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视神经受损SD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组(NSCs移植组)和C组(对照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右眼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左眼作为正常对照。从胚胎SD大鼠海马分离NSCs。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将培养后的NSCs注入N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C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入同等体积的PBS。处死前3d在双上丘注射3%快蓝逆行标记双眼RGCs。将大鼠分别于注射NSCs或PBS后7d、14d、21d、28d处死,各分为4组。每组6只。分离视网膜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摄影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数RGC。计算RGC标识率。另取6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作NSCs移植,分别于移植后7d、28d处死,每时间段3只。通过视网膜免疫荧光切片观察NSCs在视网膜的存活、整合情况。结果N组大鼠各时间段RGCs标识率与C组同时间段比较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N组与C组RGCs标识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前后段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N组降低速度明显慢于C组。NSCs移植7d后部分移植细胞迁移进入视网膜的内网层和节细胞层。28d后可见移植细胞广泛整合至宿主视网膜内。结论NSCs移植入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后可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对受损的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SD大鼠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方法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SCs移植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大鼠,两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大鼠右眼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左眼为正常对照。从胚胎SD大鼠海马分离NSCs,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将培养后的NSCs注入视神经损伤后N组大鼠玻璃体内,C组大鼠视神经损伤眼玻璃体内注入同等体积的PBS。以上两组分6个时间段,即损伤前、损伤时、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分别检测损伤视神经眼的F-VEP,记录P1波幅及峰潜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组及C组P1波幅随时间延长均不同程度降低,但前者趋势较后者缓和。自第2周开始N组波幅均高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N组及C组P1峰潜时均随时间变化,在第3周时达到最长,第4周时P1峰潜时有缩短;自第1周开始N组峰潜时均较C组缩短,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大鼠可部分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植时间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神经干细胞(NSCs)在视网膜内迁移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行右侧视神经损伤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3组,并分别于损伤后当天及伤后7d和14d采用微量注射法行右眼视网膜下腔移植2μl(105个/μl)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NSCs(GFP-NSCs)。4周后处死大鼠,取右眼球做冰冻切片,对迁移到视网膜内的移植细胞进行计数。各组切片分别用胸腺细胞表面糖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微管蛋白、视紫红质抗体进行免疫标记,观察各组移植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化情况。结果损伤当天及伤后7和14d移植组视网膜上的GF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3441.14±16876.81)个、(145736.57±27449.07)个和(117291.33±15849.19)个,两两相较,均差异显著(P<0.01)。三组的移植细胞均可在宿主视网膜内存活、迁移,且可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结论大鼠视神经损伤后随着移植时间的推迟,迁移到宿主视网膜内的移植细胞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NSC-BDNF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BDNF、Bax、Bcl-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脊髓细胞凋亡率。结果NSC-BDNF组中BDNF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NSC、SCI组增加明显(P<0.05),表达时间及表达高峰延长,且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均增高(P<0.05),而Bax的表达较其他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均降低(P<0.05),凋亡率亦明显低于NSC和SCI组(P<0.01)。结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可引起BDNF在损伤脊髓内有效表达,且明显的促进了脊髓损伤后Bcl-2的高表达,抑制了Bax的表达,从而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及p75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成年大鼠被选为受试对象。采用Aβ1-40立体定向注射法制作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D),并将A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BDNF修饰的神经干细胞(BDNF-NSC)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NSC)植组和溶剂(Vehicle)对照组(n=6),然后分别向这3组大鼠的海马区注入500μl的BDNF-NSC悬液(5×105)、NSC悬液(5×105)和相同剂量的不含细胞的培养基。注射4w后,采用Y迷宫方法检测A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随之用过量麻醉的方法处死受试大鼠,立即取脑并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DNF-NSC在海马区的表达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75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结果 BDNF-NSC组大鼠的行为学能力较NSC组和Vehi-cle组明显提高(P<0.05),同时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海马区的BDNF-NSC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75蛋白在该区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BDNF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能够通过抑制海马区p75表达来防止由Aβ1-40造成的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治疗对穹隆海马伞切割鼠基底前脑p75^NGFR阳性神经元厦其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模拟AD大鼠模型,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NSC。