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人工全髋假体和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的选择上存在争议。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远期生物相容性反应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方法:2002-01/2006-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一科收治的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全髋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1±3.5)岁,合并内科疾病1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1±6.4)岁,合并内科疾病35例。①人工假体选择:16例假体采用德国Link公司及美国Zimmer公司产品,44例为北京蒙太因公司提供的人工关节。②术者资质:手术均由本科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 10年高年资医师作为术者完成,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标准要求。③置入后评估: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7个月,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 结果:①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例患者在术后5年出现髋臼壁磨损而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无假体松动。②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各有1例在术后出现患侧髋部红肿、疼痛,经证实无假体周围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③关节功能随访比较:平均随访37个月,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89.8±8.6)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72.7±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50.2±24.3)min,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8±22.1)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990.1±184.6)mL,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80.5±154.7)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及髋臼磨损等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几率较低,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肿瘤切除之后的保肢选择方式中,肘关节假体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了定制铰链型假体治疗肘关节周围肿瘤的材料和宿主反应及并发症。 方法:1997-06/2006-0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25例肘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实施了肿瘤切除后应用国产定制铰链型关节假体置换。男17例,女8例,年龄9~71岁,平均35.72岁。发病部位:肱骨远端18例,尺骨近端7例。采用的假体为春立正达公司定制铰链式人工肘关节假体。肱骨部分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生物固定或者骨水泥固定,尺骨柄为螺纹,螺旋式进入尺骨髓腔。25例均接受随访12~107个月,观察有无假体松动、感染等生物相容性反应及并发症。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①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6个月,20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没有假体松动、感染或者局部复发的材料和宿主反应发生。②置入后尺神经损伤2例,假体肱骨柄松动1例,假体轴心断裂脱位1例,肱骨外髁骨折1例。③肘关节的平均屈伸范围由26°提高到81°(46°~108°)。疼痛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0±0.6)分降至置换后平均(2.0±0.3)分。 结论:国产定制铰链型肘关节与宿主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恢复肘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置入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较迟,有关对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近、远期疗效评估国内报道不多。 目的:观察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9-06/2004-12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采用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晚期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男16例,女42例;年龄59~81岁,平均66.42岁。单膝关节置换52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共64膝。 方法:根据膝关节内翻或外翻情况进行内侧或外侧软组织松解。测量股骨髁的前后径,切除前后十字韧带,先后行股骨远端、股骨髁前后方、胫骨平台截骨,去除髌股关节软骨。安装试模,复位后反复检查髌骨股骨轨迹,并作相应调整,尽量使关节被动屈伸达到正常。选择相应后稳定假体并以骨水泥固定,完成假体置入。 主要观察指标:①膝关节活动功能。②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膝活动度由置换前平均67.4°,改善到置换后平均93.8°。HSS评分置换前平均(38.00±8.24)分,置换后平均(84.00±8.23)分。1例术后皮肤表浅坏死,2例(3膝) 置换后2个月发生膝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置换后血栓栓塞性静脉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感染、松动及脱位病例。 结论:后稳定型假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老年骨关节炎近期随访结果较好,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材料的仿生性能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的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碳质材料人工关节的研究现状,探讨各种假体材料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工关节置换的仿生性原理,对开发新型下肢关节假体材料,提高置换关节使用寿命等重要的现实问题提出发展思路。 方法:以“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仿生性能”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1993-01/2009-10有关仿生性人工关节材料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对以下3个问题进行讨论:①人工关节的仿生性原理。②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现状。③人工关节的仿生性能及其临床应用。 结果: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人工关节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科研人员正努力探索耐磨损、无毒害的新型材料,尤其是复合型涂层材料和仿生软骨材料,来加速推进接近或实现人体关节性能的假体关节。 结论:人工关节仿生性能的实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系统工程,人工关节仿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人工关节制作材料,同时要结合结构、功能等特性,深入研究人工关节置换后关节运动的受力合理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速度。临床决策应从人体的整体出发,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考虑人工关节的个性化匹配,量身定做,使之更贴近每个患者的身体结构、关节形状和大小、功能特点以及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及其在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以 “人工膝关节,置换,运动性损伤,膝关节损伤为中文关键词;以:“artificial knee joint,arthroplasty, sports injury, knee joint injury”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膝关节运动性损伤及人工膝关节置换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9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膝关节运性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人工膝关节的发展与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结果: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性质主要为擦伤、挫伤、骨折、脱位、撕裂、劳损,严重的关节损伤、骨折、骨裂等损伤要经过手术治疗才能得到康复,必要时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能够出去痛灶、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并能有效地调整肢体的长度,人工关节置换具有疗效的确切性和可预期性,但也存在如假体松动、磨损或折断等并发症。置换人工膝关节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假体的材料,需要耐用且无排斥反应。 结论:人工膝关节近年来发展迅速,解决了很多患者的关节疾病问题,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学的发展,在采用材料特别是对假体的个性化设计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应用于某些严重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6.
