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用电阻抗监测验证靶点,70℃射频毁损60~75 s。术前及术后6个月及1 a由精神病专科医师独立进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定比较。结果本组27例手术病人中强迫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7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6例术后2周恢复;5例出现尿失禁,在1周后缓解;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复查头颅CT 未见出血,经扩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3周后肌力恢复。结论螺旋CT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毁损术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精神疾病的扣带回立体定向毁损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扣带回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精神病,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及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心理、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精神疾病患者,包括强迫症3例、抑郁症10例、双相情感障碍6例、顽固性疼痛4例,采用MR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80℃、60s射频毁损。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分别采用Y-BOCS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疼痛的VR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4例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10例抑郁症手术患者中6例完全治愈,2例显著缓解,2例复燃。6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中,4例缓解,2例有复燃。强迫症患者3例均有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毁损术定位精确,对顽固性精神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灶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8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均行内囊前肢毁损术,毁损灶长度左侧内囊为10 mm,右侧内囊12 mm,术后1、3、6个月短期随访并以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治疗有效11例(61.1%),部分有效1例(5.6%),无明显改善或无效6例(33.3%)。病人术后Y-BOCS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多为短期、可恢复,是药物与心理治疗无效后的一种增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加对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前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其中临床痊愈28例,显著改善9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5例。2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焦虑,强迫,抑郁症状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较轻,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内囊前肢和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并分别在术前与术后2周、6个月、1年、2年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BOCS、HAMA、HAMD量表评定以及术后疗效评定.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因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后各期YBOCS、HAMA、HAMD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70.6%)明显低于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94.1%),但术后1年、2年的总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双侧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疗效显著,并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2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MRI导向市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评测.结果 32例手术病人中19例强迫症状完全消失,8例明显改善,3例稍有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出现意志减弱.其中1例经过系统心理治疗后恢复;2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情感和行为幼稚.结论 MRI导向市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有明显而稳定的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礼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强迫症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组合对顽固性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强迫症26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及2年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进行评估。结果26例强迫症中,手术后各时间段测定的Y-BOCS评分、强迫思维评分和强迫行为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多靶点组合治疗,对顽固性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CT定位及多靶点组合治疗强迫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多靶点组合对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CT定位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强迫症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焦虑量表对照评估.结果 42例强迫症中显效 25 例,进步 12 例.结论 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多靶点组合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术治疗的11例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难治性强迫症7例,抽动秽语综合征3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分析手术前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脑白质纤维束变化及脑葡糖代谢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病人的各量表分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无严重并发症.大脑MR/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内囊前肢的横行纤维被毁损,大脑18F-FDG PET显示眶额皮质、运动区、运动前区、基底核、丘脑和边缘系统的高代谢区在术后明显降低.结论 立体定向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外科治疗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在经过长期内科治疗疗效甚微的情况下,先后行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及伏隔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内囊前肢毁损术后症状有较好改善,但术后3个月症状开始反弹,并于术后12个月行伏隔核毁损术。第2次术后6个月,强迫症状和强迫缓慢开始明显改善,再次术后12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对于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在内科方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多靶点外科治疗或许是一种尝试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 CV)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 66例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 ,并与量表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明显降低 ,FACESⅡ CV“拱极模式”中 ,平衡型家庭比例 (3 4 8% ) ,明显减少 ,中间型比例 (48 6% )增加 ,极端型比例 (16 6% )无变化。