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药物支架置入后的效果、安全性。 方法: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药物血管支架,内膜增生,再狭窄,生物相容性”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与血管支架材料,血管支架材料改性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以 14篇为重点,讨论载药支架对血管内皮增生、再狭窄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结果:药物支架具有在血管病变部位将药物自聚合物涂层中通过洗脱方式有控制的释放至心血管壁组织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特点。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为代表的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有效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糖尿病患者、小血管病变、冠状动脉长病变和弥漫性复杂病变治疗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文献还显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相比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由于支架携带的药物本身和承载药物的涂层作用,是否会引起晚期支架内血栓引起了临床的重视,科研人员也在通过对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机制、可控血栓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和支架工艺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新一代的既减少支架再狭窄又减少支架血栓更安全的药物洗脱支架。 结论: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为代表的药物支架在多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药物血管支架;血管内膜增生;再狭窄;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33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进行讨论,进而探讨药物涂层支架对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3/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3/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从目前最常用的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和紫杉醇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讨论药物涂层支架在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中的应用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结果: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很好地减少支架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贴壁不良、支架断裂等其他问题。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良好。但是药物涂层支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并总结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支架置入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展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 方法:以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生物相容性,再狭窄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drug eluting stent, bare metal stent, biocompatibility, resten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再狭窄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为评价指标。纳入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5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普通金属裸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用普通金属裸支架取代球囊扩张,使支架内再狭窄由50%下降到20%~30%;药物洗脱支架改善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愈后,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大多数药物洗脱支架由药物、药物载体、支架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金属支架和聚合物不能被人体吸收。金属置入物和药物载体长期存留于血管中,影响内皮化、引起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后期的血栓形成。 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防止支架内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明显优于普通金属裸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载体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观察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4/2008)检索关于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词为“洗脱支架、裸支架”。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9项实验2 731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置入后比较,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血管再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靶病变血管重建率等,但其远期在体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结论:与金属裸支架相比, 药物洗脱支架在小血管复杂病变中置入是有效的,且能明显减少术后再狭窄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但由于纳入试验少,证据的强度不足,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材质的血管内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分析不同血管内支架材料置入后抗凝血性、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变化。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2/2007)检索关于不同血管内支架材料置入后抗凝血性、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变化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血管内支架、药物涂层材料、再狭窄”。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9项实验2 731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血管脉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涂层支架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支架形态良好,无变形,支架处血流通畅,无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同时对比得出血管内支架置入后的炎症过程的激活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起着重要作用。 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动静脉狭窄的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显著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由于纳入试验少,证据的强度不足,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6.
药物涂层支架主要由支架、基质和药物3部分组成。药物涂层支架以金属支架为载体携带药物到达血管损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分释放到血管壁内,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抗炎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抗迁移、抗增生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放线菌素D等。支持内膜愈合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雌二醇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可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这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有重要影响,部分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如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血清脂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等对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里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29):5445-5448
背景:药物涂层支架由于显著降低了冠脉内支架置入再狭窄的问题,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目的:从材料学及临床应用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中药物涂层支架的相容性。 方法:以 “药物涂成;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老年;介入”为中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10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纳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药物涂层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5篇文献为主重点分析了药物涂层支架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正日益增多,支架置入治疗疗效及应用价值在此领域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但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身心状况等问题,以及长期置入支架后会导致血栓、动脉瘤、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所以老年患者置入支架的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有较高的要求。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将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段与局部缓释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大幅减低传统支架血管再狭窄概率,提高了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为老年心血管疾病带来很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支架再狭窄是支架置入后血管壁受牵张和损伤引起炎症性愈合反应为特征的病理过程。炎症细胞在支架再狭窄中起了重要作用,针对这些炎性细胞是防治支架再狭窄的最佳选择,调节炎症反应可减少支架再狭窄。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12/2009-05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 对象:纳入邢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例65例。 方法: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根据病变置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前常规查血常规,置入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分别于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48 h、6个月取肘静脉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 结果:65例患者中56例完成随访,临床再狭窄率为9%(5/56)。支架置入后48 h外周静脉血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支架置入前(P < 0.05),支架置入后6个月显著低于支架置入后48 h (P < 0.05)。与非支架再狭窄组患者相比,支架再狭窄组支架置入前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P < 0.05),支架置入后48 h静脉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P < 0.05)。 结论:支架再狭窄与炎症反应有关,雷帕霉素支架抑制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药物释放动力学不理想、高分子载体引起的后期血栓和涂层完整性破坏等是目前药物洗脱支架面临的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改变支架上药物的装载方式,包括药物和载体的选择以及药物涂层的制备工艺。 目的:讨论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药物装载方式,探索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Elsevier、ACS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 2000-03/2010-01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文章,在标题中以 “stent; drug; coating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44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的3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研究的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按照药物与其载体间的结合方式可分为物理装载,静电吸附和化学键合。文章分别讨论了不同体系的药物、载体、涂层制备、释放动力学和降低再狭窄效果,指出不同的药物根据其自身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改变涂层制备工艺,从而达到相对理想的释放动力学。另外还展望了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望为该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药物装载;药物载体;释放动力学;支架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21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支架置入体内后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壁剪切应力等生物力学耦合作用。分析支架杆件扩张受力弯曲的梯形截面比例系数,分别对二维支架梯形截面结构进行血管壁接触和血液流场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实验。结果显示,支架结构梯形截面比例系数为4时可减小支架对血管壁的接触应力,并改善支架表面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这可以避免支架置入后对血管壁形成的应力受损,显著减低支架表面血栓沉积的再狭窄率,对于血管内支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惠  肖虹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8):7575-7578
摘要:尽管随着冠状动脉支架设计工艺与技术的改善,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发生率已降至15%左右,但仍成为制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最大瓶颈。药物洗脱支架是近年来问世的新颖支架,在预防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方面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虽然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结果令人鼓舞,但是适应证还是相对单一,一些相关问题还未解决。那么药物洗脱支架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认识这些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分析影响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其面临的问题,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裸支架;血栓;再狭窄  相似文献   

12.
