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序贯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序贯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CI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序贯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40例.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总量按每天84~126 kJ/kg)鼻饲3 d,第4 d起改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鼻饲;对照组给予普通流质食物鼻饲;均持续≥10 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治疗第1 d、7 d、14 d的营养指标[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含量]、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结果 肠内营养组在治疗后第14 d营养指标(TSF、MAMC、血清Alb、血清PAB、H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后第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序贯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改善ACI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等营养学指标,以及IgA、IgG和IgM等免疫学指标,观察2组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后10d对照组PA、Hb、IgA、IgG和IgM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Hb、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41.55±10.34)和感染发生率(13.1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降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对于治疗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脑干部位缺血性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3-01本院收治的不能正常进食的脑干部位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营养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营养状况,其中包括PA、ALB、TSF以及AMC ;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对照组 PA 和 ALB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PA和ALB水平在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TSF和AMC的大小差异在组内、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措施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预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病人危象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诱发因素、延长气管插管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2例MG病人(87次危象)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诱发因素、气管插管并发症及影响插管时间的因素。结果 75%病人存在诱发危象的因素,其中感染为常见因素,其次外伤、劳累、月经及分娩,医源性因素占24%。有9个因素延长气管插管。12例死亡,病死率为14%。结论 积极治疗及预防肌无力危象病人气管切开后并发症,可有效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疗法联合康复对卒中单元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12—2018-12由卒中单元转入的早期康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营养补充疗法,比较2组干预前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肱三头肌皮脂厚度(TSF)、上臂中部肌围(AMC),对比建立坐位平衡、建立立位平衡的时间及60 d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ALB、Hb,建立坐位平衡、建立立位平衡的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营养补充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可提高卒中单元患者早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发生危象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理的总结。方法 2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其中26例采用经前胸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小切口行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术后发生危象,2例因感冒诱发危象。对危象患者积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 25例患者安全渡过危象期,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规范合理的呼吸道管理可保证MG患者安全渡过危象期,提高治愈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复习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抢救体会及经验。方法对近5年抢救27例MG危象的临床特点、抢救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约41岁,感染为常见诱因,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及肾上腺皮质激素(ACS)冲击治疗,预防感染为主等抢救治疗方法,无1例死亡。结论及时插管至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预防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综合抢救措施,明显缩短了病程,显著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记录并比较2组入院第1、7、14天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以及14d内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第7天、第14天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鼻肠管组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胃管组呕吐、反流、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27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复习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抢救体会及经验。方法对近5年抢救27例MG危象的临床特点、抢救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约41岁,感染为常见诱因,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及肾上腺皮质激素(ACS)冲击治疗,预防感染为主等抢救治疗方法,无1例死亡。结论及时插管至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预防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综合抢救措施,明显缩短了病程,显著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发病3d内和10d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5d2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0d2组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水平72h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d时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20d时ALB、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营养指标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9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观察组)55例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54例,分别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第1天及第14天分别检测营养相关指标: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免疫指标:IgG、IgM、IgA、CD4、CD8。结果 2组入院第1天各项营养相关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观察组TP、ALB、PA、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第1天各项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观察组IgG、IgA、CD4及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低热量肠内营养和护理)。对比护理后2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D-LAC、DAO水平)、营养状况(TP、ALB、Hb、TFN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LAC、DA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状况(TP、ALB、Hb、TFN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可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利于肠黏膜屏障的修复,提高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03—2015-10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激素治疗、胸腺切除与否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 MG危象组平均年龄(33.4±10.5)岁,显著低于MG非危象组的(38.8±1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危象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史比例分别为85.7%、57.1%、54.8%,显著高于MG非危象组的56.9%、12.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及胸腺切除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需规范激素治疗,积极预防感染及严格筛选胸腺切除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与插管术在重症脑外伤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与插管术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治疗中,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5~2006-11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以下标准的脑外伤患者:单纯脑外伤,在伤后第1d及第3d Glasgow昏迷评分(GCS)≤8,CT显示脑损伤。随机分为气管切开组(n=27)及气管插管组(n=31),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气管切开组应用呼吸机时间平均为(9±4.6)d,气管插管组平均为(13±3.6)d,2组间有显著差异。而总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减少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但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表明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危象救治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MG患者39次危象发作的救治方法。结果 暂停胆碱酯酶抑制剂、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或合并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病例组(P<0.05)。结论 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治疗以及暂停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明显降低MG危象的死亡率;防止感染和不当用药可降低危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74 例第一次发生肌无 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Osserman 分型、危象发生时间、危象前特点、危象持续时间, 评价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45 例,占60.81%,非胸 腺瘤患者29 例,占39.19%。60.81%(45/74)的肌无力危象发生在重症肌无力起病的1 年之内,胸腺切除 术后6 个月内发生危象的比例为76.00%(38/50)。呼吸费力和吞咽费力(24/74)是出现危象前最显著的特 征,其次为胸腺手术后(11/74)、感染(9/74)、激素相关(7/74)。所有危象患者中Osserman 分型ⅡB 型所占 比例最高,为45.95%(34/74)。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插管时间为15(7,30)d,44.60%(33/74)的危象患者 需要丙种免疫球蛋白和(或)血浆置换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肌无力危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 (32/74,43.24%),反复气管插管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支气管扩张伴出血、气胸。随访2~10 年,17 例患者 出现再次或多次危象,死亡率为9.46%(7/74)。结论 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较不伴胸腺瘤患者出 现肌无力危象的比例更高。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困难,需要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胸腺切除后的 半年内,仍然是肌无力危象发生的高峰。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反复危象、胸腺瘤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 原因。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管实施24h均匀、持续泵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早期以低剂量(300~400ml)过渡适应,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逐渐增加剂量至足量(1500~2000ml),共治疗20d~73d(平均32d)。定期检测患者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体质量变化与静脉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小于静脉营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较少发生并发症,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中不同营养剂对临床预后、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胃肠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16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4例。三组均在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后48h内开始EN,A使用百普力,B组使用瑞能,C组使用瑞能加益生菌。对比三组的胃肠道耐受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血糖值(MBG)和血糖变异系数(GluCV),治疗前后测定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PA)、血红蛋白(H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重指数(BMI)]、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随访90d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三组间治疗前后TSF、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C组的血清Alb、PA、Hb高于A、B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A、B组(P0.05),但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MBG和GluCV均低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B组的血清CRP、PCT水平均低于A组,C组的血清CRP、PCT和TNF-α水平均低于A、B组(P0.05)。B组的消化道不良反率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院内感染率为5.56%,低于A组的18.52%和B组的16.67%(P0.05),但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预后良好率比较(80.39%、76.92%、8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支持中应用短肽EN制剂(百普力)与整蛋白EN制剂(瑞能)均能够改善s TBI患者的营养状况,百普力具有更好的胃肠耐受性但血糖波动较大,而瑞能联合益生菌的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糖波动、提高胃肠耐受性并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有利于改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危象(MC)是重症肌无力(MG)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呼吸支持的最危急状态,具有较高的在院病死率和较长的ICU住院时间。在神经重症监护室内建立“危象单元”,由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输血科、心内科、护理部和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组成医疗综合体,从气道管理、快速疗法、重症肺炎的监测和预防、身心护理及综合康复等方面,为MC患者提供高效的个体化治疗。文中介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单中心经验,以探讨MC患者管理的多学科诊疗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常规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伤后1周左右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伤后48h内)。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体质量、上臂周径(A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快地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疾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