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 60 岁)精神障碍患者的进行精神卫生就诊情况及其相 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DSM- Ⅳ为诊断标准,用《DSM- 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 Ⅰ /P)作为 诊断工具。由调查员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询问并填写“河北省精神卫生服务利用条查表”(自编)。对 筛选出存在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 60 岁)精神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有8.8%(49/556)的患有慢性疾病 的老年人出现精神症状后就诊,χ2 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低保户、自我照顾能力、行动及就诊距离 等方面对是否就诊有影响;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为低保户、行动能力是就诊的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卫生就诊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 精神卫生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北省精神障碍伴其他慢性疾病人群精神疾病的就诊情况及分布情况,探讨 影响患有慢性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的相关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自2016 年河北省第二次精神卫 生流行病学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自制调查问卷对 省内10 个地市常住居民进行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本研究选取患有慢性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对其 精神疾病就诊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在961 例研究对象中,有101 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后进行就 诊,就诊率为10.5%。女性就诊率(11.9%)高于男性就诊率(8.7%),农业户口就诊率(12.0%)显著高于城 镇户口(6.5%)。此外,不同年龄、距离、婚姻状况、就业情况以及家庭年收入等情况的患者就诊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距离、婚姻状况、是否是贫困户和低保户是影响精神障碍伴 其他慢性疾患者群精神障碍就诊的因素。101 例曾经就诊的患者中,有29 例(28.7%)患者曾就诊于精神 专科医院。结论 河北省精神障碍伴其他慢性疾病人群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大多数有精神卫生 服务需求的慢性疾病人群未能享有精神卫生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北省精神疾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调查的部分资料。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Ⅳ)为诊断标准,用《DSM- Ⅳ轴Ⅰ障碍用 临床定式检查》(SCID- Ⅰ/P)作为诊断工具。对筛选出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了自制的精神卫生服 务利用问卷调查。结果 共取得有效问卷1 826 例,曾就诊过者有233 例,就诊率为12.76%。在一般资 料方面,农村/ 城镇户口、年龄、婚姻情况及就业情况对就诊率有影响(P< 0.01)。其中符合心境障碍、 精神病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进食障碍的诊断患者就 诊率分别为15.32%(95/620)、66.18%(90/136)、1.75%(7/400)、5.72%(37/647)、17.39%(4/23);病种之间就诊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068,P< 0.01)。就诊患者首发症状排在前3 位的是焦虑抑郁、失眠、幻觉 妄想。首次就诊时,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仅为5.6%。结论 大部分有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人未 能得到相应的精神卫生服务,目前的精神卫生服务仅能为小部分人群利用,提示河北省精神卫生服务 利用水平较低,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雅安市精神障碍患者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提高雅安市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质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雅安市6县2区9 0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实际共8 876名完成调查。其中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共1 106例,使用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调查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二元回归对患者就诊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106例精神障碍患者中,曾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共173例,就诊率为15.64%(标化就诊率为15.62%)。就诊率排名后三位的病种为: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7.92%)、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6.12%)、强迫及相关障碍(0.00%)。未就诊而采用自助方式者(求神拜佛、咨询亲友)共42例,其中汉族28例,少数民族14例。居住地为城市(OR=2.36,P<0.01)对精神障碍患者就诊有正向影响,家族史阴性(OR=0.49,P<0.01)、无就诊意愿(OR=0.07,P<0.01)对精神障碍患者就诊有负向影响。结论 雅安市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率偏低,就诊方式以精神科住院及门诊就诊为主,居住地、家族史和就诊意愿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就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河北省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河北省农村 地区进行抽样调查,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Ⅳ)诊断标准,以《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 定式检查》(SCID- Ⅰ /P)作为诊断工具。筛选出1 581 例农村地区患者进行自制的精神卫生服务利用问 卷调查,由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并填写“ 精神障碍患者求医行为调查表”(自编)。 结果 有13.2%( 208/ 1 581)的患者曾就诊,女性患者就诊率(14.9%)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1.3%)。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精神障碍患者就诊情况的影响因素有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OR=2.116)、年龄(OR=1.882)、是否接 受疾病知识宣传(OR=5.186)、就业状况(OR=0.522)和是否为低保户(OR=2.863)。结论 河北省农村精 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知识缺乏,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低,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就业状况、 疾病知识宣传、是否参加新农合及是否为低保户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北省精神障碍患者就诊距离的差异,为河北省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 考。方法 参与2016 年6—8 月河北省第二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并诊断为精神障碍者,采用问卷 调查的方法,调查精神障碍者就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距离、求医方式等,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 186 例,回收符合要求、就诊情况部分填写信息完整问卷1 961 份,其中符合 DSM- Ⅳ -TR 轴Ⅰ障碍者1 826 份,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者135 例。就诊距离在30 km以内的患者构成比 为67.67%(1 327/1 961)。有426 例患者未曾进行精神疾病的治疗,其他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求医方式:精 神卫生机构,诊所、综合医院,或采取迷信等非医疗方式。各地市城市之间的精神障碍患者就诊距离构 成比以及求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北省内各个地市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精神卫生 机构的距离不尽相同,不同的就诊距离精神障碍患者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方式和感觉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意向及对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情况。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连市年龄≥18岁的居民5062人,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IDI3.0进行入户调查,对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的410位居民的就医意向及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仅4.6%患者病后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求助,其中女性求助比例(8.7%)高于男性(2.6%);求助对象中精神科医师所占比例(68%)最高;推迟求助的原因涉及到个人对症状认识、病耻感、经济负担、医疗保险、医疗资源的获得以及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等。结论大连市民患精神疾病后求助意向低,对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调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方法 2017年 12 月—2018 年6 月在重庆市招募选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279 人,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精神 卫生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279 名监护人监护24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 例患者有2 名监护人 (16.2%)。监护人年龄(54.70±15.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4 人,占51.6%,初中89 人,占31.9%, 高中及中专33 人,占11.8%,大专及以上13 人,占4.6%;照料时间为(156.29±61.77)个月。(2)监护人精 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6.2%。(3)不同文化程度的监护人在不同条目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存在差异, 部分条目回答正确与否与照料时间不同和监护人年龄有关。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呈现 出监护人数量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照料时间较长的特点,其文化程度、年龄、照料时间3 个因 素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知晓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嘉定区91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区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6.9%;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群知晓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水平越高。按照问卷题目类别统计分析得到的正确应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相关知识的正确应答率偏低,分别为69.8%和77.1%。结论嘉定区60岁以上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程度总体较好,加强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相关知识,尤其是病因方面的宣教是今后老年人群精神卫生宣教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延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290例进行调查,实际完成调查280例。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就诊延误情况。结果患者从发现精神症状到首次去医疗机构就诊,就诊延误时间2个月内者168例(60.0%),就诊延误2~12个月者59例(21.1%),就诊延误12个月以上者53例(18.9%)。不同就诊延误时间的患者自我报告的家庭收入水平和首选求助措施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就诊延误与求助首选措施有关联(P0.05),相较于其他措施,首选医疗措施者就诊延误的时间较短(OR=0.206,P0.001),而首选求神或巫医者就诊延误时间较长(OR=2.959,P=0.025)。结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要提供便利和可及的精神卫生服务,而且需要重点加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有关精神疾病就诊方式和途径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