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出国维和待命士兵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参加维和部队士兵在出国前的心理应付方式,探讨应激性心理障碍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量表(CSQ),艾森克(EPQ)个性问卷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维和待命士兵进行测评,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年龄与“自责”、“幻想”因子呈负相关,文化程度与“求助”因子呈负相关,军龄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与“自责”呈负相关;正性事件分值与“求助”、“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负性事件分值与“自责”、“退避”呈正相关,生活事件总值与“自责”、“退避”呈正相关。结论 士兵应付方式与年龄、军龄、文化程度、性格具有相关性,焦虑抑郁组应付方式和对照组有较大差异。在士兵中进行应付方式的教育和训练,有益于平战时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本市下属农村某中学初二学生共325人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表明,SCL-90各因子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亲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父亲偏爱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及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母亲偏爱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和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结论本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家庭关怀度及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家庭关怀度问卷(APGAR)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及124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研究组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和生活事件刺激量总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所经历的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显著多于研究组(P<0.05).②研究组家庭关怀度中的合作度、情感度、亲密度得分及总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③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自责、幻想因子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理化和退避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经历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关怀度较差,他们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不成熟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上海市区一所普通中学288名11~13岁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各因子:分裂样、抑郁、社交问题、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素;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偏爱显著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父母应该对子女多加关注、爱护、理解、信任和鼓励,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避免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方法:对107例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研究组)和104名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应对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应对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作相关分析. 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自责、退避、幻想的方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中,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父母正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父母负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 结论: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明显受到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陶庆兰  刘阳  耿婷 《上海精神医学》2007,19(5):267-269,27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障碍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30名患抑郁障碍的大学生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在生活事件量表总分;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患者组母亲还表现出较强的过分干涉(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和对生活事件的态度,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大学生发生抑郁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以湖南长沙一民办高校的352例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以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在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问题解决和合理化这两个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这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差异。结论加强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的指导以更好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职学生自我接纳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恐惧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其心理 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以1 253 名中职学生为被试群体,采用简明社交恐惧量表(BSPS)、自 我接纳量表(SAQ)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 法验 证自我接纳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恐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结果表明,除父母偏爱因子外,社交 恐惧与父母教养方式其他9 个因子显著相关(Ps< 0.01);社交恐惧与自我接纳、自我评价显著负相关 (Ps< 0.01);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Ps< 0.01);结构方程模型结 果显示,自我接纳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恐惧之间起中介作用(χ2/df=5.50,RMSEA=0.060,CFI=0.973, TLI=0.961,SRMR=0.047);Bootstrap 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接纳的中介效应贡献率为76.47%。结论 自我 接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交恐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Young网络成瘾问卷(IAII)、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分层、随机抽样收集的3400例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实际人数比为3∶2∶1.结果 (1)南通市青少年上网率92.14%,男生高于女生(P<0.05);(2)网络成瘾现患率3.29%,男生高于女生(P<0.01);(3)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成瘾的现患率明显高于小学生 (P<0.01);(4)学习成绩差的网瘾率明显高于成绩较好和成绩中等者(P<0.01);(5)成瘾组的EM-BU父母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0.01),而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非成瘾组显著高于成瘾组(P<0.01).结论 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者家庭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特点、类型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IAD者的家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11例网络成瘾住院患者(IAD组)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应付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1)IAD组非民主平等型家长管教方式(包括暴力型、溺爱型、冷落型)显著高于对照组(76.6%∶6.7%;χ2=76.27,P=0.000);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类型以松散型和僵硬型为主(58.6%,87.4%)。