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岛叶癫痫(insular cortex epilepsy,ICE)的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由Guillaume和Mazars首先提出的,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进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ICE是指颅内电极确认岛叶起源放电引发的癫痫[1]或存在岛叶病灶及其关联性发作症状的癫痫[2]。本文对ICE相关症状学的电刺激研究及个案报道进行综述,旨在对ICE的诊断提供借鉴。1岛叶的解剖及功能解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有癫痫发作的岛叶病变患者癫痫发作特点、手术策略及癫痫预后.方法 分析18例岛叶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及癫痫预后等情况. 结果 18例患者中14例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左侧病变4例,右侧14例.单纯岛叶病变9例.全切11例,次全切7例.星形细胞瘤1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术后随访11-33个月,13例(72%)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疗效分级:Ⅰ级13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 结论 手术切除岛叶病变,安全可靠,癫痫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3.
《癫痫杂志》2021,7(1):62-70
岛叶-岛盖癫痫发作的特点是多样性的症状学表现,这与岛叶参与多种功能和广泛的连接有关。文章旨在确定其症状学亚组,并将它们与基于连接性构筑进行分区的岛叶-岛盖亚区相联系。回顾性收集来自3个癫痫中心37例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检查确定的岛叶-岛盖癫痫发作的一组大样本量患者资料。基于解剖和功能连接的新的脑网络组图谱(Brainnetome atlas,BNA)被用于分割岛叶-岛盖皮质。仔细阅览症状学和SEEG的变化并进行量化,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症状学特征与岛叶-岛盖亚区相关联。基于BNA沿前腹侧-后背侧轴确定了4个主要的症状学亚组:第1组特征是上腹感觉和或协调性姿势性运动行为,伴有或不伴有恐惧或愤怒,涉及前腹侧岛叶和颞叶内侧结构;第2组特征是听觉及对称性近端肌或轴肌强直,涉及后腹侧的颞盖;第3组特征是口面部和喉部症状,涉及岛叶-岛盖的中间区;第4组特征是躯体感觉,继之出现非协调性姿势性运动行为和双侧非对称性强直,涉及后背侧岛叶-岛盖并传播至额叶内侧面。前腹部的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边缘系统症状学,而更靠后背侧的症状学主要涉及感觉运动系统。主观症状具有特殊的组别区分意义。可根据临床症状学对岛叶-岛盖癫痫发作进行分类,并将其与连接性构筑亚区相关联,它们沿前腹侧-后背侧轴排列,这与细胞构筑的梯度而非岛叶的沟回解剖相一致。这为岛叶-岛盖癫痫的鉴别诊断和术前定位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强调了在确定复杂症状学模式的神经相关性时考虑连接性构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岛叶胶质瘤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9~56岁;病程1月~3年,临床表现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术前除常规行头颅CT及MRI检查,还加行了常规脑电图检查,另有10例行了长程同步视频脑电图检查。胶质瘤均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除3例。所有患者在切除肿瘤前ECoG监测均有大量的异常痫样放电,且越靠近病变放电越明显,切除肿瘤后复查ECoG发现在术腔周围仍然有痫样放电,但放电范围均较切除前明显缩小。其中13例加行了皮层热灼术,2例加行了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发现10例生存良好,3例复发,2例死亡。且术后13例患者无癫痫发作,只有2例仍时有癫痫发作。结论在术中ECoG监测下切除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不但能指导肿瘤切除,同时还能一并将致痫灶切除,值得积极稳妥地推广。  相似文献   

5.
岛叶胶质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叶胶质瘤解剖部位隐蔽,临床症状轻微,多以癫癎大发作为首发症状,发现肿瘤时体积多已较大。手术是目前治疗岛叶病变的主要手段,但岛叶紧邻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脑血管,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当病变位于优势半球时,有效切除病灶而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结构有一定难度,不适当的手术操作往往造成额叶或颞叶损伤,引起失语或新的癫癎灶。手术成败与显微外科技术和解剖熟悉程度以及术中监测手段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病灶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术前评估策略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行癫痫手术治疗的4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MRI显示为颅内多发钙化灶,但所患癫痫的种类不同。局灶性癫痫患者手术效果好,而全面性癫痫的效果较差。1例为双重病理,致痫灶部位为颞叶内侧,手术虽未完全将病灶切除也同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例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虽然病灶多发,但EEG证实其致痫灶范围局限,切除重点病灶后,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颅内多发病灶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癫痫综合征。EEG在手术前评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EEG,正确判断出癫痫属局灶性,并准确地定位致痫病灶,手术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病人进行神经学检查及EEG、CT、MRI及ECT检查,确定致痫灶后手术治疗,手术中行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结果 外伤性癫痫病人32例,年龄10至45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发作、失神发作。头皮脑电图显示32例病人中30例患者有与损伤部位或对冲部位相符的恒定局限性高波幅尖波、棘波和棘慢波。所有病人均在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术后15例已完全停止发作,16例已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结论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局灶性发作多见,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和致痫灶在影像学改变附近。手术切除病灶能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国际癫痫发作分类建议(2001年)在部分性发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际抗癫痫联盟关于癫痫发作分类的建议(2001年)在部分性癫痫发作中的应用价值和特点。方法收集1996年6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癫痫中心就诊,经过录像脑电监测捕捉到发作的128例部分性癫疴患者的发作情况,应用1981、2001年两种癫痫发作分类方案,由3位受过正规癫痫和脑电图训练的神经科医生进行分类。结果128例患者共检测到298次发作。按照1981年分类标准,97次(32%)属于简单部分性发作,105次(35%)为复杂部分发作,12次(4%)部分性发作难以准确划分为简单或者复杂性,81次(27%)为继发全面性发作,3次(1%)为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2001年分类建议,有295次发作为自限性局灶性发作,其中67次(22%)为局灶性感觉性发作,140次(47%)为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包括81次(27%)伴随颞叶自动症的局灶运动性发作,81次(27%)为继发全面性发作,3次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2001年分类方案中,发作类型体现了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发作期的癫痫性放电的解剖部位有紧密的对应,但是,高级皮层的发作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略。结论2001年国际癫痫发作分类体现了良好的发作症状、发作类型、解剖部位之间的联系,可以试用于临床,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对结节性硬化患者癫痫手术治疗评估的意义,以及头皮EEG是否为局灶性起始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6例结节性硬化癫痫患者进行头皮长程视频EEG监测,确定其放电部位及发作起始区域。11例患者实施病灶直接切除术,5例患者SEEG植入电极后再行热凝毁损或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术后无发作,其中3例患者术前头皮EEG为局灶性起源,9例患者为全面性或半球性起源; 4例患者术后仍有发作,其中2例患者头皮EEG为非局灶性起始,2例患者为局灶性起始。头皮EEG为局灶性起始与非局灶性起始患者的术后无发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47)。结论 头皮EEG表现对结节性硬化患者的癫痫手术评估有指导意义;而头皮EEG是否为局灶性起始对手术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2010年制定的发作和癫痫分类框架术语及概念修订版旨在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发作和癫痫分类术语及概念的国际共识,反映术语与分类的基本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尤其是指导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以往的全面性发作和局灶性发作分类法,目前强调依据网络的起源方式重新进行定义,其中双侧起源为全面性发作,局限于一侧为局灶性发作。此外,建议使用遗传性、结构性/代谢性和未知病因这3个术语以替代原来的特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新的报告还首次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如电-临床综合征、相对明确的癫痫群体和癫痫性脑病等。本文对ILAE关于发作和癫痫分类框架术语及概念最新修订版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