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等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Fisher分级>Ⅱ级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86.7%)明显高于Ⅱ级及以下者(26.7%),P<0.01。Fisher分级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明显相关(r=0.3164,P=0.0135);SAH后3周内手术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5%)明显高于3周以后手术(20%),P<0.001。术前发生SAH2次以上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6.9%)明显高于1次(41.2%),P<0.001。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1)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能是SAH后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的延续。(2)SAH后3周内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期手术不能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11—2013-11诊治的颅脑创伤患者142例,根据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分为2组,95例患者未发生脑血管痉挛为对照组,47例发生脑血管痉挛为观察组,分析颅脑创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患者。脑挫裂伤与硬膜外血肿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下血肿和颅骨骨折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越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Fisher分级Ⅱ级/Ⅲ级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Fisher分级Ⅰ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损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分级均是颅脑创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痉挛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是致死、致残的原因,其机制尚不明确,钙离子超载是目前公认的血管痉挛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钙离子拮抗剂应用的基础.尼莫地平是临床公认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安全有效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本综述旨在了解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血浆触珠蛋白表达变化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间的关系.共观察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其中19例于发病后3~14天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血浆触珠蛋白水平[(0.29±0.14) g/L]低于24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0.78±0.48)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8,P=0.000).提示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浆触珠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经保守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者,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或动脉内灌注血管扩张剂,取得了较好疗效。1 脑血管痉挛发生机理及早期诊断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动脉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认为脑血管痉挛这一概念的含义包括:①脑血管造影见一条或多条脑底部大血管的管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有关内皮素——一种由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肽类物质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被引起广泛的注意。研究表明,内皮素在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内皮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内皮素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纤维蛋白原 (Fb G)动态变化及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发病 2 4小时内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 1d及 3d,7d,14d,2 1d外周血 Fb G动态观察 ,比较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与无脑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Fb G动态变化。结果 :无脑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 7d Fb G明显升高 (P<0 .0 0 1) ,14d恢复正常 (P>0 .0 5 ) ,2 1d时低于正常 (P<0 .0 0 1) ;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发病后 3d,7d,14d Fb G均明显升高 (P<0 .0 0 1) ,2 1d时恢复正常 (P>0 .0 5 ) ,且发病后3d,7d,14d,2 1d Fb G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患者 (P<0 .0 1)。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Fb G一过性升高 ,并发脑血管痉挛者更明显 ,动态观察 Fb G变化可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和鉴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组及无痉挛患者组发病后第1 d脑脊液中差异表达蛋白质,寻找与脑血管痉挛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无脑血管痉挛组(对照组)、轻中度痉挛组(实验组1)和重度痉挛组(实验组2)脑脊液总蛋白质,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共有68个,成功鉴定出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论初步建立了脑血管痉挛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筛选出一批与血管痉挛相关蛋白质候选物。本研究为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寻找脑血管痉挛的生物标志物、寻找药物治疗靶标和预后评估打下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受检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和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法舒地尔干预对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及术后血浆ET-1的影响。方法 324例受检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2例,术前均留取静脉血进行ET-1检测,干预组术前静脉滴注法舒地尔,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观察脑血管痉挛出现的例数,术后立即留取静脉血再次进行ET-1检测。比较所有受检者术前和术后ET-1变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出现脑血管痉挛的例数及术后ET-1的差别。结果所有受检者术后血浆ET-1较术前升高,法舒地尔干预组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血浆ET-1无差别,术后低于对照组。结论法舒地尔可以降低脑血管造影术受检者术后血浆ET-1的分泌,减少术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显微手术结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4-04我院收治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给予早期(3d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并结合术中术后抗痉挛药物治疗,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按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综合处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术中探查见蛛网膜下腔出血,破裂动脉瘤周围有血凝块合并脑血管痉挛,在分离瘤颈的过程中有8例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除1例床突旁动脉瘤有小部分残颈外,余47例动脉瘤均消失,原有脑血管痉挛症状减轻或消失,除2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余均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治愈和好转共39例,好转率为81.25%;术后发生一过性偏瘫和原有偏瘫加重者共7例,出院时明显好转5例;出院时重度残疾2例,轻度残疾4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可以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病死率;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痉挛药物,对预防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