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门诊干预(IOP)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药物及IOP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PANSS、PSP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的时间主效应(F=9.06,F=7.62,F=12.11;P均0.01),PANSS总分的组间主效应(F=4.22,P0.05)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PSP评分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F=10.90,F=5.90;P均0.01)。干预前PANSS分值越低,康复效果越好(t=12.86,P0.01)。结论:IOP干预能够改善稳定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蓬江、江海两区1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服务,并在开始个案管理服务前、个案管理服务24个月后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进行评估。结果个案管理前后,PANSS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评分、总评分和ITAQ评分[(15.42±6.72)vs.(12.13±4.27),(25.44±6.72)vs.(22.56±6.46),(38.93±8.22)vs.(33.58±7.84),(79.79±18.31)vs.(68.26±16.53),(10.08±4.57)vs.(11.7±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SQLS心理社会、精力/动力、症状/副反应因子分、SQLS总评分及PSP评分[(18.13±7.27)vs.(13.06±6.07),(12.05±3.21)vs.(9.83±2.79),(7.68±2.95)vs.(29.13±9.45),(37.86±11.31)vs.(29.13±9.45),(46.82±12.87)vs.(52.26±12.76)]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服务,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ITAQ与SD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以上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以上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系列康复治疗对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每周接受系列康复治疗2次,共治疗12周。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及干预12周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量表及各项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治疗第8周至12周结束时,两组在扰乱及攻击行为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症状因子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系列康复治疗对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特别是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症状的时间主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系列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及残留的部分精神症状;其中,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和精神症状、阴性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ACT)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干预,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尊量表(SES)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估其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自我感受。结果:干预前后两组间PANSS总分及分量表评分、SES得分存在时间×组别交互作用,PANSS减分率、PANSS阴性分量表减分率、PANSS一般病理分量表减分率、SES增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QLS各因子分的变化幅度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ANSS减分率与SES增幅呈正相关(r=0.242,P=0.001);与SQLS量表中的心理社会、动力与精力等因子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260,P=0.001;r=0.200,P=0.008);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QLS量表症状与副作用因子分是危险因素(OR=1.030,95%CI:1.033~1.058,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康复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入选样本84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干预组接受支持性心理干预和社区日间康复干预6个月,对照组按社区常规随访6月。12个月末采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量表(MRSS)、自知力与态度问卷调查(ITAQ)、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评估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入组时PANSS、MRSS以及IT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PANSS总分及阴性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RSS总分及依赖性、活动能力、社交能力较对照组下降,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行为因子分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社区日间康复能更好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对促进其康复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或院内康复管理模式效果。方法:将长期住院治疗和在社区管理的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分别在院内和社区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管理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时、3个月末、6个月末、9个月末、12个月末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结果:康复前两组患者的PANSS、SD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康复管理后,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PANSS评分时间主效应显著(F=4. 782,P 0. 05),而组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不显著(F=1. 908和F=2. 920,P均 0. 05); SDSS评分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和组间主效应(F=30. 919,F=3. 271,F=3. 012)与ADL评分各效应(F=42. 764,F=4. 725,F=3. 195)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社区康复管理组患者SDSS评分在12个月、ADL评分在9个月和12个月时均显著低于院内康复管理组(P均0. 05)。结论: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方面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接受始动性行为干预、物质奖励强化等功能强化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均干预5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入组前及入组52周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入组52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分,SQLS量表的总分以及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SSPI量表的总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社会交往情况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始动性功能训练能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分析影响患者自知力的因素。结果:首发组年龄、病程及本次住院时间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及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ITAQ总分首发组明显低于慢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TAQ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TAQ评分变化值为因变量,首发组PANSS中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变化值、住院时间及治疗前的自知力进入回归模型(P0.05或P0.001);慢性组中患者治疗前的自知力及PANSS中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变化值进入回归模型(P均0.01)。结论:控制临床症状是改善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能有助于首发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为我国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兰州新区三个镇农村社区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42),两组均接受一般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6个月的社区康复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ANSS总评分[(55.54±14.75)分vs.(63.52±13.95)分,t=-2.504,P=0.014]、阴性症状[(15.64±4.50)分vs.(18.38±5.13)分,t=-2.547,P=0.013]和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25.67±7.39)分vs.(30.35±6.60)分,t=-3.015,P=0.003]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DSS总评分[(8.21±3.78)分vs.(10.21±4.67)分,t=-2.118,P=0.037]和SQLS总评分[(18.97±6.23)分vs.(22.43±8.04)分,t=2.150,P=0.03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