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2009-06—2012-03行幕上肿瘤开颅肿瘤切除术加自体颅骨修补术180例,其中26例术后早期颅内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5%。现对该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幕上肿瘤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加自体颅骨修补术,男107例,女73例;年龄36~76岁,平  相似文献   

2.
锁孔(微骨孔)技术在517例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颅内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内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NGMGCTs)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高度恶性NGMGCTs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肿瘤标记物监测、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其中胚胎癌2例,卵黄囊瘤4例,绒毛膜上皮癌7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6例.有7例术前肿瘤标记物监测均异常,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行放疗,有11例行术后化疗.结果共随访到17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1年生存率为29.4%,3年生存率为5.9%.其中卵黄囊瘤1年生存率为25.0%;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年生存率为20.0%,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患者皆于1年内死亡.结论高度恶性NGMGCTs预后很差.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或)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增高,多数患者在术前可确诊为高度恶性NGMGCTs.治疗应先采用化疗后放疗,对治疗后肿瘤标记物水平降至正常而影像学上肿瘤仍未完全消失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再行化疗和(或)放疗.治疗结束后注意随诊,如肿瘤标记物再次升高,经影像学证实肿瘤复发,可再行化疗和手术治疗.这样会延长高度恶性NGMGCTs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正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眼葡萄膜及软脑膜等组织~([1])。颅内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中枢神经系统较罕见的一种肿瘤,预后差,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颅内原发性MM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18%~0.56%,颅内继发性MM占颅内转移瘤的2%~7%~([2])。颅内原发性MM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多误诊。本文就颅内原发性MM诊治进展进行综述。1临床特点原发性颅内MM主要由起源于神经嵴的软脑膜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分析(附15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评价和进一步提高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5年,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颅内脑膜瘤156例,男57例、女99例,平均年龄57±15岁,首选伽玛刀治疗者38例,术后残留98例,术后复发20例。肿瘤直径大小为12~41mm,平均34±5.2mm。术前Karnofsky行为评分平均85%±8.2%,肿瘤中心照射剂量24~30Gy(平均28±2.1Gy),边缘剂量8~18Gy(平均14±2.3Gy)。一般以40%以上等剂量曲线覆盖边缘,采用多个放射中心的联合照射。随访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和Karnofsky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结果156例得到随访1~6年,平均3年2个月,显效6例(3.8%)、有效145例(93%)、无效5例(3.2%),15例(9.6%)病人出现瘤周水肿,总有效率达到96.8%,Karnofsky行为评分平均90±6.7%。未发现因放射引起的长期损害。结论伽玛刀对脑膜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对不能切除、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脑膜瘤的重要补充治疗方法,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化学治疗原发性颅内淋巴瘤(primary intracranial lymphoma,PI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7~2002年42例经过病理证实的PIL,均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再给予全脑外照射20~30Gy,最后接受以甲氨蝶呤(MTX)大剂量化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4~6疗程。结果随访9~42个月,卡氏评分平均提高20分,即期疗效完全缓解39例,部分缓解3例,无肿瘤增大者。42例患者死亡31例,存活11例;平均生存期28.4±4.1个月;1、2、3年局部控制率为92.9%,73.8%和52.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6.2%和57.1%;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以大剂量MTX化学治疗是治疗PIL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发生率较低,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9%~1%[1],但是由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侵袭性,有潜在的恶性趋势;具有远处转移的能力[2];同时由于血管外皮细胞瘤(HPC)血供极丰富,手术中出血凶猛,故对HPC术前诊断成为顺利手术切除肿瘤的关键,本文总结2005~2006年手术证实的颅内HPC 3例,并对颅内HPC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瘤内切瘤术治疗颅内巨大肿瘤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以2010-07—2014-07我院门诊收治的86例颅内巨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切除肿瘤,治疗组采取瘤内切瘤术治疗,记录手术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出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疾病复发率分别为7.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体积较大者,使用瘤内切瘤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血管周细胞肿瘤为颅内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该肿瘤的治疗方法上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0.
颅内多发性原发性肿瘤,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而同期不同类型多发性原发性肿瘤,则尚未见墨迹.我院就近几年收治的颅内肿瘤中,发现有些肿瘤不仅是原发、多发, 且在同一时期出现.本文报告二例,结合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