注射大豆油)和对照组(假手术,皮下注射大豆油).3组的不同干预均持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和前额叶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含量改变.结果:雌激素组在雌二醇干预后强迫游泳测试结果表明行为学显著改善:不动时间减少,与PSD组比较(18.4±4.84 vs 52.1±5.3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雌激素组挣扎时间增加,与PSD组比较(63.8±12.31 vs 36.3±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额叶BDNF含量在雌激素组也显著增高:雌激素组与PSD组比较,P<0.05;PSD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BDNF通路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间断性缺氧(CIH)对百草枯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黑质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雄性6周龄C57BL/6小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百草枯组、CIH组和百草枯+CIH组,通过爬杆实验和自主活动记数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焦油紫染色和电镜观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学及细胞数的变化。结果:①百草枯+CIH组较其余3组爬杆实验评分、自主活动计数明显减少;②百草枯组、CIH组和百草枯+CIH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以百草枯+CIH组最为严重;焦油紫染色:对照组、CIH组、百草枯组和百草枯+CIH组黑质细胞计数分别为70.09±6.46、38.36±4.34、53.09±4.55和23.18±4.85,3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且以百草枯+CIH组减少最为明显(P〈0.01)。结论:CIH加重了百草枯所致P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SD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对各组大鼠进行基线行为学评估,其中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再灌注处理,1周后对PSD组大鼠行慢性轻度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每天给予1~2种刺激,连续4周,CUMS刺激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评估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观察PSD情况下,血清及海马神经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海马损伤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血清的IL-17A水平分别为18.56±2.56 pg/mL、40.78±4.13 pg/mL和52.10±5.22 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IL-1β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322、2.617±0.128和3.189±0.10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99±0.007、1.258±0.042和1.623±0.04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尼氏染色提示卒中组、PSD组海马区CA1区神经元存在损伤,以PSD组最明显。结论 PSD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上调,海马IL-1β、TNF-αmRNA高表达,提示PS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有炎症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电针及氟西汀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65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每组13只.慢性应激后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bcl-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旷场试验水平穿越格数[(1.6±1.3)格]、竖立次数[(0.4 ±0.2)次]、体质量增加量[(34±18)g]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分别为(51.1 ±22.3)格、(13.2±4.6)次、(128 ±21)g],P均<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67±10)%]高于空白组[(53±13)%],P<0.05;海马组织bc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28±10)个/mm<'2>]低于空白组[(78±22)个/mm<'2>],P<0.05.电针组[分别为(39.3 ±14.3)格,(9.6 ±4.1)次,(81±43)g]、氟西汀组[分别为(37.2±15.1)格,(9.3±4.6)次,(80 ±35)g]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电针组(30±9)%,氟西汀组(51±13)%]均低于模型组(P<0.05);海马组织bc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电针组(56±18)个/mm<'2>,氟西汀组(62±24)个/mm<'2>]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电针组与氟西汀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和氟西汀可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学症状,这种改善与海马细胞凋亡机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和神经元再生的剂量相关性。方法双侧卵巢切除的SD雌性大鼠,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PS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雌激素不同干预剂量(0μg、1μg、10μg、25μg、100μg)组。雌激素持续干预2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和侧脑室室下区(SVZ)神经元再生的变化。结果雌激素干预2周后,与雌激素0μg组比较,10μg组和25μg组大鼠的行为学数据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雌激素0μg组比较,10μg组和25μg组SVZ区神经元数增加明显(分别为P0.01,P0.05)。结论适度生理剂量雌激素可通过增加SVZ神经元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海马和杏仁核的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磷酸化酪氨酸激酶B(pTrkB)的表达,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内源性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无任何干预)、模型组16只(MCAO术后2周,皮下注射大豆油,持续2周)和雌激素组16只(MCAO术后2周,皮下注射溶有10μg 17β-雌二醇的0.1 mL大豆油,持续2周)。通过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海马和杏仁核中BDNF和pTrkB表达。结果雌激素干预后:①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中,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显著提高,雌激素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免疫组化法观察示雌激素组海马和杏仁核BDNF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estern blot法检测示雌激素组BDNF/β-actin和pTrkB/TrkB灰度比值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雌激素能改善脑卒中后大鼠的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DNF-pTrkB信号通路的变化而改善PSD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及刺激组各15只。模型组及刺激组大鼠于脑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偏侧PD模型,刺激组大鼠丘脑底核区植入刺激电极实施高频电刺激(130Hz),对三组动物的行为学、SNc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2、4周时,刺激组SNc神经元凋亡的阳性率分别为(39.98±12.11)%和(41.12±9.23)%,模型组则为(61.74±7.82)%和(67.12±1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刺激组Bcl-2/Bax比值为0.84±1.01和0.88±0.81,模型组则为0.39±0.15和0.3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刺激丘脑底核对PD大鼠黑质SNc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了SNc区神经递质的分布和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FAS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抗抑郁剂(帕罗西汀)的拮抗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运用OPEN-FILED(旷野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的变化,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海马各区的细胞凋亡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旷野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有增加。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内的细胞凋亡数及FA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细胞内PKA和P-CREB胞凋亡数及FA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促进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氟西汀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