基底前脑注射NSC,同时侧脑室注射BDNF,4周后行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p75^NGFR阳性神经元厦其形态学变化。结果损伤组大鼠p75^NGFR阳性神经元数在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VDB)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移植组细胞数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联合组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无显著下降(P〉0.05)。形态学参数测试结果显示,p75^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周长在4组中的改变类似p75^NGFR阳性神经元数。结论NSC和BDNF联用较单独使用BDNF或NSC更好地增加p75^NGFR阳性神经元数及其形态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枕大池后,对局部脑创伤组织NGF和BDNF基因表达以及对大鼠行为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SD大鼠的后肢骨髓分离培养rMSCs。设立单纯脑创伤大鼠组(18只),脑创伤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18只),脑创伤大鼠细胞移植组(18只)。分别处理后在第1、2、3周抽提特定脑组织块的总P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扩增靶基因(NGF和BDNF)和内参基因(β actin 1和βactin 2)并测定各实验组靶基因相对表达强度,并且各组分别在移植后第24小时、1、2、3周以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获得稳定传代的rMSCs。共获得108份PCR产物。在第1、2周,TBI大鼠细胞移植组两个靶基因的相对表达强度都比TBI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在第3周,各实验组靶基因相对表达强度没有差异(P<0.05)。在移植后第2周和第3周,TBI大鼠细胞移植组的mNSS评分比对照组均低(P<0.05)。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到TBI大鼠后能在不少于2周的时间内促进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改善脑创伤大鼠神经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对面神经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尼莫地平后处理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不损伤面神经,单纯损伤组建立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在模型建立前给予尼莫地平,持续给药到术后2周。尼莫地平后处理组在模型建立后给予尼莫地平,持续给药2周。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后1、3、6个月BDNF和GDNF的表达。结果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尼莫地平后处理组造模后1个月大鼠BDNF、GDNF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BNDF和GDNF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可以调节面神经损伤大鼠GDNF和BDNF的表达,充分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在脑损伤模型中的迁移、成活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损伤组(n =10)和移植组(n=15).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损伤组和移植组均制备脑损伤模型,且移植组大鼠从尾静脉注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的迁移和存活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内NGF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神经干细胞移植2周后,其向脑损伤区域发生迁移,并在损伤区域聚集和存活;且移植组NGF阳性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和损伤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后能自动向脑损伤区域迁移、聚集并存活,并可促进受损脑内的NGF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主要集中在外周神经干,但面神经损伤后会导致部分中枢运动神经元凋亡。现阶段关于干细胞植入面神经损伤大鼠脑后对面神经核团内凋亡神经元的影响相关报道甚少。 目的: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脑内移植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胎鼠的神经干细胞的成活和迁移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 材料:孕14~16 d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蛋白小鼠1只,用于制备转基因神经干细胞。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12只、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6只、面神经正常转基因细胞组6只。 方法: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大鼠建立面神经切断模型。造模后1周,行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注射点为前囟后方11.30 mm、背侧9.00 mm、正中线位置。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面神经正常转基因细胞组各注入10 μL转基因神经干细胞悬液(含5×106 个细胞),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注入10 μL神经干细胞培养液,4周后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 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部位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神经干细胞的存活情况,及其向损伤侧面神经核团周围迁移的情况。 结果:①移植处: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面神经正常转基因细胞组均可见数量不等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其中部分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位于血管内;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②面神经核团周围:仅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可见数量不等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迁移于损伤侧面神经核团周围,而健侧面神经核周围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余2组双侧面神经核周围均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③移植处与面神经核团周围之间: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相连。 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面神经损伤大鼠脑内后,可以向损伤侧面神经核周围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干细胞(NSCs)共移植对致鼠NSCs定向分化影响。方法:将戊四氮致大鼠分为模型组、NSCs组、NSCs+BDNF组和NSCs+BDNF+红景天苷组。取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将培养的NSCs与BDNF+红景天苷+BDNF和基础培养基分别移植至致鼠海马组织中,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谷氨酸脱羧酶(GAD65)阳性细胞数,并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NSCs+BDNF+红景天苷共移植组与其他组比较,各时间点BrdU、GAD65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第3周开始,大鼠癫发作次数最少(P〈0.05)。