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4例脑卒中急性期(病程≤14 d)偏瘫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2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32例),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alance)、改良Rivermead移动指数(MRMI)和改良Barthel指数(m BI)评价训练前后运动功能。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仅少数患者训练后偶有轻度疲劳感,休息后缓解。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0)、MRMI评分(P=0.000)和m BI评分(P=0.000)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31)、MRMI评分(P=0.013)和m BI评分(P=0.049)亦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有助于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02—2015-08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数字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症状积分,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行为学疗法。结果治疗后2组FAC步态能力评分、FMA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评分、步行指标、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偏侧空间忽略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改善步态及下肢功能情况,还能够有效改善偏侧空间忽略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采取基础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治疗时间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作业治疗能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和12周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P=0.004,0.000,0.000)、FMA上肢功能评分(均P=0.000)、BBS评分(P=0.005,0.000,0.000)均高于治疗前,FMA下肢功能评分仅治疗后6和12周时高于治疗前(均P=0.000)。与对照组相比,mCIMT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均P=0.000)、FMA(上肢:均P=0.000;下肢:均P=0.000)、BBS(均P=0.000)评分亦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证实中医药综合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证的恢复期病人110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46例,2组病人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及随访1个月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末和随访1个月末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O.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末试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P〈0.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明显(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60例具有10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室内或室外平地步行训练,观察组采用跑台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Bathel指数评分、步态参数进行评定。结果 2组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步态参数变化均较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跑台训练能有效矫正偏瘫患者的异常步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等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治疗4周。结果 2组患者TUG和FTSS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等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处于脑卒中恢复期且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5 Hz rTMS治疗,对照组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假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ADL。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均在治疗4周后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0例发病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30例)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Robot组,3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价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力矩反馈系统评价下肢肌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8周时FMA-LE(P=0.000)和BBS(P=0.000)评分、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均增加;与BWSTT组相比,训练8周时Robot组仅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增加。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提高下肢肌力方面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陈秋红  刘亮  翟艳萍  李丽  诸懿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2):1266-1270
目的 探讨分析言语训练结合头皮针灸在卒中失语症患者中改善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经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后对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胃肠营养、防治并发症,针康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为期6周.采用Fugl-Meyer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认知功能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治疗后2组间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积分、MMSE总分等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康组疗效更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加针刺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重型TB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及ADL积分值,对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和微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4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接受微波联合常规康复训练(19例)和介入性超声联合常规康复训练(2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和1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测量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采用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评价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P=0.000)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后3和10 d VAS评分(对照组:P=0.000,0.000;治疗组:P=0.000,0.000)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对照组:P=0.042,0.000;治疗组组:P=0.000,0.000)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0 d VAS评分(P=0.000,0.000)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P=0.000,0.000)亦低于治疗后3 d。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0.031)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P=0.000)低于治疗前,FMA-UE(P=0.000)和BI(P=0.000)评分高于治疗前。结论介入性超声和微波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介入性超声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微波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改善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4周、6周进行以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②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③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6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AC、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和Fugl-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2周、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每例患者入组时、治疗第30d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测试ADL。结果MBI值:康复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0.68±8.98、72.36±17.39,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24±12.59、51.29±18.52。FMA值:康复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3.84±12.63、68.46±20.4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2.13±11.26、44.25±18.86。康复组和治疗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添加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对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有共济失调症状的小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法评估,观察13周,对丁螺环酮治疗组与康复训练组进行比较.结果:添加丁螺环酮治疗的患者在步态、肢体共济失调、眼球运动和构音障碍方面与康复训练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丁螺环酮在短期内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Fugl-Meyer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和简化巴氏指数量表(BI)分别进行评定,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肌痉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在患者入组时和30d后分别进行有关的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运动功能、肌痉挛与ADL的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0d治疗后,运动能力和BI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改善幅度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肌痉挛评分康复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肌痉挛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0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儿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共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腘窝角和足背屈角角度的测量、改良的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比注射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型肉毒素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患侧的肌张力,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