家庭适应性僵硬的比例 (5 2 0 % )也明显增加 ,且家庭经济状况愈差 ,分型表现愈不佳。另患者幸福感指数评分也低于正常对照值。结论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 ,家庭体系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提出应根据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 ,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与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因酸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观察其基底前脑皮质 P物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卡因酸为实验组 ,注射磷酸缓冲生理盐水 (PBS)为对照组。用 Y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 ,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 E)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丢失情况 ,免疫组化检测 P物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乙酰胆碱酯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P物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腹腔注射卡因酸可以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导致胆碱能神经元损害。过高浓度的 P物质可能参与卡因酸导致学习记忆受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散发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国散发阿尔茨海默病 (sporadicAlzheimer’sDisease ,SAD)患者雌激素α受体 (es trogenreceptorα,ERα)基因型分布 ,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 ,以便探讨ERα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ELP)方法 ,测定 4 9例SAD和 5 5例健康对照的ERα基因型 ,以P或 p表示ERα被Pvull酶切后的分型 ,X或x表示ERα被XbaⅠ酶切后的分型 ,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无和有相应的酶切位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AD组Pp和Xx基因型频率显著增高 (P <0 .0 1) ,等位基因X的频率也明显增高 (χ2 =8.19,P <0 .0 1)。结论 ERα基因多态性与SAD有显著相关 ,ERα基因的X和P等位基因可能是SA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治疗后多巴胺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 6 -羟多巴胺损毁制备 PD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阿朴吗啡 2 h后诱导移植后 12周纹状体组织内 c- fos和 Jun- B的表达 ,分析其分布和阳性细胞数目。结果 :移植后 12周 ,移植物内和与宿主接触面 c- fos表达增高 ,而 Jun- B的表达没有变化。结论 :移植物内和与宿主接触面 c- fos表达增高表明移植细胞仍保持着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显像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水肿的演变规律及慢性高血压对其的影响 ,评价磁共振显像 (MRI)在脑缺血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鼠 (RHR)与正常鼠对比 ,制成局部脑梗死模型 ,应用MRI对缺血性脑水肿急性期进行动态研究 ,选择病灶所在最大层面测量病灶中心区和对侧对应区的T2 值和 ρ值。 结果 在缺血后 1hT2 与 ρ值就已开始明显延长 ,在缺血 7天内 ,MRI均有明显信号改变。高血压鼠组T2 值在缺血早期均较对照组延长 ,该组病灶对侧半球也可出现信号改变。结论 MRI是早期检测脑水肿的直接方法 ,高血压鼠脑水肿形成较正常鼠早且程度重 ,其病灶对全脑血流动力学亦产生影响。以上结果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癫痫患者违法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癫痫患者违法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癫痫患者违法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结果 发现癫痫患者发生违法行为仅次于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 ,其违法行为以凶杀和伤害居首位 ,其次为妨碍社会治安和强奸 ,反社会言行和纵火偶见。提出了他们违法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原则。结论 癫痫患者发生违法行为是癫痫患者的一大危险 ,应加强对癫痫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和健康 ,我们采用新生大鼠 IHBD模型 ,探讨尼莫地平对新生儿 HIBD的防治作用。材料和方法 :选用 7日龄 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四组 :1伪手术组 ;2 IBD组 ;3HIBD+尼莫地平治疗 A组 ;4 HIBD+尼莫地平治疗 B组。除第一组外 ,其余各组均制成 HIBD模型 ,3、 4组用尼莫地平治疗 ,2 4小时后断头取脑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 ,并测定脑组织中水分、钙、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 :1.2组与 1组相比 ,脑组织水分、钙、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均增高 (P<0 .0 1) ,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 ,变性、坏死的细胞数明显增多 ;2 .3、 4组与 2组相比 ,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尼莫地平对新生大鼠 HIBD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为新生儿 HIBD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癫对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判定两组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用在四周后在动情间期处死、采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分离子宫、卵巢组织,检测大鼠体质量、子宫、卵巢重量及子宫、卵巢组织学结构。结果对照组15只大鼠无癫发作,无死亡,动情周期稳定,模型组有3只死亡,其余12只大鼠造模成功,表现为动情周期紊乱,血清性激素中黄体生成素及孕酮水平下降,体质量减轻,子宫和卵巢重量下降,光镜检查子宫腺体数量变少,卵泡变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癫对雌性Wistar大鼠生殖发育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原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 32例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病人进行颅内 CT检查 ,血中凝血因子以及颅内 MRA检查 ,对病人应用扩血管药物的同时加以稀释血液的扩容疗法。结果 :32例病人中 2 0例经综合治疗后脑缺血症状完全消失、 10例病人不全恢复、 2例病人恢复不满意。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不仅仅是脑血管痉挛加重的结果 ,而病人凝血机制异常即处于高凝状态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的强迫症状及强迫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Neiman(1980)提出强迫与抑郁为常见的共存症状以来,许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强迫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焦虑、抑郁,而抑郁症中也常伴有强迫症状[1~3]。目前临床公认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4]中,强迫症状被列入评定抑郁症状的一项常规内容,可见两者的密切联系。本研究调查了伴强迫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学特征,并与不伴强迫症状的抑郁症及强迫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111 伴强迫症状的抑郁症组(以下简称抑郁伴强迫组):收集我院1996年8月至1997年12月入院15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