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及分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原代培养.培养细胞生长状况观察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传代和鉴定。诱导分化后采用SABC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检测以作细胞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了解其生长规律,并对其进行传代、冻存及复苏,培养的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长期的培养、传代及冻存、复苏,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为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SD大鼠胎鼠的间脑,加入神经生长因子EGF和bFGF在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克隆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不断增殖的能力,表达神经巢蛋白(nestin),并能经过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筛选分离法。 目的: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2007-10/2008-03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2月龄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6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与原代培养,1.073 kg/L的Percoll分离液。 方法:实验采用Percol分离液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结合贴壁分离筛选法来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贴壁培养及反复换液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取第3,5,7,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采用CD44及CD34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鉴定培养的干细胞。CD44染色呈阳性,CD34染色呈阴性,说明所提取、纯化的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增殖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均匀分布生长,形态比原代培养的细胞更均匀,细胞生长旺盛、增殖迅速,胞核明显,核仁清晰,核浆比例大,细胞形态均匀,平行排列呈螺旋状或漩涡状,传代至第5代时无明显变化。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均表达CD44,不表达CD34。 结论:在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解剖分离E14d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组织,经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β-Ⅲ-tubulin、GFAP、CNPa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原代培养7d后,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Nestin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GFAP、CNPase或β-Ⅲ-tubulin免疫阳性。结论建立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从胎鼠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如大脑半球、海马、皮质、脑室区等可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大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取材、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传代和分化的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3/08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普通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只,按雌雄1∶1比例于每晚6时合笼,次晨检查出阴道栓子(阴道内皮结晶)为妊娠0 d。 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孕13 d胚胎大鼠脑纹状体组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扩增和传代。分别用抗巢蛋白抗体、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干细胞特性和多分化潜能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①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及免疫鉴定。 结果:①原代细胞种植后24 h可见大量分裂期的神经干细胞,呈对称或不对称分裂,细胞核较大,连续观察可见细胞分裂成2个完全独立的神经干细胞;48 h后出现许多由4~10个细胞疏松连接的细胞团;神经干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5 d后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细胞集落,即神经球,神经球呈规则的圆球状,细胞排列紧密,表面光滑没有突起。②培养4~6 h后悬浮的神经干细胞球逐渐贴壁,大部分细胞分化后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1个或2个长突起,少量细胞具有多个粗长突起。贴壁分化3 d左右,具有1个或2个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逐渐减少,具有多个粗长突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逐渐增多。悬浮的神经干细胞球经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部分细胞呈微管相关蛋白2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 结论:从胎鼠纹状体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的方法.方法显微解剖分离E14d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用机械吹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N2的DMEM/F12(1:1)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待形成克隆球后进行传代培养.取第3代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β-Ⅲ-tubulin、GFAP、CNPa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E14d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培养72h后可形成悬浮生长的神经球,7~10d后即可传代.经传代扩增后得到大量同源的Nestin免疫阳性的细胞克隆球,经诱导分化后大部分细胞分化为GFAP免疫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和CNPase免疫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少量细胞分化为β-Ⅲ-tubulin免疫阳性的神经元.结论成功从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为进一步开展脊髓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类型,迄今尚无防治方法。对丢失大量少突胶质细胞的白质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理论上应是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最为理想的方案。 目的:体外培养制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胎鼠神经干细胞,以供后期实验经脑室移植应用。 方法:取孕12~14 d胎鼠大脑皮质组织,剪成1.0 mm3小块制备单细胞悬液分离纯化,待形成细胞球后加入含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原代、传代培养情况,免疫组化法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活力为(94.3±2.2)%,原代培养3 d形成神经球,体外传至10代左右,神经球的细胞团增殖速度明显减慢,部分细胞老化。各代神经球均呈巢蛋白染色阳性,可确认为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对第4代神经球诱导分化培养后,免疫组化结果分别呈GFAP,β-tublin和O4阳性。提示所制备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具备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观察其生长、增殖特点。方法取孕15d的大鼠,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取海马区细胞,以106个细胞/m l的密度接种到无血清NSCs培养基中培养,分离纯化至第5代。以10%胎牛血清(FBS)和2%多聚赖氨酸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取NSCs的细胞球及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分别呈小鼠抗巢蛋白(nestin)、小鼠抗微管蛋白(-βtubu lin)、豚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小鼠抗O4免疫化学反应阳性。结论大鼠胚胎脑海马区有NSCs存在,离体培养时能分裂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孕中期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性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孕足月羊水是否也可作为干细胞来源目前报道不多。 目的:探讨从孕足月羊水中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0/2008-08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 材料:孕足月羊水来自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剖宫产、排除胎儿畸形及母体全身性疾病的孕妇,告知后同意留取羊水标本10例;鼠龄2个月雄性BALB/C裸鼠,体质量15~20 g,用于致瘤实验的观察。 方法:从10例孕晚期(孕38~40周)羊水中分离扩增羊水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取第5,10代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A)值,绘制羊水干细胞生长曲线;待细胞70%汇合时换为脂肪诱导培养基用于检测体外分化能力;分别于第4代,第11代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取第4~6代羊水干细胞1×107个注射到BALB/C裸鼠皮下,观察8周。 主要观察指标:①羊水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生长曲线。②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羊水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③体外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④染色体核型及致瘤实验结果。 结果:10例孕晚期羊水中有4例分离到梭形可持续传代的细胞群,细胞增殖旺盛;羊水干细胞原代生长较慢,传代后生长迅速,第5代,第10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孕足月羊水干细胞表达CD44,CD29,CD105等间质来源标志,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表达胚胎来源标志SSEA-4及oct-4;换为脂肪诱导培养基后6 d,细胞内出现透明、浑圆的小液滴,表明向脂肪样细胞分化;所有标本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或46XY,第11代染色体核型保持正常;羊水干细胞注射到裸鼠体内后无肿瘤形成。 结论:孕晚期羊水也可分离培养到干细胞,可以作为干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周期;绘制hBMSCs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BMSCs的超微结构;Giemsa染色检测hBMSCs的细胞核型。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出纯度较高的hBMSCs。hBMSCs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5%。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CD29、CD34、CD44、CD45、CD71、CD105、CD166、HLA-ABC、HLA-DR、UEA-1阳性表达细胞比率分别为95.3%、1.8%、94.7%、0.8%、96.2%、96.6%、92.7%、96.3%、1.1%、98.7%。h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传代7代之前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超微结构显示hBMSCs表面较多突起,孔隙较多,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囊腔扩张,可见大量蛋白分泌物。