姚进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17):3196-3199
背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等制作的人工髋关节关节都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品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每种材料依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1-0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置换”。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金属材料在髋关节置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髋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金属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差甚远,导致应力遮挡效应,容易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生物惰性陶瓷在活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机械强度,而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的特点以及与活骨整合的性能;复合材料假体因其可调的弹性模量和足够的力学强度,力学性能接近人体骨骼而逐渐被重视。但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材料。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寻找新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刘杨  杨威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34):6441-6444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髋关节假体材料的性能以及置入体内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以“髋关节,假体,材料,生物相容性,临床应用”为中文关键词,以“hip joint,prosthesis,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clinical applic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7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重点,探讨髋关节置换假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临床应用。 结果:金属材料在人工髋关节假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髋关节置换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存在耐磨损性差、润滑性差的缺点,且抗腐蚀性较差。陶瓷对陶瓷类型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磨损性能和较小的毒性作用及骨整合作用,但是其易碎性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论:理想的假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耐蚀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强韧性好及弹性模量更接近人体皮质骨的特点,这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研制。 关键词:髋关节;临床应用;假体;材料;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34.042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所引起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晚期患者必须行关节翻修,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费用多,非手术治疗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已成为目前关节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药物主要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于炎症过程及细胞因子、促进成骨3个方面来防治骨溶解;基因治疗骨溶解和其他方法也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人工关节置换后疼痛行再次全髋关节翻修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2000-08/2006-08共收治人工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疼痛而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44例,获得随访41例。翻修施术者为第一作者,副主任医师,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9年,完成人工关节置换620余例。①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疼痛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7~79岁,平均72.3岁。因假体柄松动12例,髋臼磨损8例,人工股骨头脱位3例,关节周围骨化2例,假体柄断裂1例。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6~80岁,平均73.4岁。因假体柄松动6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髋臼假体磨损2例,人工股骨头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迟发性感染1例,假体柄断裂1例。③随访41例翻修后材料反应:4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表现为急性低血压、低血氧、心律失常,均无人工关节的排斥反应。随访期内X射线片复查关节假体未见金属腐蚀现象,髋臼聚乙烯假体无降解。④随访41例翻修后宿主反应: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患者白细胞计数普遍升高,术后第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除个别伤口感染者外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疼痛缓解率达90.2%。41例随访1~7年结果提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能明显改善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0.
