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I-Post诱导的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SD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于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缺血侧脑组织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I/R引起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提高线粒体SOD、GSH-Px、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P<0.05或0.0),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线粒体可能在I-Post诱导的脑保护中起关键性作用,I-Post诱导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SOD、Na+/K+-ATP酶、Ca2+-ATP酶和GSH-Px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中性粒细胞、膜泵、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其机制。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h;MLR+SMAO:夹闭ML和SMA1h,再灌注2h。于再灌注2h后,选择固定位置留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同时制备脑组织匀浆,用于检测LA、MDA、SOD、NO、NOS、MPO、ATPase及ATP。结果:Sham与MLR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SMAO组大鼠可见神经元有坏死、变性,偶见肿胀;MLR+SMAO组神经元损伤情况较SMAO组重。MLR与Sham组脑组织匀浆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SMAO与MLR+SMAO组脑匀浆MDA、NO、LA含量、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MLR与Sham组,且MLR+SMAO组脑匀浆MDA、NO含量、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SMAO组;SMAO组脑匀浆SOD、Na+- K+-ATPase活性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Mg2+-ATPase活性、ATP含量显著低于MLR组;MLR+SMAO组脑匀浆的SOD、Na+- 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 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且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ATP含量均显著低于SMAO组。结论:MLR加重SMAO休克大鼠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MLR加重或增加脑组织氧自由基损伤、NO合成与释放、中性粒细胞扣押、能量代谢障碍及降低脑组织细胞膜泵活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预处理24h 100mg组、葛根素预处理24h 200mg组和葛根素预处理24h 400mg组,其中葛根素预处理24h组于脑缺血前24h给予相应剂量葛根素腹腔注射行单次预处理,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再灌注24h后,测定缺血侧海马线粒体内游离MDA、SOD、Na+-K+-ATP酶及Ca2+-ATP酶活性。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24 h100mg组、葛根素预处理-24h 200mg组及葛根素预处理-24h 400mg组大鼠脑线粒体内MDA含量明显下降,SOD、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在葛根素预处理3个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具有非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桃仁红花煎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为给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使其缺血2h后再灌注24h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2h和术后3、12h分3次灌胃给予桃仁红花煎剂,总剂量是40g/kg。通过神经行为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变化,按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脑梗死范围,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区脑组织中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结果在缺血再灌注3h和24h后,给药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缺血再灌注24h,给药组脑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给药组缺血脑皮层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桃仁红花煎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5.
局灶性脑缺血时吡拉西坦对缺血半球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吡拉西坦对局灶性脑缺血时缺血半球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脉腔内插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测定缺血 2 h/再灌注 2 h后缺血半球内乳酸 ( L A)水平、乳酸脱氢酶 ( L DH)和肌酸激酶 ( CK)活性的变化 ,HE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缺血后 2 4h的梗死体积。结果 吡拉西坦 ( 2 0 0 mg/kg)可明显降低缺血半球内 L A水平 ,增加 L DH的活性 ,对 CK活性无明显影响 ,它可明显降低缺血 2 h/再灌注 2 2 h后的皮质、皮质下结构和半球的梗死体积。结论 吡拉西坦具有明确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 ,它可明显改善缺血组织的能量代谢状态 ,增加 L DH的活性 ,减轻乳酸堆积及组织酸中毒 ,缩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A组给予肝素,B组给予生理盐水。然后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时两组大鼠脑梗死灶内TNF-α含量。结果缺血前,两组大鼠脑内TNF-α均呈低水平表达。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缺血3h再灌注3h、6h、24h、72h时,两组大鼠缺血侧脑内的TNF-α均呈高水平表达,但A组鼠脑内的TNF-α表达低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不影响正常脑组织内低水平的TNF-α的表达,但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内高水平的TNF-α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TPM组及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TPM组动物分别于插线和再灌注时腹腔注射TPM混悬液(8mg/ml,80mg/kg);各组术后24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动物。采用羟胺氧化法测定血清SOD活性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含量。结果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157.72±19.04)U/ml及(7.45±0.84)nmol/ml,TPM组分别为(171.25±15.72)U/ml及(6.10±0.98)nmol/ml,假手术组分别为(179.74±7.95)U/ml及(5.90±0.72)nmol/ml;与TPM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TPM组及假手术组间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TPM组神经功能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TPM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消耗,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其毒性,具有减轻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脑缺血再灌注后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含明胶的定量酶谱技术检测再灌注3h到7d内MMP-2、MMP-9的表达,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EB含量。结果 (1)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缺血侧脑内MMP-9表达明显升高,48h到达顶峰,4d后显著下降,7d后水平更低。24h组和48h组与其它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0MMP-2缺血再灌注48h后明显升高,7d到达高峰,7d组大鼠缺血侧脑内MMP-2水平与3h组和24h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2)再灌注24h大鼠缺血侧脑内EB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h及7d组(P<0.05),但与48h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了MMP-2、MMP-9和血脑屏障的动态变化,血脑屏障损伤与MMP-9 的升高相关,而与MMP-2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缺血后适应模型中大脑皮质的ERK1/2通路表达特点及应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后对缺血后适应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研究缺血后适应是否通过ERK1/2信号通路介导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组、缺血2h后适应组以及PD98059+缺血2h后适应组(PD+2h后适应组),每组5只,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脑梗死模型,4组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实验。对比4组大鼠再灌注1h、24h的神经功能评分及再灌注24h后的梗死体积。每组另增加15只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2h、6h、24h留取缺血大脑皮质;Western blot检测再灌注2h、6h、24h后总T-ERK1/2、P-ERK1/2表达。结果 PD+2h后适应组与缺血2h再灌注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缺血2h后适应组,脑梗死体积大于缺血2h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2h、6h、24h后P-ERK1/2表达明显高于缺血2h再灌注组及PD+2h后适应组;以上表明,缺血后适应通过ERK1/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应用P-ERK1/2的阻滞剂PD98059后,阻断了缺血后适应的脑保护作用。结论通过对本实验研究数据的分析后发现,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应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后,缺血后适应神经保护效应减弱,说明缺血后适应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MAPK/ERK信号通路具有深层次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探讨盐酸氟桂嗪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制作沙土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氟桂嗪预处理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h、6h、1d分离前脑线粒体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以及线粒体游离Ca2 + 的含量。结果  (1)前脑线粒体游离Ca2 +浓度在缺血再灌注后 1h、6h、1d均高于氟桂嗪预处理和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以缺血再灌注后 6h最明显 (P <0 .0 1) ;(2 )缺血再灌注后 1h、6h、1d前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开放程度较对照组和氟桂嗪预处理组均高 (P <0 .0 5 ) ;(3)氟桂嗪预处理组以缺血再灌注后 6h前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开放程度降低最为显著(P <0 .0 1)。结论 氟桂嗪抑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