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塞后病人认知功能和痴呆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7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认知功能进行检查。对有认知受损者时一步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以确诊血管性痴呆(CD),并对VD组和非痴呆组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确诊为VD,VD发生率为28.38%,其中≥65岁VD发生率为31.91%,MMSE分值与年龄,文化程度有明显相关,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者MMSE分值低。两组病人比较,年龄有明显差异,VD组明显高于非痴呆组。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需注意认知功能的减退,以便早期发现VD。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塞心电图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对168例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电图(EKG)检查,并取100例临床确诊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作对照。以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特征。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脑梗塞组男98例,女70例,年龄50~80岁,平均73.6岁,其中28例...  相似文献   

3.
降纤酶是采用世界最新生物工程技术 ,从白眉蝮蛇毒分离纯化得到的单组分酶制剂 ,具有特异性地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间接地促使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 (t- PA)由内皮细胞释放并增强其作用 ,同时可降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活性 ,减少α2 纤溶抑制酶 (α2 - PI) ,从而减少纤维蛋白溶酶原 (plasminogen) ,增加活化的纤维蛋白溶酶 (plasmin) ;促进蛋白 C活化 ,激发机体自身的抗凝能力 ,可降低全血粘度 ,降低红细胞聚集率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从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1 ]。为了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在 1999年 2月~1999年 10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白细胞凝聚在脑梗塞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1994年9月~12月我们对3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病人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白细胞凝集(LA)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37~73岁,平均61.7±8.5岁。14例有高血压病史,3例有糖尿病史。38例脑梗塞患者均于发病3天内入院,并经头颅CT(27例)或MRI(11例)扫描证实。对照组为30例门诊体检正常人,无心、脑、肺、高血压及血液病等疾患。男13例,女17例。年龄43~77岁…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本研究将10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根据来诊时间经颈动脉、静脉给不同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时间及给药途径分为5组,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颈动脉给药和静脉给药溶栓结果相同,两组相比P>0.05;②给药时间越早越好,6H内溶栓效果最好,6h内溶栓组和7~24h、25~72h溶栓组相比,在病程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百分数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在2~3天内小剂量溶栓也有效,和对照组相比在病程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百分数P<0.01;④早期溶栓UK剂量在100万U以内为宜,大剂量UK脑出血并发症多,在2~3天内溶栓剂量20~30万U,连续用2~3天为宜;⑤在溶栓治疗同时,要给脑保护剂,防止再灌注引起的脑水肿;⑥溶栓后用肝素维持,防止血管再闭。  相似文献   

6.
<正> 病例选择 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由头颅CT或MRI证实,临床病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年龄≥50岁,有重大脏器疾病者除外。随机采集病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开始治疗时间不迟于病后72小时,平均48.3小时。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定量脑电图频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进行定量脑电图频谱分析发现,健康人各脑区的主频均数在9Hz以上,以a2频段为主,病例组各脑区的主频均数多数在8Hz以下,以θ、δ频段为主;急性脑梗塞病灶侧θ、δ频段相对功率值显著增高,同健测及对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主频分布及各频段相对功率值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任何器官中,损伤均伴随炎症反应。大量的实验室资料表明,脑梗塞后脑部继发的炎症反应可引起不良的后果,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抑制这种炎症反应对脑梗塞治疗将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阐述I白细胞如何参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以及如何抑制炎症及应以提高脑梗塞的生存率。一、白细胞与白细胞粘附分子急性脑梗塞时,缺血激活的中性粒细胞结合在血管内皮是白细胞浸润导致脑缺血损伤的第一步,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白细胞与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物质叫粘附分子,其包括:糖类、整合素、选择素及免疫球蛋白家族,前两…  相似文献   

9.
黄芪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59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病人,在起病后48小时内随机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黄蔑组在各个时点上神经功能缺损的平均减少分数均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别无显著性。进行亚型分析时发现黄芪对病情中型组和发病后21小时内开始治疗者有效,差别有显著性。值得扩大样本开展更早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22例,年龄小于70岁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分2组,分别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注射及采用脉络宁加刺五加注射液为对照,观察14天发现尿激酶治疗组疗效启动快,用药后24小时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明显加快,使病程明显缩短且副作用少,总显效率达81%,用药后24小时内体征恢复与48小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X2=4.36,P<0.05。而对照组疗效差,总显效率达18.1%。结果尿激酶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由于脑血管的特点加之梗塞后病理改变,易发生出血危险,但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注意观察,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注射仍不失为治疗急性脑梗塞较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