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相障碍在新世纪的挑战(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相障碍 (BPD)和重性抑郁障碍 (MDD)是两种主要的心境障碍。据报道 BPD患病率为 1 .2 %~2 .4% ,约占人群的 1 .3 % ,占所有重性心境障碍的2 0 %~ 5 0 %。美国 BPD患者约 3 0 0万 ,患病率虽比MDD低 ,但高复发率 (可高达 90 % )、高致残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颇突出 ;死亡率也相对高 ,约2 5 %~ 5 0 %未遂自杀 ,1 0 %~ 1 5 %自杀身亡 ,高居各类精神障碍之首 ;治疗也很棘手 ,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展望未来 ,BPD将是新世纪一个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和研究热点 ,是对精神病学的严峻挑战。近年各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及差异。方法纳入未经治疗的发作期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ipolar disorder,BPD)患者各22例及15名健康对照,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并比较各组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D、BPD患者均存在双侧颞叶、顶叶、基底节血流灌注降低(P0.001),MDD患者基底节灌注低于BPD患者(P0.001)。结论 MDD、BPD患者均存在静息状态脑血流灌注下降,基底节灌注不同是BPD与MDD患者脑血流灌注特征的主要差异。该差异或许可视为鉴别MDD与BPD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3.
<正>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BPD)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其症状具有多样性,呈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混合状态、快速循环发作、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境稳定剂(MS)逐步广泛用于治疗BPD,锂盐被认为是BPD急性期和维持期一线治疗的"金标准",但约有42%~64%的患者尤其是混合状态和快速循环患者对锂盐反  相似文献   

4.
<正>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及情感不稳,显著冲动和频繁的自杀、自伤。其终身患病率约为3%~([1]),在精神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别约占10%~15%和20%,其中10%患者具有高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0倍~([2])。BPD的诊治较困难,而共病会导致社会功能严重损害~([1,3])。本文对BPD与抑郁障碍、双  相似文献   

5.
以抑郁为首发的双相障碍患者往往进行抗抑郁治疗,很少联合应用心境稳定剂[1],致使很多患者转躁.重性抑郁障碍(MDD)和双相障碍在最新的DSM-5中是两种并列的主要心境障碍,近年来随着新的抗抑郁药不断出现,使大家对MDD的关注相对较多,国外有资料显示,双相障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多达40%,平均延误诊断7.5年,约1/3患者因为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MDD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后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变化更为复杂,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预后效果更差,抗抑郁治疗易转相,故而有效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本文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药物治疗的新发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性抑郁障碍(MDD)和双相障碍患者(BD)精神科共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3月至8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41例重性抑郁障碍和52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及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调查。结果:重性抑郁障碍组和双相障碍组精神科共病率分别为30.0%和28.8%,两组共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两组共病焦虑障碍最为常见,其共病率分别为27.0%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9,P=0.094);共病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结论: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科疾病存在广泛共病,尤以焦虑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7.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BPD)是1种严重、慢性或终生性疾病.据报道,BPD患病率为1.2%2.4%,约占人群的1.3%,占所有心境障碍的20%~50%.美国BPD患者约为300万,其患病率虽低于抑郁症,但高复发率(高达90%)、高致残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突出.死亡率也相对较高,约25%~50%患者有自杀未遂史,10%~15%自杀身亡,居各类精神障碍之首.当然,BPD所特有的严重后果并不仅如此,认知功能损害也是BPD的重要特征[1].现将近年来关于BPD认知功能损害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双相障碍在新世纪的挑战(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 治疗BPD病因不明 ,治疗主要是对症的 ,原则上应包括心理支持 ,减少生活应激等综合措施 ,但一线治疗仍是药物治疗。本病因症状多样 ,病程复杂 ,治疗难度远比 MDD大。BPD药物治疗有以下特点 :1用药品种多 ,包涵常用的各类精神药物 ,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等 ;2药物组合多 ,往往是两三种药联合 ,如心境稳定剂 ( MS)和MS之间联合 ,MS与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之间的联合 ;3MS为主其它药为辅 ,并贯穿全治疗过程 ;4急性治疗和维持治疗相结合 ,即不仅急性治疗而且应预防复发。4.1 药物治疗概况 抗精神病药 :锂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132表达水平在抗抑郁治疗前后的改变。方法:给予32例MDD患者(MDD组)8周的抗抑郁药治疗;以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的减分率≥50%为有效;治疗前后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MDD组患者PBMC中miR-132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基线期MDD组PBMC中miR-132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治疗后MDD组PBMC中miR-132相对表达量较基线明显上调(t=-2.356,P=0.025);且有效患者miR-132表达水平较基线明显升高(t=-2.804,P=0.01),无效患者治疗前后PBMC中miR-13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3,P=0.438)。结论:MDD患者PBMC中miR-132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抗抑郁药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有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减退的"三低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在第一次发作时很难与抑郁障碍进行鉴别.因此双相抑郁常被误诊为MDD.有研究发现,误诊为抑郁障碍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自杀率高达38.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