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在原有裸金属支架平台上,增加了药物载体和药物。虽然冠状动脉支架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有了提高,但是再狭窄仍然是限制支架应用的一个障碍。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过敏反应已有报道。文章在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进行了临床研究,探讨了支架再狭窄产生的原因并从临床实例角度综合研究了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新进展与启示。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物洗脱支架;裸支架;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操作技术参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主要危险因子。这些危险因子在不同的组合条件下可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研究结果较一致的可增加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危险的因素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病变血管直径< 3 mm、开口病变、支架总长度以及置入支架的个数。同样研究结果较一致的是: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明显降低了发生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而这2种药物洗脱支架之间相比,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风险方面似乎优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而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像形态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影像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择2003-05/2007-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2例,按置入支架材料的类型分组:金属裸支架组74例(98支),药物涂层支架组108例(37支)。两组患者分别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置入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随访15个月。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金属裸支架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支架内弥漫性再狭窄、超过支架边缘的弥漫增殖性病变明显减少,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和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明显增多(P < 0.05或0.01)。 结论:金属裸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弥漫和支架内弥漫累及两端为主;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低,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局限和支架近端局限多见。  相似文献   

15.
Currently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However, some patients with restenosis following CAS have been reported, resulting in potential clinical problem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hemodynamic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AS to find th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restenosis. Five patients (two with restenosis, three without restenos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geometry and rh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odelling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wall shear stress (WSS), wall shear stress gradient (WSSG)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flow ratio. In addition, morpholog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CF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SSG of the resteno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o-restenosis group. In the restenosis group, the WSS distribution after CAS showed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at the ICA. The average ICA flow ratio of the restenosis group was 43.5%, while in the no-restenosis group it was 68.6%. Furthermore, there were simila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morphology analysis. CFD technology is useful for physicians in estimating haemodynamic changes during ICA stenosis treatment. These parameters, including ICA flow ratio and WSS distribution, may help to predict carotid restenosis. In future, CFD combined with other medical techniques such a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MRI and pathology technologies will be available for the clinical estimation of ICA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背景: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均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由于支架架构、支架药物、药物载体上的差异,多个研究对两种支架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支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10-07)、Embase(1980-01/2010-07)、Cochrane library(201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90-01/2010-07)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的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共纳入4 391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组2 429例,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1 9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支架置入后6~12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P < 0.05)。提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并不劣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且可能在减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后内膜过度增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已逐渐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种重要方法,但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成为当前疾病治疗的主要局限。为此对超声在判断和减少血管支架置入再狭窄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的超声评价方面的文献,共检索到2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最终纳入6篇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支架置入前的应用。②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置入及其效果评价。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置入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的评价。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 结果:①血管内超声在支架置入前可精确测量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及血管腔面积,以便选择大小、长度适合的支架,指导支架行之有效的放置。②血管内超声探头可以观察到支架扩张是否完全,扩张后的支架是否对称,精确测量扩张后支架的大小以及支架与血管壁的紧贴程度。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监测血管支架置入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明确血管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原因,指导对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治疗,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支架置入效果。 结论:血管内超声弥补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不足,在其指导下的支架置入可获得较大的支架面积和较小的再狭窄率。在血管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超声可准确检测支架的扩张程度及血管壁内贴壁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监测支架内的血流情况,对血管内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评估及预防再狭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