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巴金森病(IPD)与多系统萎缩(MSA)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以搪塞它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差异。方法:对31例IPD、17例MSA和83位正常人的SSR结果比较,分析PD组和MSA组SSR异常特征和与病程、自主神经症状的相关性。结果:MSA组SSR异常率(76%)显著高于IPD组(45%),以双侧异常多见。3年内病程的SSR异常率为73%,并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IPD组SSR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的P30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可能性。方法用增加一组干扰刺激的听觉Oddbal序列,分别对30例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了P300检测。结果MG的P3潜伏期虽属正常,但在治疗有效组复查有明显缩短(P=0.0270);P3峰-基线波幅地形图有失对称表现,治疗后有所恢复;在儿童组则峰-峰及峰-基线波幅均显著降低(P=0.0095和P=0.0330),治疗后无改变。P3改变与性别、病情及病程无关。结论上述结果再次提示MG可能有CNS受累  相似文献   

3.
正常膈神经功能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表面电极刺激并记录,建立正常膈神经功能的电生理参数。方法利用EsaotePhasis肌电仪测定40例正常人膈神经功能。刺激部位:利用表面电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环状软骨水平刺激。记录部位:腋前线水平,在第7、8肋间分别放置记录电极(负极和正极)。记录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时程。运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名正常人膈神经电刺激后膈肌均可记录到双相诱发电位,潜伏期:7.3±0.9ms(左侧),7.7±0.8ms(右侧);诱发电位波幅:396.6±151.3μV(左侧),390.1±187.8μV(右侧);诱发电位时程:21.5±5.0ms(左侧),24.0±10.7ms(右侧),诱发电位波幅左侧与右侧比值:1.1±0.4。潜伏期相关分析:r=0.77,P值<0.05,回归方程:Y=0.71X+2.53(右侧为Y值,左侧为X值),潜伏期与年龄、身高和体重无显著相关,诱发电位波幅相关分析:r=0.65,P值<0.05,回归方程:Y=0.80X+71.59(右侧为Y值,左侧为X值)。结论运用表面电极刺激并记录能准确判断膈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三种视觉符号编排的刺激序列,记录了95名正常人的视觉ERP,报道了Fz、Pz点N2、P3波幅和潜伏期的正常值及N2、P3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刺激序列可引出清晰、稳定的ERP波形;P3波幅与任务和部位有关,靶P3波幅大于非靶P3,靶P3于Pz点波幅大于Fz,非靶P3在Fz、Pz点间波幅无明显差异;N2波幅与任务无关,靶与非靶之间N2波幅地无差异,而与部位有关,Fz点波大于Pz点;N2、P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38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和41例正常人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多方式诱发电位进行研究。结果:38例确诊和近似确诊的MS患者SSR异常率(81.6%)比异常的诱发电位更为常见。在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的21例MS患者中19例SSR异常(90.5%),17例无自主神经症状的MS患者中12例SSR异常(70.6%)。提示:SSR能客观有效地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检出MS的亚临床异常。将SSR与多方式诱发电位联合评估MS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0例健康人及2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了瞬目反射(BR)的检测。刺激一侧眶上神经,于两侧下眼轮匝肌记录。同侧的两个波为R1、R2,对侧的一个波为R'2。结果各成份的正常值在左右侧、性别以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R1的平均潜伏时为10ms,R2R2为29ms,波幅绝对值变异大、意义相对较小,但两侧的比率有一定的价值。刺激频率不能过快,以减少晚成份的适应并保持波形的重复性。病人的BR均表现为典型的传出性异常,即无论哪侧刺激,均表现为病侧所记录的BR的异常,或阻滞、延迟、或波幅异常。结论:(1)BR可为临床上评价面肌麻痹提供另外一种客观和无创的检查手段。(2)结合临床,BR可客观判断面肌麻痹的病变部位,提示病变范围和异常程度;(3)BR可反映面瘫病人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大鼠以强电刺激外周感受野诱发的脊髓背角WDR和NS神经元的晚串放电(C-反应)作为伤害感受性反应,观察了双侧丘脑中央下核(Sm)或顶盖前区前核(APtN)内微量注射局麻药利多卡因对不同强度电针引起的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侧Sm局麻可明显减弱强电针对C-反应的抑制效应,但对弱电针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影响,双侧APtN局麻可明显减弱弱电针对C-反应的抑制效应,但以强电针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影响,结果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癌性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评价了4例病理证实的癌性LEMS(例1,2为小细胞性肺癌,例3为肾上腺癌,例4为乳腺癌)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结果 面神经,腋神经及尺神经重复电刺激示,诱发电位起始波幅减小(0.4~0.7mV);5Hz以下低频刺激后波幅递减16%~54%(对照:小于15%)但在10Hz以上高频刺激后波幅递增120%~65  相似文献   

9.
利用细胞个记录技术,在麻醉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及其邻近结构内,共记录到192个神经元78%的神经元对皮肤伤害性刺激反应,其中,大多数(118)被兴奋,28个被抑制,4个对某些部位的刺激兴奋,而对另一些部位的刺激抑制,发现某些神经元有很长的后发放效应,另一些则在兴奋之后跟随着较长的抑制期,少数的反应仅在刺激给与和撤除的瞬间发生,感受野大且呈双侧分部,80%对机械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也对伤害性热刺激发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体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FNAEP)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极性交替的恒流刺激电信号经皮电刺激茎乳头面神经,在正常人鼓膜(15耳)及鼓室(9耳)记录FNAEP。结果:都能记录到FNAEP,且其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刺激强度为阈强度的2倍时,FNAEP达到最大;急性颞骨内面瘫后FNAEP波幅减小,峰潜伏期延长,并随面瘫的好转,FNAEP逐渐恢复正常。结论:FNAEP可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