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辑先生:一般说来,单相抑郁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需抗抑郁药联合碳酸锂治疗,这种联合我们理解是:抗抑郁药负责抗抑郁,碳酸锂负责防止转躁狂,并没有指望碳酸锂抗抑郁,即使抗,效果也很弱。可我们主任讲,碳酸锂的抗抑郁效果在双相抑郁比单相抑郁好,这就让我困惑了,碳酸锂的抗抑郁效果原理是什么?江苏读者:董悦  相似文献   

2.
以抑郁为首发的双相障碍患者往往进行抗抑郁治疗,很少联合应用心境稳定剂[1],致使很多患者转躁.重性抑郁障碍(MDD)和双相障碍在最新的DSM-5中是两种并列的主要心境障碍,近年来随着新的抗抑郁药不断出现,使大家对MDD的关注相对较多,国外有资料显示,双相障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多达40%,平均延误诊断7.5年,约1/3患者因为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MDD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后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变化更为复杂,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预后效果更差,抗抑郁治疗易转相,故而有效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本文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药物治疗的新发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双相I型和双相II型抑郁患者情感气质特征的差异及其与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包括332例单相抑郁患者、116例双相I型患者和152例双相II型患者,所有患者均处于重性抑郁发作期。在为期6周的半自然临床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完成情感气质问卷中文版(TEMPS-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比较治疗4、6周末不同气质类型为主导气质患者HAMD-17评分减分率。结果双相I型患者旺盛情感气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患者和双相II型患者[(9.91±4.53)分vs.(8.20±4.34)分vs.(8.53±4.14),F=6.562,P=0.002];而双相II型患者环性气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患者[(10.05±5.02)分vs.(7.47±5.22)分,F=12.89,P0.01]。治疗6周后,情感旺盛气质主导组HAMD-17评分减分率高于情感旺盛气质非主导组(F=6.44,P=0.011)。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的情感旺盛气质和环性气质的特征有所差异,旺盛情感气质可能可以作为处于重性抑郁发作期的情感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拉莫三嗪对双相抑郁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永春  陈炯  金卫东 《上海精神医学》2006,18(5):295-296,299
目前,双相障碍抑郁相(简称双相抑郁)的治疗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的治疗与单相抑郁的治疗有所不同。如果将这些双相抑郁按单相抑郁治疗,就可能会引起躁狂发作或者引发快速循环。因此各国都制定了双相抑郁的治疗指南,其中心思想表明,双相抑郁的治疗在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应该联合心境稳定剂。这样,不仅使抑郁得到治疗,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躁狂发作。同时也尽可能避  相似文献   

5.
双相抑郁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科临床问题,其诊断与治疗对治疗医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通常双相障碍整个病程中抑郁症状发生较多,因而双相障碍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双相障碍中,被批准用于躁狂相的治疗方法不少,但是双相抑郁急性期治疗的药物只有2种,一种是喹硫平,另一种是奥氮平和氟西汀的复合制剂。然而,大多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都使用抗抑郁药物控制双相抑郁,尤其是当患者要求用这类药物来减轻他们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双相障碍治疗的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双相障碍急性躁狂发作,双相Ⅱ型抑郁,快速循环,双相抑郁在治疗中易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了解单相抑郁和双相障碍患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情况. 方法对38例单相抑郁住院患者和63例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双相障碍Ⅰ型19例,双相障碍Ⅱ型4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者33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者18例,双相障碍混合发作者12例)进行DST,其中17例单相抑郁、35例双相障碍患者在治疗4周后再次行DST,比较各组DST脱抑制率差异.结果 治疗前,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36.8%)与双相障碍(14.3%)、双相障碍Ⅰ型(10.5%)、双相障碍Ⅱ型(15.9%)以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5.2%)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Ⅰ型(10.5%)与双相障碍Ⅱ型(15.9%)之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5.2%)、双相障碍混合发作(16.7%)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11.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ST脱抑制率在上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随着病情改善而降低,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的DST脱抑制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期,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高于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的DST脱抑制率与临床分型、发作类型、病情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重复氯胺酮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本 研究是基于 2016 年 7 月至 2018 年 8 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的一项单臂开放标签临床试 验的事后研究,纳入32例焦虑型(n=23)和非焦虑型(n=9)双相抑郁患者。焦虑型双相抑郁被定义为符合 DSM-5双相障碍目前为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且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分≥7分。在维持 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和(或)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稳定使用的情况下,两组均接受 6 次重复亚麻醉 剂量(0.5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治疗,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 4 h、每次治疗后 24 h 和末次治疗后 2 周采 用蒙哥马利 - 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 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 抑郁患者经重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的有效率(末次治疗后 24 h,5/8 比 14/19;末次治疗后 2 周,4/7 比 11/17)和缓解率(末次治疗后 24 h:4/8 比 9/19;末次治疗后 2 周:4/7 比 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线性混合模型显示,控制基线 MADRS 评分后随访时间对 MADRS 评分具有显著效应(F=20.558, P< 0.001),经治疗 MADRS 评分逐渐降低,焦虑亚型对 MADRS 评分无显著效应(F=0.309,P=0.582),焦 虑亚型和随访时间无显著交互作用(F=0.215,P=0.988)。结论 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在接 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后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氯胺酮对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的抑郁 症状的改善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拉莫三嗪是一种苯三嗪衍生物,通过抑制神经原突触前膜的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对神经细胞的稳定作用而治疗双相抑郁[1],国外研究发现它不仅作为心境稳定剂,而且还具有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特别对双相抑郁,快速循环等有良好效应。为验证拉莫三嗪对双相Ⅱ型障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我院2003年2月~2006年10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①符合DSM-Ⅳ双相障碍Ⅱ型诊断标准;②全部病例均有一次或以上的轻躁狂发作,最多者达12次,入组时均呈抑郁相;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26分;④年龄20~…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发作的归类问题进行探讨 ,认为是双相障碍的表现形式。双相病人在接受抗抑郁治疗的过程中大约有 2 3%~ 39.6%的转躁率。造成转躁的原因包括 :疾病的特点、阳性家族史、发病年龄早、环性个性或旺盛个性、物质滥用或依赖、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应用心境稳定剂等危险因素 ,不同抗抑郁药物之间的转躁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