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 2 5例健康者行颈部MRA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 73 6%,对照组 2 8%,两组比较P =0 0 0 0 ,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73 6%存在椎基底病变 ,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 ,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M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探讨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65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85+11.0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35例(53.8%),TCD异常53例(81.5%),椎动脉B超异常33例(50.8%),BAEP异常30例(46.2%)。椎动脉MRA能清楚的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降低。MRA异常率与病人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椎动脉MRA、TCD、BAEP、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d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0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变,而颈椎病变又是影响椎动脉颅外段血流的主要原因。基底动脉环(Willis氏环)是侧支循环系统,但其先天异常者占半数左右,当脑血供障碍时,常不能提供良好的代偿性作用。我们收治眩晕患者118例,均行脑MRA检查,发现一侧椎动脉细小或缺如者69例,占58.47%,基底动脉环先天异常者26例,占22.03%。而非眩晕患者35例脑MRA结果,均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环组成动脉的狭窄或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MRA、CTA的改变情况,探讨曲美他嗪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进行CDFI、MRA、CTA检查,观察其阳性率的改变。对入选对象分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干预组给予曲美他嗪胶囊口服。结果 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阳性率47.8%,MRA阳性率58.7%,CTA显示MRA 22.2%的假阳性率。同时曲美他嗪干预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基础治疗的患者。结论 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阳性率性明显高于CDFI,曲美他嗪胶囊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有待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D检查异常53例(88.3%),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15例,脑血管硬化6例,脑血管痉挛23例,血管狭窄9例?MRI显示脑干缺血性改变(灌注不足)12例(20.0%),脑干腔隙性梗死3例(5.0%):MRA发现椎动脉异常32例(53.3%)。结论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高,MRA的特异性高:TCD、MRI和MRA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VBI的50例患者(经头颅MRI、颈椎MRI排除颅内新发的脑梗死病灶及椎动脉受骨源性机械压迫的因素),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椎动脉MRA检查。结果:(1)50例颈部彩超检查中,31例(62%)异常,分别显示椎动脉扭曲、变细、闭塞,动脉硬化或斑块形成。(2)30例MRA检查中,15例(50%0异常,分别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颈部彩超对于显示椎动脉壁硬化、动脉血管内附壁血栓与椎动脉内径有独特优势,MRA可显示椎动脉的狭窄,在椎动脉整体形态的显示上占优势,可为VBI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椎动脉MRA、TCD及椎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27例(65.85%),TCD异常32例(78.05%),椎动脉超声异常25例(60.98%).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局部狭窄、单侧椎动脉变细及血流信号降低.结论 椎动脉MRA、TCD与椎动脉超声的联合检查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82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静滴疏血通为治疗组,静滴血栓通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血栓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