结论:BDNF与红景天苷联合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化。两者联合移植至致鼠后能减少大鼠的癫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2.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暂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暂时性脑缺血的价值。方法:从孕14 d SD胎鼠海马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将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SD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tMCAO)纹状体缺血半暗区。移植后2~12周以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价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状况。移植后12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徙和整合情况。结果:分离和纯化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呈nestin阳性,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在宿主脑内迁徙,部分分化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Neurofilament。移植后8周起,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N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改善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并观察其存活、迁移和分化,从而为神经干细胞的体内存活、迁移和分化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做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十细胞经立体定向注射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制作大鼠脑绢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伤前24h、伤后24 h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球的表面细胞表达nestin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脑内损伤灶存在BrdU阳性神经干细胞、MAP2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胶质细胞;接受神经十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的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枕大池移植到脑损伤大鼠蛛网膜下腔中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且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并明显有助于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比较神经干细胞(NSCs)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大鼠颞叶癫痫的疗效。方法取孕12 d SD大鼠胎鼠脑组织,分离培养NSCs并鉴定,取第3代NSCs定向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未移植组、NSCs移植组和GABA能神经元移植组,移植细胞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在模型建立后的第4 d将上述两种细胞移植到癫痫大鼠右侧海马。分别在细胞移植后的4 w、8 w、12 w处死大鼠留取脑标本。常规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右侧海马的损伤与治疗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 NSCs移植组和GABA能神经元移植组均于移植后第8 w时海马CA3(CA3)区神经元计数最多,组内比较时,与另外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取第8 w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海马区神经元计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治疗组在移植后第8 w时海马区神经元计数最多,且NSC移植组的疗效优于GABA能神经元移植组。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证实,他克莫司不仅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还能抑制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在损伤局部聚集、活化及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继发性炎症反应对原发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从而对损伤局部的神经组织起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大鼠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孕13d SD大鼠神经干细胞。显微镜下动脉瘤夹夹闭SD大鼠T8脊髓,建立压迫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7 d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神经干细胞;他克莫司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神经干细胞同时给予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1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1,2,4,8周后,通过BDA顺行示踪、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测,观察移植后脊髓组织再生和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在损伤中心端远侧无神经纤维通过。细胞移植组与他克莫司组在治疗1周后有部分神经纤维通过,8周均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损伤部位,特别是他克莫司组可延续至距损伤中心1.7 cm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与他克莫司组2周时坏死灶开始缩小,泡沫细胞减少。电镜结果显示,他克莫司组1周时即出现较正常的微丝和微管结构,8周时星形细胞、许旺细胞、髓鞘典型多见,神经轴突的终末有较多的兴奋性递质和不典型的轴树连接,出现较多的结构正常的髓鞘。说明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后可减轻早期的急性炎症反应,保证神经细胞的存活,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胎鼠神经干细胞(NSC)的脑内MRI示踪效果及NSC对小脑萎缩大鼠共济运动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脑萎缩大鼠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标记组、未标记组及灭活标记组,每组6只,用生理盐水、SPIO标记NSC、未标记NSC及灭活的NSC悬液分别注射于各组大鼠的小脑齿状核;进行步距行为学检测、活体MRI示踪扫描、脑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移植NSC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灭活标记组比较,标记组、未标记组大鼠移植后步距行为学明显改善(P〈0.05);与灭活标记组比较,标记组MRI显示移植4周后移植区低信号影响范围较广,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向周围迁移距离较远。结论MRI可显示SPIO标记的NSC在移植大鼠脑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移植NSC能改善小脑萎缩大鼠的共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