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诉但却没有可证实的相应器质性病变基础的神经症,其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已有研究表明,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并可能是其重要的发病基础之一,而且疾病的发生也与此类患者的敏感或扩大的知觉认知方式可能有关[1].临床中可观察到患者的人格特征与认知相关,但二者关系究竟如何尚未得到证实.故本研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的人格障碍倾向。方法:对64例SD患者(SD组)和52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人格诊断问卷(PDQ-4)评估和比较。结果:SD组中,人格障碍筛查阳性为37例(57.81%),介于阳性与阴性间10例(15.6%);以C组人格障碍类型中的强迫型最常见。NC组中,人格障碍筛查阳性4例(7.7%),介于阳性与阴性间4例(7.7%)。SD组人格障碍筛查阳性率显著高于NC组(χ2=31.54,P0.001)。结论:SD患者人格障碍筛查阳性率较高,提示人格特质异常可能与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咨客,女性,25岁,经常感觉眼睛变小,反复为此纠结。个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在本次咨询中患者被诊断为躯体变形障碍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建议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鼓励咨客规律运动,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采用辩证行为治疗(DBT)调整咨客认知、稳定情绪、改善人际技能;工作上建议选择人际压力小的工作环境,如影像学类临床辅助科室。  相似文献   

4.
述情障碍与躯体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述情障碍与躯体化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癔症和躯体化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DSM-Ⅲ(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倡用的“躯体化障碍”与Briquet(1859年)所描述的相似。本文对此症状群在国内的发生率、症状和效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躯体化障碍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 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UMB)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躯体化障碍组的EPQ-E和EPQ-N分、EPQ-L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躯体化障碍组父母有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P<0.01),母亲有更少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和偏爱被试(P<0.05);(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与EPQ-E呈正相关(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EPQ-N呈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与EPQ-N呈正相关(P<0.05);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及拒绝、否认因子与EPQ-L呈正相关(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的人格问题,表现为外倾、神经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有关,个体童年时期经历过多父母对其情感上的忽视、被拒绝、压抑与躯体化障碍人格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躯体化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与个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了42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并以5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有述情障碍。多元相关分析发现,躯体化障碍组个性越内倾,描述情感能力越欠缺,情绪越不稳定。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与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神经内科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于符合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用自编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用躯体症状报告单对患者进行躯体症状统计,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抑郁和焦虑状态。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女性较男性多见,平均病程5年,过去一年就诊次数平均为12次。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满意,85.6%的患者表示可疑或不信任。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频率高的依次是头晕(74.4%)、头痛(71.1%)、睡眠障碍(70.0%)等。症状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其中慢性疼痛症状敏感性最高。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焦虑障碍有很高的共患率,并且抑郁症状越严重,症状数目越多。结论:躯体化障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中慢性疼痛症状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弄清躯体化障碍是否为一处陷匿形式的抑郁症。方法:按DSM-Ⅳ诊断标准收集躯体化障碍56例(A组)、抑郁症51例(B组),对两级人列均用病史问卷及汉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评定。结果:A组躯体症状频率显著高于B组,抑郁症状频率和HAND总分显著低于B组,两组在HAMD因子分析,疾病行为与态度、病程演变及发病背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谈中国人躯体化现象及躯体样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躯体化现象”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概念。西方学者往往将此误指为中国(及其他亚裔)病人不善表达情绪的结果。本文除阐释“躯体化现象”的不同意义外,并集中探讨影响着这一现象的社会、经济因素。我们更建议了一个名为“躯体兼情绪障碍”的诊断项目,使“神经衰弱”归属于其下,从而代替现有“躯体化”类诊断。为了提高医疗效益与素质,我们也建议对治疗方法进行了严格研究,以及推行一个平等的医疗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范围内业已承认,将几种以生理或躯体症状为主的障碍放在一起,定名为躯体形式障碍是有用的,如今它已成为ICD—10、DSM—IV的分类标题。做为一个集合概念,躯体形式障碍不仅包含了我国医生熟知的疑病症,而且还包含了不为大家熟悉的躯体化障碍等多科疾病或障碍,因此有必要将ICD—10、DSM—IV及CCMD—2—R有关躯体形式障碍内容作一比较。鉴于在上述标准中,躯体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人格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的理论流派,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人格、社会性发展与精神心理四方面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农民,小学文化。因夜眠差、心烦、自觉浑身不适2年余前来就诊。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记载,无重大疾病史。 2病例分析 2.1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心烦。逐渐出现浑身不适症状。经常感觉心慌、气短,身体有时忽冷忽热,大小便不规律,经常尿频、尿急,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未见异常。在综合医院的.医生建议下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问答切题、言流畅、主动述说病情,称因经常感觉浑身不适,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因在多家医院都查不出患什么病,自己对治疗已没有信心,但仍希望医生给好好治疗。注意力、记忆力,智能无异常,白知力部分存在。诊断:躯体化障碍。  相似文献   

14.
对9例躯体化障碍患者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9例均以躯体症状为突出主诉,其中以各种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及皮肤异常感觉较常见。同时,可伴有睡眠、情绪等障碍,抗抑郁和抗焦虑剂合并心理治疗其有效率为87.50%,对合并躯体疾病者给予相应处理,可提高疗效。作者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简要地讨论。  相似文献   

15.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家庭因素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两方面加以综述,探讨躯体形式障碍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和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25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SSS和SCL-90躯体化因子进行记录和评定,将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SCL-90躯体化因子和SSS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高于中国常模水平[(12.28±7.63)分vs.(1.37±0.48)分,t=7.15,P0.01];躯体化严重程度指数(SSI)和症状数分别为(154.04±38.97)分和(18.0±13.0),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SSS中的SSI和症状数均呈正相关(r=0.750,0.730,P均0.01)。结论 SSS可作为评估SFD的工具,是SCL-90躯体化因子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化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躯体化障碍城乡患者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躯体化障碍城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为我院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躯体化障碍住院患者,排除躯体疾病者.共85例,按地区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城市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3.2±14.7)岁.  相似文献   

19.
"躯体化"是指个体表现出躯体症状,但找不到确切生理病变的一种现象,又称为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 MUS).通常在治疗中以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第4版(DSM-IV)中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SFD)为诊断标准.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过于严格,导致患者检出率极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个性、躯体主诉、生活质量差异。方法对30例躯体化障碍和3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自编躯体症状主诉频数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进行评定,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躯体主诉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E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N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两组HAMD总分无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焦虑/躯体化及认知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抑郁症(P〈0.05),躯体化障碍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躯体化障碍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抑郁症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HAMD总分、HAMA总分、EPQ精神质因子、病程。结论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在个性、HAMA总分、躯体焦虑因子分、生活质量方面有差异,两者的个性、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