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辅助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KPS)。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GOS及KP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辅助高压氧治疗能显著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间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探讨颅脑损伤后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院治疗过的3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移植时间分为3组:A组:神经干细胞移植时间在损伤后6个月以内;B组:移植时间在损伤后6个月到1年;C组:移植时间在损伤后1年以上,分别进行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神经干细胞,并于第1次术前和第4次术后3个月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较移植前均有改善,颅脑损伤6个月以内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更为明显。结论颅脑损伤6个月以内是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适宜时间,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3±9.13)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住院治疗。靶点定位于纹状体,注入神经干细胞0.25 ml,细胞数量为3×107个。结果 2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49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1例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Hoehn-Yahr量表评分、39项帕金森生存质量问卷评分明显降低(P〈0.01),Schwab-England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干细胞移植+外科手术)和对照组(单纯外科手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FIM)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2组治疗后6个月的FI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eurturin(NTN)基因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高表达NTN蛋白的NTN-c17.2细胞克隆。实验分成NTN(12只)、空质粒(Mock,9只)和PBS组(9只),分别在各组大鼠的纹状体区移植入NTN-c17.2、Mock-c17.2和PBS,16d后再注入6-羟多巴胺(6-OHDA)。通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旋转行为和神经递质变化观察c17.2神经干细胞的分化,NTN基因的表达和NTN蛋白的保护作用。结果NTN-c17.2细胞移植后,细胞分化但仍持续分泌NTN蛋白。NTN蛋白可逆向运输到黑质,保护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免受6-OHDA的损害。动物模型旋转行为动态观测显示NTN的保护作用至少持续了4个月,NTN组要明显好于Mock和PBS组。移植后10个月,NTN和Mock组动物移植侧与健侧纹状体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浓度比值分别为95%(P〈0.05)和93%(P〈0.05),PBS组为75%。结论用带有NTN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NSC)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以及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移植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165基因转染的C17-2NSC到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梗死半暗带区,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变化,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31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细胞存活分化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VEGF病毒组、NSC移植组和VEGF基因修饰NSC组神经功能严重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以VEGF基因修饰NSC组最为显著(P〈0.05);NSC移植后NSE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VEGF基因修饰NSC组更为碌著(P〈0.05);VEGF病毒组和VEGF基因修饰NSC移植组脑梗死灶周围血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以VEGF基因修饰NSC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转染VEGF基因的C17.2NSC脑内移植治疗MCAO脑梗死模型可促进NSC向神经元分化,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神经功能。VEGF基因修饰NSC移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C17.2NSC移植或VEGF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量动物实验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但目前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近期疗效。 方法:以2007-11/2009-01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及血肿量大小,分别行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均留置血肿腔引流管,退至血肿腔边缘,通过引流管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5 mL。选择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行颅脑MRI、血生化指标、肿瘤标记物检查,监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移植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基本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 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 0.01)。与移植前比较,治疗组在移植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 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 0.01)。治疗组2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移植后6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因肺癌导致肿瘤标记物CA-153升高外,颅脑MRI及血生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且在近期内疗效确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7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出院,移植组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01)。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治疗前心理护理,移植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不良反应,持之以恒的功能康复计划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01—2012-01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5例。移植组20例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择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同期随访血常规、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以观察其安全性。结果移植前2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基本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移植前比较,治疗组在移植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2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各项血液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结论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脑损伤后,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及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的NSCs取自胎鼠皮层,采用Feeney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小时将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及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伤前24小时、伤后24小时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接受NSCs移植的两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损伤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移植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 经枕大池移植的NSCs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并能像脑内移植一样明显有助于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治疗重度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儿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重度MR患儿50例(年龄2~6岁),对其进行术前6个月及术后6个月自身对照观察,观察2个相同长度时间段内患儿智力、运动的发育状态.同时对移植术后1、3、6个月患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追踪随访分析.结果 50例患儿有2例MSCs培养失败,6例失访,余42例完成观察.其中术后有明显进步者25例,有效率为59.5%,此25例患儿在术后1个月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持续至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患儿细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进步月份值较术前6个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MSCs移植安全可靠,能在短时间内改善重度MR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且主要表现在精细运动,语言、应人能的改善.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plantation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mental retardation (MR). Methods Fifty children with severe MR (2-6 years ol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8 to December 2009, were chosen; self-control observation on the mental and motor developments of these children in the same length of time periods was performed 6 month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he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SCs transplantation. Meanwhile, the improvements of each patient were followed up and analyzed 1, 3 and 6 month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Two patients failed in the culture of bone marrow MSCs; 6 patients failed in follow-up; the other 42 were observed completely.