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变形能力(LD)和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的变化与急性脑梗塞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第3、7、15、21天和60例健康人LD和LAF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LD明显降低,LAF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且病程在第3天前LD和LAF变化更明显。有并发症患者LD和LAF变化较无并发症者更明显(P<0.001)。结论LD降低和LAF增高与急性脑梗塞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UBIO疗法对脑梗塞病人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UBIO疗法治疗脑梗塞患者5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性以及血中脂质过氧化物(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经UBIO疗法治疗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改善,MDA下降,SOD增加,提示UBIO疗法治疗脑梗塞是有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86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脑梗塞和脑出血急性期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变化既与出血量、梗塞体积密切相关,也与ACVD预后密切相关;动态观察显示恢复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期患者,但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提示急性期及恢复期的ACVD患者T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检测sIL-2R对判断ACVD病情、推测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动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的变化。结果表现:病程3天内及10~14天血浆ET、AⅡ、ALD明显高于病程25~28天、脑动脉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5~28天者与脑动脉硬化组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ET、AⅡ在CI伴高血压者高于无高血压者,有糖尿病史者高于无糖尿病史者,病情重型者高于病情轻、中型者。病程3天内,血浆ET与AⅡ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及己酮可可碱(PTX)干预治疗的效应。方法采用激光衍射法等方法测定了46例ACI患者的红细胞流变学指标,与22例正常人对照;并随机将患者分为PTX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LMD)+乙酰水杨酸(ASA)组对照干预治疗。结果ACI患者红细胞流变学指标显著异常,且红细胞变形指数(DI)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呈显著负相关。用药后两组红细胞流变学指标及NDS均有显著改善,随用药时间的延长,PTX组改善红细胞变形性(ED)和减轻患者NDS优于LMD+ASA联合组。结论红细胞流变特性异常尤其ED降低是脑梗塞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PTX可能是脑梗塞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55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SOD回升,而对照组仍低于正常(P〈0.05);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应用尼莫通治疗,可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128例急性脑梗塞及60例非脑血管病的脑病疾病(对照组)的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有68例升高(53.1%),对照组有5例升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发现:血清AST活性与脑梗塞部位有显著关系(P〈0.01);与病情,病程及梗塞体积有显著关系(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对其相关机制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8.
追踪调查了26例混合型痴呆(MIX)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及Alzheimer病(A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其临床特点倾向于MID,神经体征的出现比AD更能提示有脑损害,近期疗效明显优于AD组。门诊随访8个月,病情波动者明显多于AD组,病程中恶化者明显少于AD组。二次CT对照表明,33.3%的MID和75.0%的AD发展成脑萎缩和梗塞并存的混合性脑损害,提示一部分MIX者由MID发展而来,并非完全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亚型。其疾病本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D)实验室特异性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灵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例AD患者,14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32例对照组(NC)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β-AP的含量存在有AD>MID>NC的趋势,而AD和MID比较无明显差异,二者和N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β-AP含量与患者年龄在AD组有相关关系;血清中β-AP含量有AD>NC>MID的趋势,3组测定值间重叠较大,无法明确区分AD组与NC组,且β-AP含量与年龄、病程均无相关关系。结论β-AP含量在AD患者脑脊液中明显增高,但在MID组亦增高,故单纯测定β-AP可为痴呆提供诊断依据,而作为AD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ACHT)患者、4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含量。结果表明:ACHT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OND组与正常人组(均P<0.01),ACHT患者中脑挫裂伤组和脑内血肿组血清MBP含量较脑震荡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OND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ACHT组患者血清Anti-MBP含量与OND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MBP含量对判断颅脑损伤的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