肖敏  张强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17):3200-3201
背景:选择合适的人工膝关节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适应证。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有关膝关节置换适应证及其相应假体选择的文章,检索时间范围:2000-01/2010-12,关键词为“膝关节置换,适应证,人工假体,生物相容性”。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50余篇,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5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不同患者应根据病情、关节限制程度、固定方式和半月板功能来选择不同的人工膝关节。不同膝关节假体置换的适应证应由膝关节的骨和软组织条件决定,膝关节韧带的质量和状态、关节畸形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的程度决定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蓉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13):2557-2560
人工关节置换并发症主要有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的脱位、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2型糖尿病导致微血管病变,组织血供减少,造成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多合并心肾脑血管并发症,行人工关节置换感染概率高,并发症多,易发生伤口愈合障碍。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也较一般人群发病率增加,创口愈合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是2型糖尿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增加了围手术期治疗的复杂性。血糖的不稳定易触发循环功能的不稳定,使麻醉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降低2型糖尿病人工关节置换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常的力学实验手法基本上无法直接应用于人体且模型间可比性低,对人体的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就成为深化对人体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目的:运用计算机模拟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并做置换后股骨及假体的应力分析,评估置换后假体的初始稳定性。 方法:对志愿者双下肢进行薄层CT扫描获得股骨数据,图像处理软件Mimics11.1进行图像处理后数据导入建模软件UG4.0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假体柄与股骨间行布尔运算,分为正常关节置换组和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组,观察两组材料赋值、定义接触、受力加载、应力分析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改变了股骨的受力方式,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后的假体稳定性较好,在正常载荷下人工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原因除了假体设计、手术技术、假体微动等力学因素外,还存在假体材料及其产生的磨损颗粒等生物学因素。目前认为假体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诱发假体周围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并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是人工关节晚期松动的主要原因。针对磨损微粒引起的生物反应,许多学者希望能通过药物阻止其中的某一环节,以减少溶骨和假体松动的发生。已证实二膦酸盐能抑制骨吸收,并在骨质疏松症和Paget病的治疗中取得成效。此外,非类固醇抗炎药具有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可明显阻止巨噬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从而有可能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骨溶解。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工关节假体重建不依赖于骨的愈合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以及尽早地重塑关节稳定的作用。对于股骨近端的转移性肿瘤而言,人工关节假体重建可能是最好的外科治疗方式。 目的:分析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对37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采取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其中20例患者因病理性骨折而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余患者因髋部疼痛和行走困难,通过关节置换来切除转移性病灶。 结果与结论:术后存活时间2周~9年,平均11个月。术后2个月存活32例,术后1年存活14例,MSTS评分平均为21.68分,术后2年存活8例。37例患者中,出现1例深部感染,2例股骨假体松动,1例术后早期假体脱位,2例由于外展肌力不全出现行走步态异常,2例远期出现患肢短缩畸形,1例出现明显的异位骨化。结果表明对于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可以尽快获得牢靠地固定,恢复患者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成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以往学者多习惯先处理骨折后置入假体,或先处理小转子,置入假体后再修复大转子。对于加长柄与标准柄长的使用,争论较大。 目的:验证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置换过程中置入假体与固定大小转子骨折块的操作顺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解放军第451医院骨科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28例的临床资料,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人工关节置换后观察X射线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变化及其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全组病例人工关节置换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疗效优良率为89.3%,未发现髋内翻、感染、松动、脱位者。人工关节置换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置换要点是大、小转子骨折与人工假体关系的处理,应先置入假体,后以假体为支撑、行骨折内固定;做到假体与股骨近段紧密压配,是置换后假体稳定性的保证,加长柄与标准柄长均可使用。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髋;不稳定性骨折;髋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的运动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学院和体育系从事专业运动训练的学生比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性损伤率要高得多。随着比赛对抗程度的明显增强,导致运动性关节损伤有上升趋势。四川省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病率为75.75%,在运动性损伤中,关节损伤时有发生,严重的关节损伤后可能要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才可以达到修复。人工关节置换可以基本符合运动损伤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生理要求,保持原关节的大部分活动度,恢复后大部分功能良好,而且假体来源不受限,无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日渐增多,由于患者常合并有多种疾病,且重要器官功能低下,这无形中增加了麻醉和置换的风险。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麻醉方法有硬膜外麻醉、硬-腰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等。人工股骨头置换常见麻醉并发症有呼吸系统并发症、出血和输血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骨水泥并发症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严格持续的监测、及时妥当的处理,有助于降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后关节磨屑的产生是导致人工关节松动,缩短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重要原因。文章总结了磨屑导致人工关节松动的机制以及相关的防治方法,希望为延缓或防止人工关节松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前期文献对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翻修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假体柄断裂等方面,有关置换后近期脱位翻修的报道较少。 目的:分析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原因,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必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5/2008-10行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全髋关节翻修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75~87岁,平均81岁。翻修原因均为置换后近期脱位,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翻修后早期观察血常规及血沉变化;翻修后6个月,1,2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以X射线平片观察骨盆前后位髋臼假体位置。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翻修后获得至少1年(1~4年)随访,无一例需要再翻修,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全部病例翻修后无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扩髓时骨皮质不全骨折1例,X射线片显示人工关节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感染征象。提示手术技巧不当及病例选择不当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双动头的双动特点,一旦脱位难以闭合复位,只能行翻修术。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全髋翻修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全髋关节翻修;双动股骨头假体;置换;脱位;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