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noted in 25 patient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with an effective rate reaching 59.5%; gradual mental and motor improvements appeared in these 25 patients 1 month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and lasted till the 6th month of transplanta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mental improvement were (4.67±4.20) in 6 month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d (17.12±13.05) in 6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6.816, P=0.000). The average times having gross motor improvement 6 month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were (1.019±0.78) and (1.15±0.91), respectively (t=1.610, P>0.05); the average times having fine motor improvement were (0.89±0.79) and (3.40±3.16) months in 6 months before and 6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5.030, P<0.05); the average times having language improvement were (0.99±0.95) and (3.23±3.30) months in 6 month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4.000, P<0.05); the average times having personal-social behavior progress were (1.03±0.81) and (2.95±3.68)months in 6 month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3.509, P<0.05); the average times having adaptive behavior progress were (0.88±1.22) and (1.19±1.48) months in 6 month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1.322, P>0.05). Conclusion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SCs transplantation can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n a short time, mainly in the fine motor, language and personal-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MR. Bone marrow MSCs transplantation for severe MR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a short-ter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借助立体定向技术将原代培养的NSC(1×107/0.25 ml)缓慢注入临床确诊的12例帕金森病病人的尾状核头,移植前给予轻度热凝毁损。比较手术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帕金森病病人移植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的改善率为75%,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83.3%。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改善率达75%。结论应用体外扩增的NSC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帕金森病,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脑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障碍(PsD)患者的血清IL-1β、IL-6的水平变化特点。方法脑卒中住院连续病例223例,于脑卒中后72h予HAMD(24项版)评分,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第2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第1组);对未达标者于脑卒中后1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方法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第4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第3组);对1月时HAMD评分〈8分者于脑卒中后2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方法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第6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第5组);2月时HAMD评分〈8分者于脑卒中后3月再次予HAMD评分,得出评分≥8分组(第7组)、〈8分组(第8组)。所有入选病例于发病72h、1个月、3个月予血清IL-1β、IL-6水平检测。结果(1)发病72h发生PSD组(第1+2组)与未发生PSD组(第3+4+5+6+7+8组)血清IL-1β、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后1个月发生PSD组(第3+4组)与未发生PSD组(第5+6+7+8组)血清IL-1β、IL-6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卒中后3个月发生PSD组(第7组)与未发生PSD组(第8组)血清IL-1β、IL-6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时段发生PSD组(第2、4、6、7组)之间,在脑卒中后72h,4组血清IL-1β、IL-6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后1月4组血清IL-1β、IL-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卒中后3月4组血清IL-1β、IL-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检测血清IL-1β、IL-6水平对预测PSD的发生意义较小;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在脑卒中后1月PSD中起重要作用,且该时段检测血清IL-1β、IL-6水平可能在推测PSD发生的大致时间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脑卒中后中晚期发生PSD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拟阐明大鼠嗅上皮神经干细胞(NSCs)的免疫原性,为临床NSCs移植治疗和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通过将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出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SCs。将大鼠嗅上皮NSCs分别与自体以及异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共培养,共分为4组,使用cck-8比色法测定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能力,观察不同来源NSCs刺激PBMCs的增殖情况。结果异体的嗅上皮NSCs对于PBMCs的刺激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同体细胞。结论嗅上皮NSCs在体外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促进PBMCs增殖,移植时需注意免疫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提高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在脑缺血区存活的方法。方法原代培养胚胎NSC并鉴定。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成功制作60只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2)、NSC移植组(n=24)和NSC+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移植组(n=24)。以上3组在脑梗死模型建立24h后,分别于脑内特定部位注射等量DMEM/F12培养液、NSC悬液和NSC+PFT-α悬液。细胞移植12h、24h和7d后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53蛋白表达和移植NSC的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12h,NSC移植组P53蛋白主要表达在移植细胞的细胞核,而NSC+PFT-α移植组P53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移植细胞的细胞质。移植后7d,NSC+PFT-α移植组NSC的存活数为(18.20±2.69)/高倍镜视野,NSC移植组为(13.06±3.20)/高倍镜视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移植联合PFT-α对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合并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与未接受nCPAP治疗患者2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及相关指标变化。 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发病90 d后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符合轻中度OSAHS诊断标准,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应用nCPAP治疗,将患者分为nCPAP治疗组(14例)和非nCPAP治疗组(16例),分别于入组后第6、12、18、24个月随访观察缺血性卒中复发、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血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焦虑和抑郁状态发生率等。 结果 nCPAP治疗组和非nCPAP治疗组,入组时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史、AHI、收缩压、舒张压、BM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ESS评分、焦虑和抑郁状态发生率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随访2年中两组均无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第6、12、18、24个月nCPAP治疗组AHI(3.9±0.6、3.8±0.5、3.9±0.5、3.8±0.5)较非nCPAP治疗组(20.8±4.1、21.7±4.5、22.6±4.2、26.8±6.1)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16.2、15.9、17.8、15.0,P值均<0.001)。治疗组ESS评分在第6、12、18、24个月(3.5±1.7、2.6±1.5、2.2±1.4、2.1±1.1)较对照组(6.8±1.2、7.0±1.3、7.1±1.2、7.2±1.6)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6.1、8.8、9.9、10.0,P值均<0.001)。在第24个月焦虑发生率改善(nCPAP组7.1%、非nCPAP组4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9),抑郁发生率在第6、12、18、24个月无明显变化(nCPAP组14.3%、14.3%、14.3%、14.3%)(非nCPAP组18.8%、18.8%、18.8%、18.8%),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在第6、12、18、24个月BMI nCPAP组(22.8±1.4、23.1±1.4、22.7±1.4、22.6±1.4)与非nCPAP组(23.3±1.4、23.7±1.6、23.5±1.6、23.0±1.3)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 结论 nCPAP治疗可降低合并轻中度OSAHS缺血性卒中患者的AHI,降低患者ESS评分及改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7.
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大鼠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eeney等人的方法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h将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伤前24h、伤后24h及伤后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结果移植后1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损伤灶的神经干细胞可存活、增殖、分化、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为研究对象,采用足月妊娠产妇脐带处理后干细胞,于第2周期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分析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均不同程度缓解,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较平稳.38例患者移植后UPDRS评分显著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低热、头痛、腰痛、兴奋症状出现,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完全缓解.均未见抗移植物宿主病.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应用脑保护装置108例,应用自膨胀支架197例.结果 血管狭窄程度由支架植入前的(74.5±13.9)%降至支架植入后的(10.3±7.8)%(P<0.01),围手术期无大卒中及死亡发生,出现小卒中3例(1.5%).179例病人随访6~48个月,平均18.7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各2例,死亡2例.结论 CAS是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