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livin、MRP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后,不同浓度的TMZ(0、25、50、100、200、400 μmol/L)干预72 h,CCK-8检测细胞增殖变化趋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技术检测livin、MRP1、MRP3 mRNA表达.结果 本研究成功从U251细胞中分离出U251干细胞;与未干预组相比,25 μmol/L的TMZ干预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后其增殖率分别为0.952±0.011(t=-8.219,P=0.001)、0.937±0.029(t=-3.822,P=0.019)和100 μmol/L的TMZ干预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后其增殖率分别为0.750±0.018、0.887±0.039(t=5.480,P=0.005);正常情况下,livin基因在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11 ±0.025)×10-3、(0.571 ±0.040)×10-3(t=-3.348,P=0.004),MRP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0.295 ±0.018)×-3、(0.481 ±0.034)×10-3(t=-8.439,P=0.001),MRP3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128±0.117)×10-3、(0.963±0.059)×10-3(=2.176,P=0.095);200 μmol/L的TMZ干预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后livin mRNA表达量在分别为(0.020±0.002)×10-3(t=27.123,P =0)、(0.066 ±0.007)×10-3(£=21.345,P =0);200 μmol/L干预后MRP1 mRNA表达量为(0.556±0.041)×10-3 (t=-10.214,P=0.001)、(0.609 ±0.044)×10-3(t=-3.98,P=0.016);200 μmol/L干预MRP3 mRNA表达量为(1.397±0.192)×10-3(t=-2.073,P=0.107)、(1.496 ±0.302)×10-3(t=-2.993,P=0.040);100 μmol/L干预后细胞周期U251细胞G2/M期百分比为11.353 ±0.516、39.1±1.2(t=-37.1,P=0)和U251干细胞S期百分比为21.1±1.0、30.2±1.7(t=-8.07,P=0.001).结论 替莫唑胺能有效降低U251及其干细胞中livin基因的表达,并使细胞分裂周期停滞,降低细胞增殖率,促进细胞凋亡.MRP1和MRP3可能分别是原发胶质瘤与复发胶质瘤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神经胶质细胞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根据CBTRUS2007-2008年的报告指出胶质瘤的发病率是16.5/10万占成年人原发脑部肿瘤的30%[1],且近2/3的胶质瘤是高度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外科手术、放射技术和化疗药物都有所进步,但是胶质瘤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尤其是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中期生存时间只有7~9个月[2],烷化剂等化疗药物作为术后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由于胶质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只能轻微延长病人生存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转染TRAIL的神经干细胞对神经胶质瘤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干细胞对颅内胶质瘤有很强的趋向作用,而对正常脑组织无此特性。TRAIL能选择性地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组织无毒性。本文就神经干细胞、TRAIL及神经干细胞转染TRAIL后与胶质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所有的肿瘤组织并不是由均一的肿瘤细胞所组成的,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亦即肿瘤的异质性。其中存在少数担当着干细胞角色的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包括自我更新能力、无限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机制,获得较少突变即有可能恶性转化,而且干细胞存活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干细胞比成熟细胞发生细胞复制的错误几率更大,因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发生突变的机会更多,最终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同时调节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基因在脑胶质瘤的脑胶质瘤干细胞中也表达,这也是支持神经干细胞是脑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也有推测认为它可能起源于已分化的细胞,由这些细胞突变发生去分化得来,并通过基因突变而获得了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特性,从而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通过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脑胶质瘤干细胞,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干细胞具有与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自我更新等干细胞特性,突变后可诱发肿瘤发生。其选择性对CD133、Nestin等高表达,在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细胞系中对胶质瘤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诱导分化,对胶质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内环境等生物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为胶质瘤在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往认为,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成,每个肿瘤细胞都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但这无法解释肿瘤细胞似乎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以及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的现象。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因此,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觉角度。其中的脑胶质瘤起源于脑胶质瘤干细胞(brain gliomastem cells.BGSCs)的学说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如侵袭性、转移、肿瘤的耐药性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发育的和成熟的神经系统中,具有自我更新、向脑内病变部位迁移以及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NSCs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利用NSCs作为治疗性基因或蛋白分子的运载工具,在实验性胶质瘤治疗中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结果,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生长迅速、浸润性强且易复发。虽然目前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胶质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预后差,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近年来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假说的提出及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的发现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GSCs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存在依据、可能的起源、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尽管脑胶质瘤的治疗取得不断的进步,但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仍很高,其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脑组织的高度浸润性。传统的外科手术辅助放疗、化疗方法对正常神经组织的破坏及副作用很大,如放射性坏死、认知障碍和脑白质病等。近几年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兴起,利用干细胞作为载体的脑胶质瘤基因治疗受到广泛关注,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既能除去肿瘤细胞又有组织修复功能。本就干细胞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细胞来源、肿瘤趋向性、治疗机理及体内监测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和展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方法 新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标本培养后获得GSC.