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9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观察组)55例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54例,分别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第1天及第14天分别检测营养相关指标: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免疫指标:IgG、IgM、IgA、CD4、CD8。结果 2组入院第1天各项营养相关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观察组TP、ALB、PA、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第1天各项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观察组IgG、IgA、CD4及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脑干出血)患者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共66例,其中脑干出血32例,基底节区出血34例,分别于患病后24h、72h、2w、4w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抽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含量。结果无论基底节区出血还是脑干出血,患者在患病后很快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在患病24h达较高水平,随后的72h、1w及2w血清D-LAC及DAO持续高水平,两组患者于2w后呈降低趋势,两组在发病后4w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不论基底节区出血还是脑干出血患者患病后24h内即可出现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可持续4w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液恒速(100ml/h)灌注,开始为500ml·d-1,后逐渐加量至1000~2000ml·d-1。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研磨水化后自胃管注入,1260mg·d-1×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GCS评分较前明显上升(P0.05、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14d期间,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5,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疗效较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GCS评分,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或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等营养学指标,以及IgA、IgG和IgM等免疫学指标,观察2组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后10d对照组PA、Hb、IgA、IgG和IgM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Hb、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41.55±10.34)和感染发生率(13.1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降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对于治疗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部位重型脑梗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重型脑梗死(脑干梗死、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选取重型脑梗死患者共56例,(脑干梗死22例,半球大面积梗死34例),分别于患病后24h、72h、1w及2w采集空腹静脉血,同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检测含量。结果无论半球大面积梗死还是脑干梗死,患者在患病后很快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在患病24h达较高水平,随后的72h、1w及2w血清D-LAC及DAO持续高水平,2组患者于2w后呈降低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无论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还是脑干梗死,患者患病后24h内即可出现黏膜屏障功能损伤,2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可持续2w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血管病(SCVD)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5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和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各28例。分别于入院当天、营养支持后10 d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支持10 d后,研究组血清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血糖(GLU)4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Ig G、Ig A、CD4/CD8水平显著升高,TL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给予患者必须的营养支持,改善机体调节紊乱,增强免疫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3例,依据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期不同,分为入院当天开始鼻饲的患者记为观察组(105例)和入院第4天开始鼻饲的患者记为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免疫功能、营养指标(TLC、IgG、IgA、Hb、ALB、ST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w后,对照组的TLC、IgG、IgA、Hb、ALB、STP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各项免疫指标、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对比,观察组治疗2w、治疗4w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4w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36~48h置胃管开始能全力鼻饲,对照组于受伤2d后予肠外营养支持,等肠鸣音出现后(5~7d)开始渐转为肠内营养.2组在营养支持前及2周后分别测定血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淋巴细胞总数(TLC)、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使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获得较多的热能和蛋白质,增加机体抵抗力,纠正负氮平衡,促进创伤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70例脑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3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治疗第14天GLU、ALT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Alb、CD3~+、CD4~+/CD8~+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1.43%(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降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试验组63例,对照组54例。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发病10d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干预前后2组的营养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泻及便秘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营养状况,如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泻及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嵇朋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7):671-67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营养指标、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26例)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于伤后24~48 h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合生元制剂(金双歧,2 g,3次/d)14 d.2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0d、4d、8d和15 d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营养支持的第8天,CD3+、CD4+、CD4+/CD8+的表达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支持第15天,研究组CD3+、CD4+的表达仍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9/27)vs46.15%(12/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联合营养管理措施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2例。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观察组由护士联合医师、营养师和康复师组成团队实施联合营养管理,对照组由护士按照营养师医嘱进行,评估入院后第1天和第21天2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和上臂肌围(AMC)的变化,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满意度。结果住院第21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且对照组营养指标减低更为显著,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第21天观察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19.04%)显著低于对照组(39.6%)。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62.5%)。第21天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联合营养管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包括临床医师、护士、营养师及康复师在内的联合营养管理模式有利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供给,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重症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64例。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10 d后TP,ALB、Hb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10 d血糖异常率、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提升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全身营养状态,减少血糖异常率及患者感染发生率,减少监护室入住时间,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营养管理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42例,给予护士主导的MDT营养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NRS20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率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实施时间低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士主导的MDT营养管理模式可规范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实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