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由于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滞后,发展中国家的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压力和照料负担。文章综述了近年发展中国家关于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状况的研究。同时,研究者也发展出了一些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本土化的干预方法。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结合本土特点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的特点。方法:使用复原力量表对来本院门诊替患者取药或陪诊的家庭照料者(照料者组)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照料者组复原力总分(85.55±18.84)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0.60±18.19)(P均<0.01);不同家庭身份的照料者复原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为照料者的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配偶和子女(P均<0.05);初中、高中文化照料者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P均<0.05);照料者复原力评分与被照料者复发次数、病程呈负相关(r=-0.533,P<0.01;r=-0.307,P<0.05),与被照料者的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1);照料者的复原力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降低,其家庭身份、文化程度、被照料者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病程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家庭负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料者造成的家庭负担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用家庭会谈量表 ( FIS)对照料者进行评定 ,以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情评定分析。 结果 :照料者 FIS总分为 ( 2 0 .17± 12 .15 )分。影响 FIS最大的因素依次为照料者的经济状况 ,患者持续治疗的时间 ,患者目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及照料者本人的年龄。 结论 :改善照料者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研究为期6个月的家庭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02-2011-01收治的112例精神病患者,均由直系亲属照料.纳入标准:(1)符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不具备智能障碍以及躯体疾病;(2)患者的照料家属必须>18岁,能够清楚对量表或问卷内容进行理解;(3)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伴随智能障碍及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2)照料家属中也伴随不同的精神疾病.如果家属较多,那么只选择1位和患者接触最密切者即可.所有患者按出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17~60岁,平均(28.26±7.43)岁;病程3个月~25 a,平均(4.45±1.26)a.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18~59岁,平均(29.38±8.69)岁;病程3个月~28 a,平均(4.59±1.76)a.在研究过程中3例失访.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照料的应付行为及有关影响因素,调查50例患与其同住6个月以上家庭照料。调查工具分别为家庭应付行为问卷(FCQ)、GHQ-28、PANSS、WHO/DAS。结果,总体应付行为父母好于配偶、子女及其他照料,家庭照料的应付行为与患的精神症状尤其是“阳性症状”、社会功能有着显正相关,且与照料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料多数存在不良的应付行动。对精神分裂症患及其家庭照料进行家庭干预,不仅有利于患精神症状的缓解、社会功能的恢复,对照料本身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使用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老年非痴呆照料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SCL—90,HAMD,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抑郁、焦虑、躯体障碍等症状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关心痴呆病人的同时,帮助照料者减轻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7.
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和应付行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主要对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痴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评定98名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对痴呆病人及照料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74名(75.5%)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和焦虑。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人为男性、AD、低龄及认知功能差不利于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照料者文化程度低、与人通讯少、与病人病前关系差、经济状况差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而照料者全天工作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逐步线性回归则显示病前关系差及照料者的文化程度低不利于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结论痴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伴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应付方式与总体幸福感.方法 通过连续取样的方式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487例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主要照料者作为研究组,选取479例与暴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病程相匹配的不伴有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  相似文献   

11.
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督教信仰对信仰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探讨某市中年基督教信仰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某市14个基督教堂点进行调查,选取200例基督教徒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同时选取240例同一城市具有相似生活背景的无宗教信仰中年人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收回有效问卷199份。结果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无宗教信仰的中年群体,但其心理健康状况仍低于国内成年人的平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信仰时间、不同经济收入和宗教活动参与情况的基督教信仰者其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不同人格类型和不同人格特质对中年基督教信仰者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结论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格因素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照料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收集602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照料者,使用简化版家庭负担访谈量表(FEIS)评估患者照料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患者的暴力行为、自杀倾向、照料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以及照料者感受的亲友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法分析照料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暴力行为通过对照料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间接影响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间接效应为0. 059);患者的自杀倾向直接影响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直接效应为0. 139),对照料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部分间接作用于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间接效应为0. 014);与来自患者症状的作用相比,照料者感知到的亲友关系对其抑郁焦虑状态影响更大(总效应为0. 281)。结论患者的自杀倾向直接影响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照料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在其中仅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照料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完全中介了患者的暴力行为对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的作用。照料者感受到较好的亲友关系可以降低自身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3.
While neuroticism has been intensely investigated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serious somatic disorders, studies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are lacking. Additionally, most studies are cross-sectional not allowing conclusions about long-term effects of personality factor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y factors on the course of subjective burde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y a mediational model in a sample of caregivers of first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or depression within a 2-year follow-up period. At baseline, 83 caregivers could b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drop-out rate was about 23% at 2-year follow-up. Personality factors were assessed by the German version of the NEO-FFI (Borstenau and Costa 1993) only at baseline. At each follow-up, subjective burden was assessed by the FBQ (Möller-Leimkühler acc. to Pai and Kapur (Brit J Psychiat 138:332–335, 1981)),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y the SCL-90 R (Derogatis in SCL-90-R, administration, scoring and procedures. Manual for the r(evised) version.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1977). Among the personality factors, neuroticism turned out to be the most relevant predictor of subjective burden and self-rated symptoms, showing direct as well as indirect effects. The direct effects on caregivers’ mental health were mediated to a considerable amount by subjective burden. The mediational model was stable across time and even revealed increasing indirect effects of neuroticism. Caregivers’ neuroticism as a dispositional tra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stress process. As neuroticism is associated with perceptual distortion, the latter should be targeted by long-term family interven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subjective burden and enhance mental health of the caregive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深圳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不服药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案资料和随访资料,描述分析不服药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现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163例社区严重精神障碍不服药患者中9.1%(288/3163)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起病(OR=1.589,95%CI 1.181~2.139)为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共同居住者(OR=0.596,95%CI 0.410~0.867)、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OR=0.432,95%CI 0.199~0.938)、申请监护补助(OR=0.440,95%CI 0.319~0.606)、签约家庭医师服务(OR=0.642,95%CI 0.492~0.838)和社区面访(OR1-2次=0.633,95%CI 0.466~0.861;OR3-4次=0.546,95%CI 0.368~0.811)为暴力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起病的严重精神障碍不服药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提升社区精神卫生综合服务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社区严重精神障碍不服药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城区肢体残疾成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量表对城区843例肢体残疾人进行调查,并与20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肢体残疾成人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伤残等级、性别、个性、婚姻、职业、居住情况与SCIL-90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SCL-90评分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残疾等级、居住情况、SRSS、性格、工作状况、文化程度.结论 肢体残疾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对残疾人的关怀照顾和政策扶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目的是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改善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其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需要得到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分析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女性失眠症患者4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并分别对SCL-90和PSQI、EP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42例患者的SCL-90总评分及其他8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SQI总评分及7个因子评分、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SQI的睡眠质量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5~0.934,P均0.01);EPQ的精神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8个因子评分(除恐怖因子外)均呈正相关(r=0.413~0.725,P0.05或0.01),神经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2~0.868,P均0.01)。结论女性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和个性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1],心理发生剧烈变化,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2];心理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学校表现、与同龄人交往,甚至导致自杀[3]。家庭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境,也是最初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近几年逐渐增多,家庭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做一综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现有因素,继之做出调整,为青少年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