核型分析显示第3、6代hBMSCs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均未发生变化。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hBMSCs,能表达hBMSCs的表型特征。hBMSCs能在体外较长期培养,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 the efficient method which can culture and induce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neuroeyte in vitro. Methods Isolate the blastula o f 3.5 d from BALB/c species mouse. Culture the cells from inner cell mass (inner cell mass, ICM) which were isolated by mechanical method on the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e cell (MEF) feeder layer or 0.1% gelatin coated dishes. The stem ceils were identified by characterized morphology,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 differential potency in vivo and immunoehemistry stain.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differentiated by serial induction method that mimicking the intrinsic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the neural system. Results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alkaline phosphatatse and SSEA-1 ( stage 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 1 ). Moreover they were identified pluripotent by differentiation in vivo. Therefore the isolated ceils presented the characters of ESCs. Then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eytes in vitro. Conclusio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ils isolation, cul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 the efficient method which can culture and induce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neurocyte in vitro. Methods Isolate the blastula of 3.5 d from BALB/c species mouse. Culture the cells from inner cell mass (inner cell mass, ICM) which were isolated by mechanical method on the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e cell (MEF) feeder layer or 0.1% gelatin coated dishes. The stem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characterized morphology,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 differential potency in vivo and immunochemistry stain.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differentiated by serial induction method that mimicking the intrinsic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the neural system. Results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alkaline phosphatatse and SSEA-1 (stage 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 1). Moreover they were identified pluripotent by differentiation in vivo. Therefore the isolated cells presented the characters of ESCs. Then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cytes in vitro. Conclusio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isolation, cul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脂肪源性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培养,增殖快,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目的:构建一种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与表型进行分析。 方法:切取SD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应用胶原酶Ⅰ消化,分离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形态变化,诱导成骨、成脂,分别行碱性磷酸酶、茜素红、von 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绘制生长曲线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呈梭形,增殖活跃,传代后形态均一,多次传代后细胞仍保持较强增殖能力,生长曲线呈“S”型。成骨诱导实验组碱性磷酸酶、茜素红、von Kossa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实验组油红O染色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细胞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CD31,CD45表达阴性。提示SD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分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分离培养和传代扩增,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型。  相似文献   

14.
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  刘军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12):2355-2358
摘要:近年来,肝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肝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已经得到了共识。目前多用两步胶原酶灌流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离心淘洗技术、荧光激活细胞筛选法及免疫磁珠细胞筛选法进行肝干细胞的分离纯化。然而肝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一些细胞内外因素及肝脏微环境的作用下完成的。肝脏微环境有利于干细胞的生长、分化与功能发挥。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肝干细胞生长增殖,并且促进其向成熟肝细胞分化,肝细胞转录因子在肝干细胞的分化调控中也起重要作用。肝癌可能是肝干细胞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肝干细胞可望作为靶向基因治疗肝癌极具潜力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背景:毛囊干细胞在体内膀胱及周围组织环境作用下有可能向尿路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化,成为目前研究较新的干细胞之一。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单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毛囊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大鼠触须部皮肤组织,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出毛囊组织,中性蛋白酶Ⅱ与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液“两步酶法”消化;所得细胞悬液中添加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筛选毛囊干细胞,20 min以内贴壁的细胞作为实验组,未贴壁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待筛选后的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后,进行传代培养。结果与结论:筛选后的细胞形态均匀一致,折光性强,呈典型的“铺路石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处于原始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CD34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39.52±19.57)%和(93.46±4.73)%,对照组相应为(19.20±11.53)%和(63.57± 14.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联用显微分离技术、二步酶法及差速贴壁法筛选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毛囊干细胞。CD34和β1整合素表达是较理想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备受重视,得到广泛研究。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学的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olation,cultivation,identif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6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非造血干细胞,易于获得和分离培养,且具有多向分化及高度增殖的能力。目前研究发现它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肝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潜能,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中也存在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可以从美容吸脂中获得,来源丰富,取材方便,蕴藏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用离心的方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行贴壁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结果与结论:采用消化、离心分离获得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接后第5天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至第9天后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超过90%细胞为CD29、CD45和CD105阳性。提示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用于干细胞研究的主要来源为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但这两种来源都存在着部分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型的干细胞以克服肿瘤形成的潜在性、标本来源的缺乏及伦理学的争议等弊端。 目的:分离培养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 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34 、CD45、HLA-ABC及HLA-DR进行表型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表达。 结果与结论: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女性月经血中分离培养出干细胞,约2周原代细胞达到80%~90%融合,细胞呈漩涡状、网状、辐射状。传代后能稳定生长,可见纤维样细胞形态为主导。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CD29强阳性,CD44阳性,CD34 、CD45 、HLA-DR阴性,低表达HLA-ABC。染色显示nestin抗原在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中有表达,约占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的(10.35±0.51) %。结果表明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具低免疫源性;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nestin抗原,为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