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17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采用静脉rt-PA以0.9 mg/kg足量溶栓治疗,其余则给予普通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LA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轻度(1~5分),中度(6~10分),重度(10分)。溶栓后24~36 h复查头CT,判定是否出现sICH转化。比较不同程度LA患者中溶栓组和安慰剂组sICH转化率。结果本研究组中,溶栓治疗者49例,安慰剂使用者68例;LA轻度45例,LA中度25例,LA重度47例。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8.5%)发生s ICH转化,其中溶栓治疗者7例,安慰剂使用者3例;LA轻度2例,LA中度2例,LA重度6例。在LA轻度及中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ICH转化率略高于较安慰剂组(P=0.052,P=0.650)。而在LA重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 ICH转化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4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患者ARWMC评分与其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转化率呈正相关(r=0.476,P=0.0005)。结论重度LA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转化的风险。了解患者的LA程度有助于对临床溶栓决策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病前他汀治疗对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15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rt-PA静脉溶栓患者258例。他汀组64例:溶栓前曾使用他汀药物;对照组194例:溶栓前未使用过他汀药物。采用ELISA法测量其中193例患者(47例他汀组及146例对照组)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血浆MMP-9水平,观察静脉溶栓前、后MMP-9水平变化。比较所有两组患者7 d与90 d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MMP-9水平均于静脉r-t PA溶栓后上升,24 h后达到最高值。他汀组与对照组的溶栓前及溶栓后6 h血浆MMP-9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12 h、24 h及72 h(P0.001)的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他汀组与对照组在溶栓7 d、90 d后mRS评分(0~2分)及发生sICH无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提示两组间7 d与90 d mRS评分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前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的MMP-9上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5例AIS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90 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0~1分预后良好患者设为预后良好组,mRS 2~5分为预后不良设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静脉溶栓操作过程中及溶栓治疗后无出血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累计吸烟量、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累计吸烟量、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可影响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3h)患者行CTP检查组15例:见缺血半晴带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见IP)10例,无缺血半暗带常规治疗组(无IP)5例.未行CTP检查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例.评价CTP指导下见IP组、无IP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和预后.结果 见IP组rt-PA静脉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01),而对照组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直到30d后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相比于24h后见IP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IP组未出现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且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颅内出血率44%,死亡率11%.无IP组常规抗栓治疗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30d后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3h内,经CTP检查见IP者应用rt-PA溶栓安全、效果可靠;无IP者不予溶栓治疗而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即能避免盲目溶栓所带来的出血及死亡风险,还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安全指标。HT有不同的亚型,而不同亚型的预后也不尽相同。我们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现的特殊型HT进行分析。方法对发病3zh内的9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用rt-PA(剂量0.6 mg/kg,最大剂量5 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后行头颅CT、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是否有HT,并判定这种HT与责任病灶的关系。结果溶栓后经CT或MRI检查发现4种特殊的远端HT类型,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梗死部位的对侧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脑实质出血,1例出现梗死灶对侧的侧脑室出血,1例出现梗死部位对侧的腔隙性出血。这4例患者所引起的4类HT在临床上均为无症状,预后好。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要坚持动态观和平衡观,对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的诊断要慎重,充分考虑HT的分型和程度,从而正确判断HT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4.5h内选择性地给予其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有效策略[1];尽管rt-PA有效,但其使用因出血并发症受到限制,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风险一般在2%~7%[2]。本文将通过对AIS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机制、危险因素、预测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进而更好的的指导临床IVT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5h内,平均2.86±0.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分为两组,溶栓组50例患者给予rt-PA 0.9mg·kg-1·d-1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d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及14d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头颅MRI/CT及临床表现提示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7-01-2019-11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未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0.6 mg/kg,A组)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B组)。记录实验组溶栓前和溶栓后7 d NIHSS评分,记录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7 d NIHSS评分,记录3组患者7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和90 d病死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各组患者90 d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患者溶栓后7 d较溶栓前NIHSS评分改善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静脉治疗后,低剂量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剂量rt-PA与标准剂量rt-PA在功能恢复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潜在较低的脑出血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脑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风险。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内蒙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颅内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27例)和支架取栓组(28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治疗后30d内死亡率及治疗后90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差异。结果 2组发病时间(症状出现到准备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支架取栓组在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时、治疗后7d时、治疗后2w时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溶栓组相比,支架取栓组治疗后7d时NIHSS评分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2w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0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90d时支架取栓组良好预后率明显优于静脉溶栓组。结论 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脑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比静脉溶栓治疗更有效,而治疗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转化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28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静脉溶栓指征,采用静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予以足量溶栓; 对脑部磁共振表现根据ARWMC评分将患者分为LA组和无LA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 随访患者至溶栓90d后,评估溶栓后脑出血、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LA对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LA组45例(35%),无LA组83例(65%)。