(2)IAD组FACES家庭亲密度因子中的实际亲密度评分、理想亲密度评分和适应性因子中的实际适应性评分、理想适应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个因子评分的不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3)实际家庭亲密度和实际家庭适应性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4个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家庭亲密度不满程度和适应性不满程度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均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IAD青少年父母教育以非民主型管教为主,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较低,对家庭教育方式不满意程度较高,且与其不良的应付方式显著相关。改变父母教养方式和改善家庭功能可以防治青少年IA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焦虑情绪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29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88份,其中有焦虑情绪者30人,占总人数的10.4%;男性为16人(11.3%),女性为14人(9.6%),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和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呈显著负相关;求助、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呈显著负相关(P<0.01~0.05);除退避和分离性焦虑无显著相关性外,其它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焦虑情绪的应付方式依次为幻想、解决问题、自责。结论初中生的焦虑情绪与应付方式密切相关,诱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了解高三学生不同个性特征对其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于高考前对3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考前具有精神质性格的学生,其应付方式以不成熟型和混合型显著高于成熟型(F=14.92,P均<0.01);相关分析示其与解决问题和求助2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回避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具有外向性格学生,其应付方式以成熟型和混合型显著多于不成熟型(F=13.64,P均<0.01);相关分析提示其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和求助2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情绪稳定性的学生多采用3种不同类型应付方式,但混合型和不成熟型显著多于成熟型(F=51.72,P均<0.01);相关分析提示其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和回避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学生对高考的应付方式与性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受助人员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80名受助人员和172名健康人员,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对照研究。结果受助人员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以及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自责的应付方式得分和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付方式得分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客观支持、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4个指标对SCL-90总分有显著性影响(P<0.01)。结论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的选择情况与受助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安徽省13~18岁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2月13日-19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网络问卷形式,使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及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对安徽省中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CSSMSS评定结果显示,女生发泄情绪维度评分高于男生[(8.27±2.98)分vs.(7.84±2.91)分],高中生的忍耐[(9.74±2.73)分vs.(9.11±2.60)分]、逃避[(7.82±2.79)分vs.(7.26±2.44)分]、发泄情绪[(8.48±2.97)分vs.(7.91±2.93)分]、幻想/否认[(9.79±3.56)分vs.(9.26±3.47)分]四个维度评分高于初中生,问题解决[(19.38±4.07)分vs.(20.33±4.54)分]维度评分低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CSSMSS的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评分与SCARED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8、0.287、0.390、0.501,P均<0.01)。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安徽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差异,且部分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BMU)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96例男性与7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应付方式:男性患者使用幻想少于女性(F=2.77,P0.05),使用自责、退避多于女性(F=3.76,F=2.76;P均0.05)。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大于女儿(F=4.82,P0.01);母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小于女儿(F=2.87,P0.05)。防御方式:男性患者采用退缩、反作用形成、消耗倾向多于女性,采用幻想、躯体化、期望少于女性(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干预应有性别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104例,在社区中选取与所调查抑郁症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较为接近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8分的健康人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活事件(LES)、特质应对方式(TCSQ)、父母教养方式(EMBU)及社会支持(SSRS)量表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负性刺激量、积极应对方式、父亲处罚严厉、母亲处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9.96±11.81)vs.(15.00±9.81),(29.31±5.39)vs.(25.36±5.00),(14.69±4.11)vs.(18.41±10.29),(10.23±2.69)vs.(12.34±4.39),(10.02±2.29)vs.(12.6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9~9.976,P均0.01)。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总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 1抑郁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并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均表现为低处罚严厉、低拒绝否认,母亲还表现为低过度保护;3抑郁症患者的客观社会支持较多、主观社会支持较少;4男性比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并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中学生自杀意念与相关心理变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取样法,对某市初二到硕士研究生一年级828名被试进行自杀意念量表(SSI)等量表测试。结果:①随年龄增长,大中学生自杀意念、企图呈下降趋势。女生自杀意念比男生多,而男生自杀行为能力比女生强;②有无自杀意念者在临床症状、人格因素、应对风格及生活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自杀意念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分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神经质、精神质、应对检查表(COPE)诸多应对风格显著相关。结论:大中学生自杀意念与临床症状、应对方式、人格和生活满意度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与人格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应付方式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第1对典型变量中,神经质与自责、解决问题的标准化典型系数较大,第2对典型变量中,内外向与求助、幻想、解决问题的标准化典型系数较大。人格特征可解释应对方式25.2%的变异量。结论神经质与自责、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相关,内外向与求助、幻想、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某学院灾区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以四川某学院362例汶川地震灾区籍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 灾区籍大学男生、城市学生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女生、农村学生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成为灾区籍大学生较常采用的应对方式.灾区籍大学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1).灾区籍大学生SCL-90得分性别比较,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差异显著(P<0.01);生源比较,除敌对、偏执、恐怖外,其余备因子差异显著(P<0.01).结论 灾区籍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应对方式有性别、城乡差异.在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对女性、农村学生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