免疫荧光技术榆测未分化GSC的CD133及分化生长GSC的GFAP的表达,MTS法检测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技术对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进行定量,荧光标记的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MGMT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 (1)5例GBM标本中成功获得GSC,符合肿瘤下细胞定义.(2)5个GSC细胞株多数对TMZ不敏感.其中,T50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3 μmol/L(敏感),T411的IC50为286.3 μmol/L(中度敏感),其余3个细胞株T402,T405及T509的IC50皆大于1000μmol/L(不敏感).(3)CD133阳性细胞比例大于10%的GSC细胞株对TMZ不敏感.(4)MGMT启动子区域呈去甲基化状态的GSC对TMZ不敏感或仅为中度敏感.(5)5个GSC细胞株中,PTEN表达水平差异大,与GSC对TMZ的敏感性无明显关联.结论 GSC对TMZ普遍耐药,与MGMT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CD133阳性细胞有关,而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MS-275对原代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及其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取术中切除的脑胶质瘤瘤体深部无囊性变、无坏死肿瘤组织标本,分离获得胶质瘤细胞(GC)和胶质瘤干细胞(CSC),细胞分为4组:GC组,CSC组,GC+MS-275组,CSC+MS-275组。GC组和CSC组不做药物处理;GC+MS-275组和CSC+MS-275组给予MS-275处理24 h(终浓度为8 mmol/L)。检测各组细胞HDAC水平;MM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耐药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BCG2、MPR1、MPR 4、Bax、Bcl-2、PI3K、p-PI3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MS-275显著降低GC和GSC中HDAC水平(P<0.05),显著抑制GC和GSC增殖能力(P<0.05),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P<0.05),显著增高GC和GSC中MPR4、ABCG2、MPR1、Bax、p-PI3K表达水平(P<0.05),而显著降低Bcl2表达水平(P<0.05)。与GC+MS-275组比较,GSC+MS-275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MS-275促进GC和CSC凋亡,而且对CSC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白黎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及其胶质瘤干细胞(GSC)的作用。方法膜联蛋白Ⅴ(AnnexinⅤ)和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CD133标记、CD133与AnnexinⅤ/PI共标记检测GSC相对含量及GSC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测定P-糖蛋白(P-gp)的表达;集落形成法(CFU)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Res显著诱导U87细胞凋亡,抑制U87细胞集落的形成。40~160μmol/L Res作用后U87细胞群体中CD133+GSC相对含量显著增高、GSC凋亡细胞数量增加,但GSC对Res的敏感性低于U87群体细胞。Res诱导后U87细胞群体中高表达mdr1/P-gp的细胞显著增高,并与GSC含量的增高基本相一致。结论白黎芦醇可诱导脑恶性胶质瘤U87群体细胞及其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脑肿瘤干细胞与胶质瘤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危害极大。脑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且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脑肿瘤总数的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位于30~40岁,或10~20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胶质瘤组织中存在少数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较强增殖潜能的细胞,即胶质瘤于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该学说认为GSCs是胶质瘤的种子和源泉,并把临床上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失败的现象解释为综合治疗并没有将GSCs全部杀死.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成为癌症研究的新热点.CSC理论认为,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细胞.这一小部分细胞与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同样具有两个关键特性: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1-3].CSC由此得名.自从1995年Bonnet和Dic[4]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发现CSC以来,人类已经在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发现CSC[5-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胶质瘤干细胞,并检测其所处的细胞周期。方法采用逐步递减培养基中血清含量的方式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获得悬浮生长的肿瘤球,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裸鼠颅内移植瘤表型。免疫磁珠分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的CD133阳性细胞后立即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成功分离出胶质瘤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呈悬浮生长,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与繁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细胞表达CD133和巢蛋白,诱导分化后可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裸鼠颅内移植后可重现亲本肿瘤表型。位于其中的胶质瘤干细胞大多处于G0~G1期。结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胶质瘤干细胞,相对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胶质瘤组织中存在少数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较强增殖潜能的细胞,即胶质瘤于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该学说认为GSCs是胶质瘤的种子和源泉,并把临床上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失败的现象解释为综合治疗并没有将GSCs全部杀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特异性的Racl活性抑制剂下调胶质瘤干细胞(GSCs)中Rac1的活性,探讨Rac1在GSCs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 方法 将U251细胞置于无血清DMEM/F12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GSC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鉴定GSCs; Rac1活性实验检测CD133+与CD133-细胞活性,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评价CD133+与CD13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加入Rac1活性抑制剂NSC23766处理GSCs,活性实验检测细胞Racl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hMe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评价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 结果 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细胞球,可以连续传代并持续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133+细胞Rac1-三磷酸鸟苷(GTP)表达水平、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显著高于CD133-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SC23766处理组GSCs的Rac 1-GTP、hMena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SCs相对于肿瘤中的其他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Rac1对脑GSCs的迁移和侵袭具有调控作用,抑制Rac1活化可能成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