LA组rt-PA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40.0%(18/45),无LA组为18.0%(15/83),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A组发生症状性脑出血(sICH)10例(22.2%),高于无LA组5例(6.0%)(P<0.05); 经过90 d随访,LA组脑卒中复发比例高于无LA组(P<0.05); 无LA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预后评分方面明显优于LA组(P<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A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短期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86,95%CI=1.20~31.63,P=0.002)。结论 脑梗死合并LA患者rt-PA溶栓后脑出血转化风险和sICH发生率高,短期随访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差。LA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lteplase,rt-PA)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最有效的治疗药物,然而,静脉溶栓也伴随着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因此,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rt-PA和UK在我国常规临床实践中对发病6 h内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rt-PA与UK这两种溶栓剂对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的影响,TEG各参数与rt-PA、UK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受rt-PA(4.5 h内)或U...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C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溶栓组19例,对照组21例,发病3h内给予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6 h、1、3、7、30、90 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89.5%,对照组38.1%.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0.5%,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5.26%.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1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4.76%.溶栓组病死率0,对照组病死率9.5%.结论 CCE患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非连续性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发病4.5~12 h内的(前循环梗死发病4.5 h内,后循环12 h内)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5例,其中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22例患者为溶栓组,接受常规二级预防的2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危险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治疗前)、24 h、90 d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预后良好的比例及两组间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生率以及90 d患者死亡率。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OCSP分型差异均无显著性。发病24 h后,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4.5(-1.5,8)]较对照组[0(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溶栓组早期改善百分比(54.55%)高于对照组(34.78%),但差异无显著性。发病90 d,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9(7,11)]较对照组[3.5(2,4.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溶栓组预后良好百分比(22.7%~36.4%)较对照组(17.4%~26.1%)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溶栓组和对照组HT患者均为4例,其中症状性出血转化(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每组各3例,溶栓组4例HT患者均无糖尿病病史,对照组4例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6例sICH患者收缩压均大于140 mmHg。发病90 d,两组患者死亡例数均为3例,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NIHSS分值普遍偏高,且梗死类型以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ACI)为主。
结论 rt-PA用于治疗心源性脑栓塞能够改善发病24 h、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rt-PA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发病3~9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rt-PA溶栓治疗,研究其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于我院就诊,经多模式CT筛选出符合溶栓的患者27例.分为>3~6 h组及7~9 h组,记录溶栓前、后的NIHSS、mRS及BI评分,症状性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 27例样本中20例(74.1%)患者溶栓治疗有效,11例(40.7%)临床结局良好,5例(18.5%)血管完全再通,症状性出血1例(3.7%).其中>3~6 h组有效率为92.3%(12/13,χ~2=4.34,P=0.037),血管冉通率38.5%(5/13,χ~2=6.608,P=0.010).结论 多模式CT指导下>3~9 h溶栓是超过常规溶栓时间窗患者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7年4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卒中单元进行静脉溶栓的伴有 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溶栓后7 d神经功能好转率(NIHSS评分下 降≥2分)、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分)、溶栓相关的颅内出血转化率及严重系统性出血发生率; 通过文献回顾,汇总既往报道的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研究数据, 评价此类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平均年龄80.2±5.6岁,溶栓后7 d N I HS S评分下降≥2分者5例 (83.3%),90 d mRS评分≤2分者4例(66.7%),发生颅内出血转化1例(16.7%),无严重的系统性出血。 通过文献回顾,收集病例77例,与本研究合并分析共83例。90 d mRS评分≤2分患者44例(53.0%), 发生颅内出血转化9例(10.8%),严重系统性出血1例(1.2%),90 d内死亡16例(19.3%),无溶栓相关 颅内出血转化或严重系统性出血而导致死亡的病例。 结论 对于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排除颅内转移瘤及肿瘤本身的活动性 出血的前提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能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因素。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入院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 时、溶栓24 h NIHSS评分,6个月mRS评分及死亡率,观察两组溶栓相关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 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所有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共纳入患者119例,男性69例(58.0%),年龄范围46~94岁,平均70.12±10.55岁,入院 NIHSS评分4~38分。其中年龄≥80岁患者29例,年龄<80岁患者90例。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溶栓 24 h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6个月预后良好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脑梗死静脉溶 栓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 结论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未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死亡率及不良预 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6个月预后不良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月经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100例,其中女性在月经期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6例在月经期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含量(Hb)的变化,比较其差异,用卫生巾的用量来估算并记录患者月经量,记录静脉溶栓后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溶栓后患者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时间缩短,血红蛋白增高,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个月患者的月经血量为(50±10.49)ml,溶栓后6位患者的月经量为(65±4.47)ml,溶栓后出现月经量增加,但均未出现月经量过多。溶栓后7 d内6例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月经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引起月经量增加,但不引起月经量过多,不增加患者7 d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几率,其安全性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患者溶栓后早期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至2011年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资料,分析其早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其中早期不良预后指标为出院时死亡或植物生存,早期良好预后指标为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果 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8例、静脉溶栓4例,尿激酶动脉溶栓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例。其中早期不良预后6例(40%)、早期良好预后5例(33%),与国内外报道最佳结果相近。发生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均死亡。早期不良预后者年龄和基线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76±5岁,64±11岁,P=0.011;171±18 mmHg,145±22 mmHg,P=0.039),基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高(NIHSS 29.2±9.2,17.9±11.5),发病至溶栓时间更长(中位时间82.79 h,9.00 h),二者均接近统计学差异边缘(P=0.077)。结论急性BAO患者应尽可能溶栓;症状性颅内出血、高龄、高基线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与其早期不良预后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